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深度解讀

外籍院士顧敏澳洲歸國,始終不忘讀書為了祖國富強

來源:上觀新聞2019-06-05 我要評論(0 )   

近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ya) 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ya) 技術科學與(yu) 工程院院士顧敏全職加盟上海理工大學,出任校務委員會(hui) 執行主

近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ya) 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ya) 技術科學與(yu) 工程院院士顧敏全職加盟上海理工大學,出任校務委員會(hui) 執行主席。此前,他辭去了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副校長職務。與(yu) 他一起回國入職上理工的,還有陳希、欒海濤、張啟明3位青年科研人員,他們(men) 都是顧敏課題組的研究員。這個(ge) 高水平團隊的科研領域是光學工程,將在上理工重點研究類腦全光學計算,為(wei) 集成光電路和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提供新一代全光芯片。


“我是1977年考上大學的,我們(men) 那代大學生都有一個(ge) 信念:讀書(shu) 是為(wei) 了祖國富強,實現四個(ge) 現代化。”顧敏告訴記者,“在國外這麽(me) 多年,我一直沒有忘記這個(ge) 初心。”



博士赴澳取得眾(zhong) 多成果

顧敏是上海人,老家在青浦朱家角。17歲那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應用物理係,成為(wei) 我國恢複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本科畢業(ye) 後,他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讀研,獲得博士學位。


攻讀博士期間,顧敏發表了一篇關(guan) 於(yu) 激光核聚變裝置實驗的論文。澳大利亞(ya) 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霍拉看到論文後很欣喜,因為(wei) 這個(ge) 實驗證實了他的理論預言。於(yu) 是,他邀請顧敏作為(wei) 訪問學者,到新南威爾士大學做課題研究。


1988年,經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批準,這名優(you) 秀的光學青年赴澳訪問。在新南威爾士大學,他第一次看到了鼠標和蘋果電腦,感受到國內(nei) 外科研條件的差距。不過,大學物理學得非常紮實的他,很快讓澳大利亞(ya) 科學家刮目相看。僅(jin) 用5個(ge) 月,他就搞懂了模擬激光核聚變的程序,並發現其中存在一個(ge) 錯誤。意識到這個(ge) 錯誤後,霍拉激動地與(yu) 顧敏握手,希望他延長訪問時間,並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做博士後。


此後,顧敏先後入職悉尼大學、斯威本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等高校,從(cong) 事納米光子學等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2009年,他帶領團隊取得一項重磅成果,以封麵論文形式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他們(men) 首次在聚合物材料上實現了五維光存儲(chu) ,比藍光DVD多出兩(liang) 維,具有1.6TB(1TB=1024GB)存儲(chu) 能力。2013年,他們(men) 又取得突破,在聚合物材料上實現了9納米線寬的特征尺寸,使一張大數據光盤的存儲(chu) 量相當於(yu) 1萬(wan) 張藍光DVD。2016年,他們(men) 的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提出可以用“螺旋光”增加光通信的保密維度,為(wei) 下一代超寬帶、超大容量、超快速並行處理的光通信奠定了基礎。


回上海與(yu) 上理工簽約10年

這些重要成果為(wei) 顧敏帶來了很多榮譽:澳大利亞(ya) 兩(liang) 院院士、澳大利亞(ya) 桂冠教授、國際光學委員會(hui) 副主席、國際光學及光子學學會(hui) 丹尼斯·蓋博獎……然而,他一直沒有忘記大洋彼岸的中國,一直記得他考上大學後發奮學習(xi) 的初心:讀書(shu) 是為(wei) 了祖國富強和民族複興(xing) 。


1999年以來,他先後入選“春暉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愛因斯坦講席教授計劃”等我國人才計劃,並與(yu) 國內(nei) 同行合作承擔了“973”和“863”計劃重大項目。“什麽(me) 時候全職回國?到哪裏工作?這是我近年來經常思考的問題。”顧敏說。從(cong) 2010年起,他與(yu)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理工教授莊鬆林展開合作,讓這兩(liang) 個(ge) 問題逐漸有了答案。莊鬆林是顧敏景仰的光學前輩,2010年兩(liang) 人交流後,就確定了一個(ge) 合作研究項目,相關(guan) 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誌上。經莊鬆林提名,顧敏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此後,他開始著手準備回到故鄉(xiang) ,到上理工執教。今年,他與(yu) 這所高校簽訂了10年合同,除帶領團隊開展納米光子學研究外,還將參與(yu) 學校5年規劃製訂等戰略管理事務。


“上海理工大學的前身是滬江大學,這所學校的第三任校長創辦了社會(hui) 學及商科。”作為(wei) 上理工校務委員會(hui) 執行主席,顧敏談起了校史。在他看來,高校理工科專(zhuan) 業(ye) 應與(yu) 商科充分交叉,為(wei) 社會(hui) 培養(yang) 既懂“硬技術”又會(hui) “軟技術”的創業(ye) 型人才。所謂“軟技術”,是指商務交流、企業(ye) 管理等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理工男”才能說服投資人,通過創新創業(ye) 來改變社會(hui) 。


建議啟動新一代芯片攻關(guan)

本著這種理念,顧敏在科研生涯中十分看重科技成果轉化。他發明的雙光束超分辨存儲(chu) 專(zhuan) 利已轉讓給產(chan) 業(ye) 界,在大數據時代具有巨大的應用價(jia) 值。目前,他正在與(yu) 中國華錄集團洽談合作,探討如何將存儲(chu) 量相當於(yu) 1萬(wan) 張藍光DVD的大數據光盤產(chan) 業(ye) 化。“如今,大數據存儲(chu) 的能耗越來越大,企業(ye) 紛紛把數據中心建在電費低的地方。”莊鬆林說,“如果節能效果好、存儲(chu) 壽命長的大數據光盤實現產(chan) 業(ye) 化,有望解決(jue) 這個(ge) 瓶頸問題。”而顧敏的目標,是在未來建成綠色大數據中心,其用電完全由太陽能電池板提供。


在顯示技術領域,顧敏團隊正在與(yu) 多家國內(nei) 引領企業(ye) 商談合作。目前市場上的立體(ti) 顯示器隻有10度視角,而他們(men) 做到了52度視角,可以讓手機柔性屏具有裸眼3D效果。



這位外籍院士還有一個(ge) 戰略構想——將納米光子學與(yu) 人工智能結合,研發全光學類腦芯片。與(yu) 傳(chuan) 統的微電子芯片相比,光學芯片速度更快、能耗更低,運行時不會(hui) 發熱,是業(ye) 界看好的新一代主流芯片。顧敏團隊在光盤上創造的9納米線寬世界紀錄,為(wei) 研發這種芯片提供了“領跑”技術。類腦芯片,則是要顛覆傳(chuan) 統計算機及其芯片的馮(feng) ·諾依曼結構,通過模擬人腦結構和運行機製,讓計算機變得更智能,也更節能。


根據顧敏的構想,上海有必要建立一個(ge) 有上百名員工的科研機構,組織納米光子學、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發人員聯合攻關(guan) ,力爭(zheng) 在這個(ge) 國際前沿領域取得顛覆性突破。


上理工人事處處長姚儉(jian) 介紹,為(wei) 支持顧敏團隊探索前沿領域,校方將在未來3年投入2000萬(wan) 元科研經費,並為(wei) 顧敏申報上海市高峰人才。隨他回國的3位青年科研人員雖然沒有國內(nei) 人才“帽子”,但校方會(hui) 給予他們(men) B類人才待遇(在國家級和省部級人才之間),讓他們(men) 安心在滬從(cong) 事科研,並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這個(ge) 團隊。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