人物介紹
馮(feng) 傑才,英國博士後,上海臨(lin) 仕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海洋大學兼職教授,上海海事大學研究生企業(ye) 導師。2014年博士畢業(ye) 於(yu)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焊接係。2014年-2015年,在英國曼切斯特大學從(cong) 事英國新一代核電組件激光焊接博士後工作。發表高水平國內(nei) 外論文20篇。申請國家專(zhuan) 利24項,授權17項。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激光製造與(yu) 增材製造”專(zhuan) 項“大型複雜構件激光高效清洗技術與(yu) 裝備”項目課題二負責人; 2017年上海市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發展專(zhuan) 項“先進激光智能製造裝備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示範線建設”項目負責人;2017年上海市“21000超大型集裝箱船上建的研製與(yu) 高效激光-MIG複合焊的應用”項目子課題負責人;“十三五”裝發某激光製造項目子課題負責人。

上海臨(lin) 仕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馮(feng) 傑才
回國創業(ye)
2015年11月馮(feng) 博士完成英國博士後工作,作為(wei) 聯合創始人正式投入了上海臨(lin) 仕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臨(lin) 仕激光”)的工作。其實早在英國博士後2014年-2015年期間,馮(feng) 博士就已和國內(nei) 合夥(huo) 人緊密溝通,開展了公司發展規劃討論和設備選型、研發、生產(chan) 平台搭建以及團隊的組建工作。

臨(lin) 仕激光是以智能化製造和現代化管理為(wei) 主導理念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ye) ,主要從(cong) 事激光加工技術與(yu) 裝備的研發、推廣及激光增材製造與(yu) 再製造等相關(guan) 業(ye) 務。公司注冊(ce) 資金8500萬(wan) 人民幣,有3800多平方米的德式辦公樓用於(yu) 技術研發、工程試驗和日常辦公,位於(yu) 上海浦東(dong) 臨(lin) 港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園內(nei) ——該區是國家級裝備產(chan) 業(ye) 基地,也是上海市科創中心主體(ti) 承載區,還是國內(nei) 唯一由工信部等多部委共同認定的國家級再製造園區。臨(lin) 仕激光與(yu) 英國ALT(Advanced Laser Technology)、上海銳戎激光焊接技術有限公司、中製高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玉華再製造科技有限公司互為(wei) 戰略聯盟企業(ye) 。

公司目前已具備激光焊接、激光清洗、激光熔覆、激光表麵硬化處理等激光加工技術與(yu) 裝備的研發和生產(chan) 能力,輔以金屬微觀結構分析與(yu) 評估等技術,以及激光加工設備選型、供應、集成、維護等服務,可為(wei) 船舶、汽車、鐵路、油氣管道、壓力容器等多領域客戶提供基於(yu) 先進激光智能製造技術的全麵解決(jue) 方案。公司由務實高效的專(zhuan) 業(ye) 團隊組成,構建了完善的運營管理體(ti) 製、客戶服務流程、技術研發體(ti) 係、生產(chan) 質量管理體(ti) 係和人才培訓機製,在職員工中95%以上為(wei) 本科學曆,其中碩士、博士約占30%。臨(lin) 仕激光已與(yu) 國內(nei) 外激光加工、金屬材料、表麵工程等專(zhuan) 業(ye) 領域眾(zhong) 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權威檢測鑒定機構建立了深入的產(chan) 學研合作關(guan) 係,其中與(yu) 園區合作成立的“上海臨(lin) 港國家再製造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技術研發中心”,將為(wei) 產(chan) 業(ye) 區內(nei) 及更多企業(ye) 提供基於(yu) 激光加工技術的支持和服務。
激光產(chan) 業(ye)
激光焊接等激光加工技術的優(you) 良加工性能,已經成為(wei) 汽車、飛機和地鐵提高安全性和結構減重、船舶建造清潔及高效化、核電核燃料及電站建造可靠性增長等重要製造領域的關(guan) 鍵技術,是實現傳(chuan) 統工業(ye) 結構升級和實現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以汽車、核電及船舶為(wei) 代表的民用工業(ye) 和以火箭、導彈及飛機為(wei) 代表的國防工業(ye) 對先進激光焊接技術需求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特種材料、複雜結構和厚壁構件的焊接三個(ge) 方麵。
汽車工業(ye) 是激光加工技術應用的發源地,同時激光器件的發展和相關(guan) 技術的引入大大地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和降低了能耗,激光焊接與(yu) 切割已經成為(wei) 汽車結構減重、節能減排的主要手段。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已經有50%的電阻點焊生產(chan) 線被激光焊生產(chan) 線所取代,通用、大眾(zhong) 、豐(feng) 田、奔馳等汽車公司有近50%的生產(chan) 車間安裝了激光焊接切割設備。我國已經成為(wei) 世界汽車製造大國,為(wei) 降低燃料消耗和減少氣體(ti) 排放要求汽車更輕,為(wei) 提高防碰撞能力和安全性要求車體(ti) 的鋼度更高。鋁合金、鎂合金、高強鋼材料及輕量化結構將大量應用,這與(yu) 傳(chuan) 統的焊接工藝不適應性的矛盾將日益突出。激光焊接是上述材料和結構的優(you) 選方法已經在歐美日國家汽車工業(ye) 發展中得到驗證。我國自主品牌轎車廠,如一汽、二汽、上汽、廣汽、奇瑞、吉利、北汽、長城等均對激光焊接技術提出了迫切需求,汽車激光焊接技術已成為(wei) 與(yu) 國外各大品牌搶占市場份額的殺手鐧之一。
在飛機製造生產(chan) 中,高強鋁合金薄壁結構沿用的傳(chuan) 統鉚接工藝存在飛機質量增加、加工時間長、機械性能差異大、噪音強和電化學腐蝕等問題。九十年代,歐洲空客開始研發激光焊替代鉚接結構的技術,並在A380、350等機型上成功應用,取得了減重20%、提高效率12倍、節約材料5%的效果,為(wei) 在飛機製造中實現“以焊代鉚”提供了有效途徑。我國的C919客機和大型運輸機對鋁合金及鋁鋰合金大型壁板結構激光焊接技術需求強烈,有望應用該技術。
鐵路運輸進入“高速、重載”時代後,軌道車輛將大量采用高強鋁合金材料和不鏽鋼輕量化結構實現減重目的。鋁合金板梁結構、閉式中空型材結構和不鏽鋼全焊接型鋼、板梁結構等車體(ti) 設計采用傳(chuan) 統的弧焊無法滿足焊接質量、結構性能的可靠性要求。中國中車集團已製訂了全麵突破激光焊接技術的規劃,目標是達到歐洲、日本的技術水平和能力。
在核能領域,我國已經成為(wei) 世界上核能需求和利用的大國。麵對國外的技術封鎖,國家製訂了中長期發展核能規劃,三代核電站技術列入國家十六個(ge) 科技專(zhuan) 項之一。正在開展核燃料元件和相關(guan) 組件的激光焊接技術研究與(yu) 設備的研製工作,突破特種材料和極端環境下的激光焊接技術是實現三代核電技術與(yu) 裝備國產(chan) 化的關(guan) 鍵。
展望未來
臨(lin) 仕激光位於(yu) 上海臨(lin) 港,臨(lin) 港新城定位為(wei) 高端產(chan) 業(ye) ,高水平城市。體(ti) 現國家戰略,體(ti) 現上海優(you) 勢,體(ti) 現國際競爭(zheng) 力,以建設先進製造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基礎,以生活生態為(wei) 支撐,建設集先進製造、現代物流、研發設計、創業(ye) 投資、舒適生活、綠色生態等多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園區;成為(wei) 上海經濟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有效載體(ti) ,成為(wei) 國家和上海培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實施載體(ti) 和重要基地,成為(wei) 全麵體(ti) 現新型工業(ye) 化要求、引領我國高端製造業(ye) 發展的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臨(lin) 港地區將瞄準智能製造技術發展趨勢,結合臨(lin) 港基礎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汽車、高鐵、艦船、海洋工程、核工業(ye) 和石油管道運輸等重大裝備和重點產(chan) 品,促進軍(jun) 民融合發展,實現關(guan) 鍵核心工藝和技術的重大突破。
臨(lin) 仕激光將在全球化工業(ye) 4.0的背景下,圍繞航天、航空、核能、汽車、石油、高鐵等高端製造業(ye) 結構轉型、升級換代的迫切需求,結合上海的區域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著力開發國際先進水平的先進激光智能焊接技術與(yu) 裝備、超快激光綠色清洗技術與(yu) 裝備和先進激光增材製造技術與(yu) 裝備(激光3D打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成果,建立相關(guan) 技術與(yu) 裝備標準,提供相關(guan) 領域、相關(guan) 行業(ye) 所需要的高端先進激光智能製造解決(jue) 方案,建立國內(nei) 外激光行業(ye) 共性技術研究、創新、交流、培訓平台。聯手全球著名激光應用機構,如英國焊接研究所(TWI)、德國Fraunhoger研究所、工大焊接集團、大族激光科技產(chan) 業(ye) 集團等共建激光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集群,打造全球激光產(chan) 業(ye) 鏈高地。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