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消息,據外媒報道,一個(ge) 國際研究人員團隊宣布開發出世界上較緊湊、尺寸較小的半導體(ti) 激光器,該激光器可在室溫下的可見光範圍內(nei) 工作。據作者介紹,該激光器是隻有310納米大小的納米粒子(比毫米小3000倍),可以在室溫下產(chan) 生綠色相幹光。該研究文章發表在ACS Nano上。
六十年前的五月中旬,美國物理學家西奧多·邁曼(Theodor Maiman)演示了第一台光學量子發生器——激光器的工作原理。現在,一個(ge) 國際科學家團隊(其中大部分來自ITMO大學)報告說,他們(men) 已通過實驗研發出了世界上較緊湊的半導體(ti) 激光器,該激光器在室溫下的可見光範圍內(nei) 工作,這意味著它產(chan) 生的相幹綠光可以很容易地被記錄下來,甚至可以用標準光學顯微鏡用肉眼看到。
鈣鈦礦納米顆粒作為(wei) 激光器材料的獨特性
科學家成功地開發了可見帶的綠色部分,這對於(yu) 納米激光器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yi) 。這篇文章的首席研究員、ITMO大學物理與(yu) 工程學院教授謝爾蓋·馬卡羅夫說:“在現代發光半導體(ti) 領域,存在著‘綠色間隙’問題,‘綠色間隙’意味著用於(yu) 發光二極管的傳(chuan) 統半導體(ti) 材料的量子效率在光譜的綠色部分顯著下降。這個(ge) 問題使由傳(chuan) 統半導體(ti) 材料製成的室溫納米激光器的開發變得複雜。”
在此情況下,研究小組選擇了鹵化物鈣鈦礦作為(wei) 納米激光器的材料。傳(chuan) 統激光器由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元件組成:一個(ge) 是允許產(chan) 生相幹受激發射的有源介質,另一個(ge) 是有助於(yu) 將電磁能量長期限製在內(nei) 部的光學諧振器。鈣鈦礦能同時提供這兩(liang) 種特性:一種特定形狀的納米顆粒既可以作為(wei) 活性介質,也可以作為(wei) 有效的諧振器。
結果,科學家成功地製造了310納米大小的立方體(ti) 形狀的粒子,當它被飛秒激光脈衝(chong) 激發時,可以在室溫下產(chan) 生激光輻射。
ITMO大學的初級研究員、論文的合著者Ekaterina Tiguntseva說:“我們(men) 使用飛秒激光脈衝(chong) 泵浦納米激光,輻照了孤立的納米粒子,直到達到特定泵浦強度的激光產(chan) 生閾值為(wei) 止,之後,納米粒子開始像典型的激光一樣工作。我們(men) 證明了這種納米激光可以在至少一百萬(wan) 次激發周期內(nei) 工作。”
最小半導體(ti) 激光器的優(you) 勢
此次所研製的納米激光器的獨特性不僅(jin) 限於(yu) 其體(ti) 積小,新設計的納米顆粒能夠有效限製受激發射能量,從(cong) 而為(wei) 產(chan) 生激光提供足夠高的電磁場放大率。
ITMO大學的初級研究員、該文的合著者之一Kirill Koshelev解釋說:“我們(men) 的想法是,激光產(chan) 生是一個(ge) 閾值過程。你用激光脈衝(chong) 激發納米顆粒,在外部光源的特定“閾值”強度下,粒子開始產(chan) 生激光發射。如果你不能把光限製在足夠好的範圍內(nei) ,就不會(hui) 有激光發射。在先前使用其他材料和係統但具有相似思想的實驗中,表明可以使用四階或五階Mie共振,即光波長處的共振,材料內(nei) 部以激光產(chan) 生的頻率適合諧振腔體(ti) 積的四到五倍。我們(men) 已經證明我們(men) 的納米粒子支持三階Mie共振,這是以前從(cong) 未做過的,換句話說,我們(men) 可以在諧振器尺寸等於(yu) 材料內(nei) 部三個(ge) 光波長的條件下產(chan) 生相幹激發發射。”
值得注意的是,不需要施加外部壓力或非常低的溫度來使納米顆粒用作激光器,研究中描述的所有影響都是在正常的大氣壓和室溫下產(chan) 生的。這使該技術對於(yu) 專(zhuan) 注於(yu) 創建光學芯片、傳(chuan) 感器和其他使用光來傳(chuan) 輸和處理信息的設備的專(zhuan) 家具有吸引力,其中包括用於(yu) 光學計算機的芯片。
在可見光範圍內(nei) 工作的激光的好處是,在所有其他特性相同的情況下,它們(men) 比具有相同特性的紅色和紅外光源小。事實是,小型納米顆粒激光器的體(ti) 積通常與(yu) 發射的波長具有立方關(guan) 係,並且由於(yu) 綠光的波長比紅外光的波長小三倍,因此小型化的極限對於(yu) 綠光激光器要大得多,這對於(yu) 為(wei) 未來的光學計算機係統生產(chan) 超緊湊組件至關(guan) 重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