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伴隨著自動駕駛風口的到來獲得廣泛關(guan) 注,近年來大量參與(yu) 者湧入其中。但激光雷達的應用領域不止自動駕駛,還包含機器人、無人機、工業(ye) 測繪等眾(zhong) 多領域。根據激光雷達企業(ye) 下遊應用領域的分布情況顯示,目前激光雷達應用最多的依舊是智能汽車和機器人領域。
雖然智能汽車領域是激光雷達的重要戰場,但由於(yu) 機器人對於(yu) 激光雷達的精度、測量頻率及測量誤差的要求都相對較低,從(cong) 技術及成本角度來看,激光雷達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更容易實現。
應用廣泛且可替代性弱
傳(chuan) 感器技術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著機器人環境感知技術的發展。目前機器人對環境的感知大多通過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傳(chuan) 感器、GPS這五類傳(chuan) 感器及其之間的組合來實現自主移動功能。
其中激光雷達是一種用於(yu) 獲取精確位置信息的傳(chuan) 感器,可以確定物體(ti) 的位置、大小等,由發射係統、接收係統及信息處理三部分組成。其優(you) 點主要包括分辨率高、抗幹擾能力強、不受光線影響以及體(ti) 積小、質量輕等。相較於(yu) 其他類型的傳(chuan) 感器,激光雷達在測量精度和探測人體(ti) 等方麵的能力十分突出,因此在機器人的感知係統中占據核心位置。

除精準定位外,機器人還需要結合定位信息對環境進行識別,激光雷達是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時定位與(yu) 地圖構建)的重要入口。激光雷達猶如機器人的“眼睛”,其結合SLAM技術形成激光SLAM技術。該技術使得機器人的路徑規劃和導航更加直觀,可進行自主定位與(yu) 導航,目前已經成為(wei) 機器人領域廣泛應用的導航技術。
細分領域應用走向成熟
根據對環境深度信息要求的不同,機器人行業(ye) 應用的激光雷達類型目前主要包括1線(二維)、8線、16線、64線束激光雷達以及固定式激光雷達。激光發射器線束越多,激光雷達的成本越昂貴,因此目前企業(ye) 傾(qing) 向於(yu) 選擇多像頭、低線束的組合方案,且對16線激光雷達的需求相對較多。
各激光雷達公司在產(chan) 品研發方麵都有各自深耕的單個(ge) 或多個(ge) 領域,國內(nei) 包括思嵐科技、速騰聚創、禾賽科技、鐳神智能、北醒光子、玩智商等公司在機器人領域均有落地。

產(chan) 品價(jia) 格方麵,不同於(yu) 自動駕駛領域激光雷達幾萬(wan) 到幾十萬(wan) 的價(jia) 格區間,機器人領域的產(chan) 品成本較低,目前最低價(jia) 格僅(jin) 為(wei) 上百元。雷達類型方麵,國內(nei) 主要廠家基本都是從(cong) 機械式激光雷達起步,後續才會(hui) 開展固態激光雷達的研發。
由於(yu) 機械式激光雷達體(ti) 積大、成本高、易出機械問題,同時很難實現數量級的成本下降,因此國內(nei) 外激光雷達企業(ye) 大部分把固態雷達作為(wei) 未來發展方向。但目前固態激光雷達的技術成熟度還不高,雖有廠家推出產(chan) 品,但基本還未實現量產(chan) 。未來,固態、小型、低成本的激光雷達將是各企業(ye) 的重要發力點。
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共振
雖然機器人產(chan) 品的國產(chan) 率較高,但諸如激光雷達類的核心零部件仍處於(yu) 被外資品牌壟斷的狀態,國產(chan) 化產(chan) 品的市場占有率相對較低。主要原因在於(yu) ,激光雷達本身結構複雜,量產(chan) 難度大且產(chan) 品成本高昂,而我國技術研發起步較晚,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技術與(yu) 產(chan) 品質量與(yu) 國外廠商仍存差距。
但近兩(liang) 年,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及供應鏈的逐步完善,國產(chan) 激光雷達加速發展,性能顯著提升且價(jia) 格一般為(wei) 國外品牌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因此具備一定競爭(zheng) 力,有望實現國產(chan) 化替代。
未來隨著國內(nei) 廠商在激光雷達等核心零部件領域的技術突破,將帶動機器人整體(ti) 成本下降,從(cong) 而有力地推動機器人實現大規模落地應用;同樣,機器人領域的快速發展也將帶動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的蓬勃發展,同時增加國內(nei) 產(chan) 品的進口替代機會(hui) ,進一步促進產(chan) 品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