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神秘的光學巨頭 十幾年來無人能抵近他的工廠

來源:華商韜略2019-07-16 我要評論(0 )   

來源:華商韜略(id:hstl8888)作者:張靜波最隱秘的全球光學巨頭。台灣大肚山腳下,坐落著幾座不起眼的工廠。十幾年來,這裏供

來源:華商韜略(id:hstl8888)

作者:張靜波


最隱秘的全球光學巨頭。


台灣大肚山腳下,坐落著幾座不起眼的工廠。


十幾年來,這裏供應了全球1/3以上的手機鏡頭,卻無人能一窺其中的奧秘。


01


在全球光學產(chan) 業(ye) ,德國的徠卡和蔡司,日本的佳能和尼康,一直占據著產(chan) 業(ye) 鏈的高端,吃喝不愁。


直到有一天,一個(ge) 叫林耀英的人改變規則,用塑膠取代玻璃,打斷了巨頭們(men) 的美夢。


如今,由林氏創辦的大立光,已取代德日,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手機鏡頭製造商,市占率超過30%。


全球五大手機品牌,無一例外,都是大立光的客戶。


2016年,蘋果發布iphoness 7 Plus,開創雙鏡頭時代,大立光是獨家供應商。


2019年,華為(wei) 推出P30 Pro,4鏡頭、10倍光學變焦的超高規格,全球僅(jin) 大立光能提供。


因為(wei) 忌憚大立光的統治力,蘋果先後扶持多家替代廠商,卻無濟於(yu) 事。三星則身陷大立光發起的專(zhuan) 利戰,最後不得不變成其客戶。


在同行眼中,大立光更是難以逾越的高山,甚至有廠商感歎:


“大立光吃肉,我們(men) 就看能不能跟著喝湯。”


這並非客套,當對手還掙紮在盈虧(kui) 線上時,大立光卻獨享著70%、比蘋果還高的毛利率。


也因此,大立光在2014年打破塵封25年的台股紀錄,並於(yu) 2017年攻上6000台幣,成為(wei) 台灣史上最牛的股王。


就是這樣一家統治力驚人的企業(ye) ,在業(ye) 界卻神秘、低調到沒有朋友。


據報道,十幾年來,從(cong) 來沒有一個(ge) 外人,包括客戶或供應商,能夠一睹其工廠的真容。


因為(wei) 從(cong) 不接受專(zhuan) 訪,媒體(ti) 也很難挖到大立光的猛料。即便每年的股東(dong) 會(hui) ,提問者也多半是碰軟釘子。


現任執行長、林耀英之子林恩平,更以“惜字如金”著稱,外號不評論先生。


每當有人打探大立光的訂單情況,他總是回答:“現在還很難說。”



被人追問蘋果銷量下滑、對手如狼似虎,大立光該怎麽(me) 辦?他永遠隻有一句話:“我們(men) 會(hui) 努力,再努力。”


碰到刁鑽一點的問題,則幹脆笑而不語。


因為(wei) 不評論,不接受參觀,大立光成為(wei) 台灣,乃至全球光學產(chan) 業(ye) 最神秘的黑匣子,也是中國,乃至全球最神秘的科技公司。


02


揭開這個(ge) 黑匣子,要回到上世紀70年代。


當時,正值產(chan) 業(ye) 大轉移,德國和日本光學大廠紛紛在台灣建廠。


從(cong) 公務員轉投博世光學,並一路做到廠長的林耀英,不甘心為(wei) 巨頭打工。他相信,台灣未來一定會(hui) 誕生世界級的光學大廠。


秉持這一雄心,1979年,他和陳世卿兩(liang) 人,從(cong) 博世辭職,創辦了大根精密。


在那之前,他們(men) 已在林家車庫鑽研多年,並通過土法煉鋼,摸索出玻璃鏡片的設計和製造技術。


但除了這些略顯稚嫩的技術,以及一腔的熱血和冒險精神,他們(men) 幾乎一無所有,更不知道訂單在哪裏。


為(wei) 了打開銷路,林耀英每天拖著四個(ge) 卡皮箱,跑遍台灣相機廠,訪盡全球光學展。沒錢租場地,就打開皮箱擺地攤。


最瘋狂的一次,他連續七年給柯達寫(xie) 了100多封信,最終搞定了這個(ge) 大客戶。


即便如此,在那個(ge) 德日廠商一手遮天的時代,麵對天羅地網般的專(zhuan) 利圍堵,大根精密也隻能是苟延殘喘。



改變來自一次偶然。


就在林耀英每天苦哈哈研磨玻璃時,不少客戶找上門來,希望訂做塑膠鏡頭。


“塑膠鏡頭一片才十塊錢,玻璃鏡頭一片一百多,我怎麽(me) 可能做這麽(me) 低端的東(dong) 西!”


一開始,林耀英和別人一樣,也不看好塑膠鏡頭,畢竟與(yu) 玻璃相比,塑膠不耐熱,透光性也很差,一般隻用在兒(er) 童玩具上。


但隨著一次性相機的走紅,林耀英敏銳地嗅到了商機:


未來將是低成本鏡頭的天下!


更重要的是,做玻璃,再努力也隻是德日的小跟班,做塑膠,卻有可能改變世界。


於(yu) 是,林耀英決(jue) 定改弦更張。在遭到大股東(dong) 的反對後,他直接拉人單幹,於(yu) 1989年創辦了大立光。


“同行看我們(men) 過於(yu) 膽大,幾乎不計一切代價(jia) ,我隻知道這是唯一的機會(hui) 。”


為(wei) 了這個(ge) 機會(hui) ,林耀英開始孤注一擲。


1991年,成立剛兩(liang) 年的大立光便斥資3600萬(wan) ,幾乎是其總資產(chan) 的一半,從(cong) 美國引進一台加工機,花半年時間琢磨出一套塑膠鏡頭的製作方法。


那之後,大立光在大多數同行不看好的賽道上,孤獨地一幹就是十幾年。


起初給掃描儀(yi) 做鏡片,之後是數碼相機。


期間,大立光在工藝、模具、鍍膜等技術上不斷突破,迅速縮小了塑膠鏡頭和玻璃鏡頭之間的差距。


2002年,照相手機崛起後,大立光又一頭紮進這個(ge) 全新的領域。


 


蟄伏五年,一月而生。


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裏,大立光像毛竹一樣,在無人問津的地下,默默壯大自己的根係。


等到2007年iphoness橫空出世,這根“毛竹”一出土,便成森林。


作為(wei) 當時蘋果手機唯一的鏡頭供應商,大立光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產(chan) 能全開,節假日無休,依舊趕不上訂單速度。


直到三年後,蘋果才勉強找到一個(ge) 可替代的玉晶光。


德日廠商則在滾滾的技術潮流中,被迫讓出了光學霸主的地位。


03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大立光的逆襲,既得益於(yu) 對大勢的研判,更離不開多年來,對技術和良率的死磕。


早在創立之初,一心想創世界級企業(ye) 的林耀英,就給大立光立下一條規矩:


不買(mai) 技術、不挖角、不做代工。


於(yu) 是,當大多數對手為(wei) 了省時省力,購圖紙、買(mai) 模具時,大立光卻走上華山一條道。


光學技術涉及上百萬(wan) 個(ge) 變量,大立光從(cong) 建廠房打地基,到模具設備,幾乎全部自主研發。


即便外購機台,也要指定馬達、感應器的品牌,而不是照單全收。因為(wei) 這樣做,可以提高稼動率,減少故障率。


對於(yu) 注塑成型產(chan) 生的壓力,大多數廠商依靠退火、烘烤等後道工序去處理,大立光則從(cong) 源頭出發,在設計環節就消除隱患。


林耀英希望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讓大立光的城牆,如鐵球般紮實。


城牆紮不紮實,地基最關(guan) 鍵。


大立光對技術和良率的極致追求,從(cong) 其建廠房打地基一事上,就可見一斑。


光學鏡頭的生產(chan) ,對環境十分敏感,哪怕極輕微的震動和溫度幹擾,都會(hui) 影響到品質的穩定性。


為(wei) 了排除這些幹擾,大立光可謂不惜血本。


普通樓層用700磅水泥就夠了,大立光堅持用一兩(liang) 千磅;別人兩(liang) 天灌一層樓,大立光至少一個(ge) 禮拜。


正是以這樣一種殘酷的標準,大立光在業(ye) 界豎起了一座難以逾越的豐(feng) 碑。


當別人還徘徊在5P、6P,大立光已做到7P;當對手還在拉良率,大立光已實現量產(chan) 。


羅馬城並非一日建成。


剛開始做手機鏡頭,大立光也曾遭遇重挫,因品質不達標,股價(jia) 一落千丈,逼得林耀英不得不在眾(zhong) 人麵前認錯。


知恥而後勇的林耀英,埋頭八個(ge) 月,苦尋問題根源。最終斥資億(yi) 元,購進百萬(wan) 級無塵室及相關(guan) 配套設備,升級製程,備戰高端鏡頭。


同一時期的玉晶光,卻因為(wei) 迷戀低端市場,喪(sang) 失了蛻變的機會(hui) 。


幾年後,當大立光勇奪蘋果訂單,吃香的喝辣的時,玉晶光隻能在一旁目送對手遠去。


因為(wei) 技術太超前,大立光被郭台銘視為(wei) 心腹之患,要求員工學習(xi) 大立光,不斷將技術提升到極致的精神。


讓郭台銘,乃至其他對手忌憚的,是大立光數十年積累起來的1000多項專(zhuan) 利。


這一堪稱業(ye) 內(nei) 最齊全的專(zhuan) 利布局之一,使得大立光在塑膠時代,實現對德日廠商的超越,並在技術和良率上獨步全球。


04


為(wei) 了這一天,林耀英奮鬥了一輩子。


這個(ge) 做事較真的男人,沒有其他嗜好,唯一的興(xing) 趣就是工作。


他對技術有著偏執狂一樣的熱愛,每天工作到很晚,回到家一有空,就鑽進書(shu) 房,拆卸零部件,研讀技術資料。


訪談中,每十分鍾,就會(hui) 強調一下技術的重要性。不管討論什麽(me) 話題,運營、人才……還是其他,統統都能繞到技術上來。


他崇尚實幹,討厭說大話的人,對別人的要求永遠隻有一句話:


Just show me!(隻要做給我看)


因為(wei) 這個(ge) 簡單卻苛刻的要求,許多人吃盡了苦頭。


每一次,林耀英親(qin) 臨(lin) 廠區或辦公室,所到之處,氣氛急凍。一旦有人抽考答不上來,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痛罵。


他甚至不允許員工走路時,將手放進口袋,或者工作時,看不到手在桌上。


“工作就是戰鬥……那些工作時手不知擺哪裏,放後麵或插口袋,通常就是鬆懈偷懶的人!”


在大立光總部的一樓大廳,擺放著各類報刊雜誌,多年來幾乎無人敢翻看,因為(wei) 擔心被領導看到,認為(wei) 自己閑著沒事幹。


即便對聯合創始人陳世卿,林耀英也一樣嚴(yan) 厲。


身為(wei) 大立光的技術總師,陳世卿經常因為(wei) 工作上的事,被林耀英炮轟。有一次,在林不顧情麵的當眾(zhong) 斥責下,差點拍屁股走人。

 




對內(nei) 不近人情,對外,林耀英也同樣是出了名的不懂交際。


大立光地處台中地區,這裏行業(ye) 協會(hui) 林立,大多數企業(ye) 積極投奔,唯獨大立光特立獨行。


作為(wei) 台中最重要的聯誼組織,磐石會(hui) 曾多次邀請大立光入會(hui) ,均被婉拒。“他們(men) 父子從(cong) 不跟我們(men) 打交道。”


唯一加入的一個(ge) 協會(hui) ,大立光也仿佛隻是為(wei) 了履行義(yi) 務,除準時繳納會(hui) 費,從(cong) 不參會(hui) ,更拒絕擔任職務,給人一種很冷的感覺。


“與(yu) 其花時間去應酬,不如集中力量搞研發。”


林耀英也不信鬼神,他討厭偶像崇拜,堅信人靠意誌力可以克服一切困難。


有一次,東(dong) 莞工廠的良率上不去,副總裁謝文琛前去視察。


到了當地,他除了親(qin) 臨(lin) 一線,還按照習(xi) 俗,跑土地公廟拜了拜。林耀英知道後,當即臭罵了他一頓。


在林耀英看來,提升良率的辦法隻有一個(ge) :改進,再改進。


固執於(yu) 做事的林耀英,甚至對匯兌(dui) 損失也不加防範。


2010年,大立光因為(wei) 匯損,一個(ge) 季度損失了近1/4的盈利,震驚整個(ge) 金融圈。


所有人都替大立光擔心,林耀英卻說,隻要技術夠好,操心匯率根本是自尋煩惱。


“不懂”財務操作的大立光,上市十多年,從(cong) 不增發,不向股東(dong) 伸手要錢,所有擴產(chan) 計劃,均自掏腰包。


這種不諳人事、不搞財務操作的經營風格,實乃業(ye) 界一朵奇葩。


就連林耀英自己也承認,“我做生意的方法其實很差,”但他同時也很自豪:


“我們(men) 的長處就是技術好,我們(men) 靠品質來彌補我們(men) 的笨拙。”


05


光學元件,跟炒菜一樣,是一個(ge) 考驗手感的行業(ye) 。


在這樣的行業(ye) 積累經驗,不但要有水滴石穿的笨功夫,還要有師傅領進門。


也因此,大立光從(cong) 創辦第一天起,就堅持不挖角,寧願花十年時間,自己慢慢培養(yang) 一名資深員工。


在林耀英看來,高薪搶來的人,有一天還會(hui) 被高薪帶走,還不如一張白紙。


受他的影響,大立光招人,從(cong) 不追求學曆,也不迷信留洋,反而喜歡本地人,前提是忠誠度高,耐得住寂寞。


早期,陳世卿是大立光的第一位老師傅,由他親(qin) 自帶徒弟,傳(chuan) 授手藝。之後,再一代接一代,開枝散葉。


光學模具屬精密器件,價(jia) 格昂貴,初上手的新人,毛糙之下難免撞爛,大力光也不嫌棄,再給機會(hui) 去犯錯、嚐試。


第一年特別辛苦,學三四年才有結果。


這樣的模式,培養(yang) 一個(ge) 人才十分不易,流失一個(ge) 人才更是災難。


2000年前後的大立光,就差點教會(hui) 徒弟,餓死師傅。彼時,一位高層突然離職,帶走公司機密,自立門戶,與(yu) 大立光死磕。


這在林耀英心中劃下一道傷(shang) 疤。


痛定思痛的他,仿照可口可樂(le) ,對核心技術進行了拆解,讓每一名員工隻懂局部,即便被挖走,也無傷(shang) 大雅。


曾經有一家光學廠,從(cong) 大立光挖走一名13年工齡的老員工,如獲至寶。


新雇主本來希望,他能夠幫忙解決(jue) 某一技術難題,卻被告知不知道。對方很驚訝,該員工回答:“我隻懂我做的部分。”


事實上,在大立光,掌握核心機密的人,不超過三四人。



拆解技術隻是第一步,日常的軍(jun) 事化管理,更隔絕了技術外泄的可能。


不少人直言,在這裏上班像當兵。中午吃飯,要按叫號的順序,一組一組就餐;手機信號被屏蔽,外聯隻能通過總機。


部門間的人員進出被嚴(yan) 格管控,工程師不能直接與(yu) 客戶接觸。


位於(yu) 台中的大立光總部,更是戒備森嚴(yan) ,前來送貨的司機,需要拍照留證,每次登記盤查10分鍾。


十幾年來,無數媒體(ti) 、客戶、供應商渴望進廠參觀而不得。


大立光也因此,成為(wei) 台灣光學界有名的黑匣子。


06


帝國的崛起,不但要有人深挖城池,更要有人開疆拓土。


林耀英時代的大立光,把技術做到了極致,把城池挖到對手難以逾越。但過於(yu) 保守的策略也讓大立光喪(sang) 失了不少機會(hui) 。


直到其次子林恩平接過衣缽,大立光才迎來爆炸式的增長。


這個(ge) 當過十幾年小兒(er) 科醫生的接班人,外表溫文爾雅,內(nei) 心卻強悍無比,甚至比其父還有過之。


執掌大立光之前,為(wei) 人豪爽的林恩平,經常約上三五好友,胡吃海喝,儼(yan) 然一個(ge) 浪子醫生。


那之後,他像換了個(ge) 人一樣,切斷與(yu) 過去朋友的聯係,隻為(wei) 背水一戰。


音圈馬達(VCM)是手機鏡頭的關(guan) 鍵零部件,過去因為(wei) 合資廠宏翔光電的產(chan) 能不足,嚴(yan) 重影響了大立光的出貨量。


林恩平上任後,立刻展現出一名醫生,快刀斬亂(luan) 麻的淩厲手腕。


他不顧父親(qin) 的顏麵,以及哥哥與(yu) 對方的交情,果斷撤資宏翔光電,尋找新的合作夥(huo) 伴,一舉(ju) 解決(jue) 了困擾大立光多年的難題。


林耀英當家時,大立光做事謹慎,沒訂單,不擴張,也因此,產(chan) 能一直上不去。


喜歡變化的林恩平,不拘泥於(yu) 父親(qin) 的條框,上任後,馬不停蹄,四處買(mai) 地,曾經一年砸下過去十年的錢。


因為(wei) 擴廠太激進,引來模組客戶的高度警惕,以為(wei) 大立光要跟他們(men) 搶生意。


林恩平不但大搞產(chan) 能擴張,技術上也極具侵略性。


他曾在2013年,一連發起三場專(zhuan) 利戰,打破台灣光學界幾十年的和諧。


天價(jia) 索賠挖自己牆腳的先進光,狀告營收比自己大100倍的三星,甚至連大客戶蘋果也敢叫板。


這年6月,大立光在美國起訴玉晶光侵權。外界普遍將其解讀為(wei) ,這是對蘋果企圖尋找替代供應商的警告。


高調阻擊引發對手不滿,“他個(ge) 性很殺,像隻鬥雞”,林恩平卻無情回擊:


“專(zhuan) 利沒有保護性,隻有攻擊性。”


一番激進的征戰後,大立光開始全麵爆發,股價(jia) 從(cong) 500台幣飆升至最高6000台幣,市值更逼近萬(wan) 億(yi) 。


曾經廣為(wei) 人詬病的蘋果依賴症,也在征戰中不治而愈。


華為(wei) 、OV……世界前十大手機廠都青睞大立光,就連三星也不得不俯首彎腰,成為(wei) 其客戶。


07


然而,巔峰之上的林恩平一刻不敢鬆懈。


與(yu) 父親(qin) 那個(ge) 時代,塑膠一統天下不同,如今的手機鏡頭,隨著輕薄化和更高規格的要求,玻璃正卷土重來。


手機之外,無人機、工業(ye) 機器人等新的應用場景,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對手們(men) 都在虎視眈眈。


一度被大立光壓得透不過氣的舜宇光學,繞道車載鏡頭,做到了全球第一,並積極布局AR和VR。


拿下康達智後的鴻海,更是瘋狂整合全球資源,覬覦工業(ye) 機器人市場。


幾十年如一日,每天打坐一小時的林恩平,所思之情不是沾沾自喜,而是危機四伏。


如果說過去,埋頭練劍成就了大立光的輝煌,那麽(me) 未來,它需要更多地抬頭看路。


過去十幾年,索尼、夏普等日本電子企業(ye) ,因為(wei) 迷戀技術,忘了抬頭看路,在液晶時代敗下陣來。


索尼、夏普之殤,就是成為(wei) 大立光的前車之鑒。


林耀英曾說,今天是英雄,明天就可能是狗熊。多年前的一句警示,如今變成大立光不得不麵對的一道溝坎。


如履薄冰的林恩平,踩在過去的功勞簿上,開始了新的長征。


開發隱形眼鏡,布局醫療市場……林恩平說,他希望大立光做鏡頭的雜貨店,“競爭(zheng) 力在鍋碗瓢盆裏”。


言外之意,看起來不起眼,但缺一不可。


這個(ge) 雜貨店經營得成不成功,決(jue) 定了大立光是成為(wei) 下一個(ge) 諾基亞(ya) ,還是下一個(ge) 蘋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