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我國已痛失15位兩(liang) 院院士,包括6位中國科學院院士、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5月3日20時33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張乾二先生辭世,享年93歲。他早年師從(cong) 盧嘉錫教授,打下紮實的結構化學基礎,被稱為(wei) 我國人工晶體(ti) 研究領域的“祖師爺”。
4月12日12時30分,東(dong) 華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鬱銘芳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3歲。從(cong) 參與(yu) 研製並紡出我國第一根合成纖維錦綸6絲(si) ,到第一根國產(chan) 軍(jun) 用降落傘(san) 用錦綸長絲(si) ,從(cong) 組織領導聚酰亞(ya) 胺纖維、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纖維研製,到主持“丙綸噴絲(si) 直接成布”項目等,60多年來,鬱銘芳用一個(ge) 個(ge) 的研究成果為(wei) 解決(jue) 國人穿衣問題和國防戰略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3月2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盧世璧,因病在北京去世。1996年他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8年被評為(wei) 一代名師。他先後參與(yu) 了1966年邢台地震、1975年營口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等四次大地震的救援工作,是全國抗震救災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全國抗震救災模範。
3月27日12時39分,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與(yu) 植物化學家周俊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昆明逝世,享年89歲。周俊院士率先在國內(nei) 係統開展植物配糖體(ti) 和植物環肽研究,創立了我國植物化學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培養(yang) 了一批學術帶頭人。
3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道增,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作為(wei) 我國現代劇場理論研究與(yu) 設計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主持設計了新清華學堂、蒙民偉(wei) 音樂(le) 廳、中國兒(er) 童劇場、天橋劇場、台州藝術中心等重要文化建築工程。他還撰寫(xie) 了國內(nei) 首部融貫戲劇與(yu) 建築兩(liang) 個(ge) 學科的重要學術專(zhuan) 著《西方戲劇劇場史》。
3月15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同誌因病醫治無效在湖北武漢逝世,享年88歲。寧津生長期從(cong) 事大地測量學研究,在全球和局部重力場逼近理論以及我國大地水準麵等方麵作出了重大貢獻。由他主持完成的180階和360階地球重力場模型研究,建立了當時我國自己階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場模型。他在測繪教育和研究領域辛勤耕耘六十餘(yu) 載,為(wei) 我國測繪學科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對我國測繪教育事業(ye) 影響重大,成就深遠。
2月24日16時18分,我國著名農(nong) 業(ye) 工程學家、農(nong) 業(ye) 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東(dong) 北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蔣亦元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哈爾濱不幸逝世,享年92歲。他曾帶領團隊於(yu) 20世紀80年代突破國際公認難題,創造出水稻割前脫粒收獲機器係統,解決(jue) 了“落粒損失大”和“不能收獲嚴(yan) 重倒伏水稻”的難題,實現了國際首例摘脫籽粒同時將青綠稻草作青貯飼料收獲技術突破,被國內(nei) 外同行專(zhuan) 家評價(jia) 為(wei) “為(wei) 水稻種植者造福的一項重大發展”,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新中國成立以來農(nong) 業(ye) 工程領域內(nei) 首個(ge) 最高獎項)。
2月23日20時58分,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公路工程領域著名專(zhuan) 家,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沙慶林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yu) 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沙慶林院士長期從(cong) 事公路工程材料、結構、施工工藝和質量管理研究,始終工作在公路科研、建設、教學第一線,卓越的科研成果填補了我國公路建設領域諸多空白。他將畢生精力都貢獻給了祖國,為(wei) 我國公路事業(ye) 的跨越式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2月23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分析化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周同惠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周同惠長期從(cong) 事藥物分析方法學的基礎研究,開展中草藥有效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藥物代謝及代謝產(chan) 物的分析與(yu) 鑒定方法的研究,領導研究建立了運動員禁用的五大類100種藥物的分析及確證方法,創建興(xing) 奮劑檢測中心,使我國成為(wei) 亞(ya) 運會(hui) 曆史上第一個(ge) 由承辦國獨立進行興(xing) 奮劑檢測的國家。他組建國家藥物及代謝產(chan) 物分析研究中心,為(wei) 發展我國自己的創新藥物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們(men) 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脊梁”,值得我們(men) 永遠銘記。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