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受邀蒞臨(lin) 華工科技,深入淺出分享了他和團隊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領域的創新成果以及時空智能應用的積極進展,並勉勵華工科技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勇做第一的決(jue) 心”。近兩(liang) 個(ge) 小時的授課理論深厚、視角新穎、案例生動,現場反響十分熱烈。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馬新強及公司核心骨幹、菁英班、工程碩博士、青苗班學員200餘(yu) 人參加了此次“院士在線”講座。
作為(wei) 國際著名的測繪遙感專(zhuan) 家,數十年來,李德仁帶領團隊不懈奮鬥,推動著中國衛星技術的飛速發展,攻克了衛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研製我國遙感衛星高精度數據地麵處理係統,實現了我國自主可控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引領了航空與(yu) 地麵測繪遙感的重大變革。 李院士以他對新質生產(chan) 力的看法拉開培訓序幕,著重介紹了PNT(導航、定位、授時)體(ti) 係到PNTRC(通導遙一體(ti) 化)的發展,並展示了團隊研製的珞珈係列科學試驗衛星在數百公裏高空俯瞰到的場景:從(cong) 百姓出行到智慧城市,從(cong) 資源調查到環境監測,從(cong) 災害評估到防災減災。“以前,天上的遙感、導航、通信衛星各忙各事,沒有聯通”,為(wei) 此,李德仁帶領團隊啟動珞珈係列科學試驗衛星工程,研製發射了5顆珞珈係列衛星,依托這些衛星,使得對地觀測更精準、更快速、更智能,不僅(jin) 推動了國產(chan) 測繪衛星遙感數據的公益性服務,還為(wei) 商業(ye) 化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給我國空天信息技術的發展注入了持續的動力。 李院士指出,人工智能和通導遙一體(ti) 化技術的融合發展,催生了時空信息智能,將為(wei) 經濟社會(hui) 的方方麵麵帶來巨大變革,比如在公共安全方麵,通過多源融合定位,把衛星定位、傳(chuan) 感器、音頻定位等多種定位技術融合到手機或智在能手表等移動終端,就可以實現地下商場、大型機場車站的智慧管理。在大健康領域,基於(yu) 多元融合定位的智能手機大數據的上下文思維引擎,能夠自動理解老人每日的獨立活動,對老人進行心理學、生理學和行為(wei) 學分析,從(cong) 而實現對老人的健康關(guan) 懷。在智能電網方麵,基於(yu) 時空智能的電力巡檢機器人,能夠實現對變電、輸電、配電設備進行全天時、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檢和安全防護,實現自動巡邏、智能讀表、圖像識別、紅外測溫、實時視頻回傳(chuan) 等功能,從(cong) 而降低人員安全風險,保障電網安全...... 本次講座是一場開拓視野的學術盛宴,為(wei) 公司進一步參與(yu) 構建全感知、全聯接、全智能世界打開了新的思路,受訓者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未來將緊抓數智時代機遇,加強新產(chan) 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助力公司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麵。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