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hui) 提出加快打造“五個(ge) 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目標。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武漢如何固根基、揚優(you) 勢、補短板、強弱項?長江日報記者進行了多方采訪。

光穀軟件園裏聚集著眾(zhong) 多科技企業(ye) 。記者高勇 攝
12月20日,就“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專(zhuan) 家、企業(ye) 家向長江日報記者表示,武漢要進一步提升經濟能級、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增強經濟輻射引領作用。
經濟能級:
“十四五”武漢經濟總量有望邁上新台階,專(zhuan) 家建議加快開放和科技成果轉化
12月的武漢又上“熱搜”:前三季度武漢GDP排進全國前十,全國網友狂讚。
一季度遭受重創,二季度單季打平、三季度當季強勢轉正。前三季度,武漢經濟運行呈現逐季加快回升態勢,整體(ti) 經濟複蘇態勢強勁,引起社會(hui) 各界高度關(guan) 注。
知名財經媒體(ti) 《第一財經》刊發題為(wei) 《誰是下一個(ge) GDP2萬(wan) 億(yi) 城市?蘇州最接近,武漢快速“回血”》的深度報道,認為(wei) 武漢正在快速“回血”,並援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的分析,認為(wei) 2021年武漢GDP排名有望比今年進一步提升。
“‘十四五’武漢完全有條件、有基礎、有能力,創造新時代更加輝煌業(ye) 績。”12月20日,梅新育、張燕生等經濟學家在接受記者專(zhuan) 訪時均表示,武漢疫後重振跑出“加速度”,看好武漢“十四五”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說,武漢前三季度GDP重回全國前十,為(wei) “十四五”實現經濟總量再進階奠定良好基礎。按照武漢疫後重振展現的發展勢頭和潛力來看,“十四五”期間,GDP在全國排位超過2019年完全有可能,城市能級更加強大。
梅新育說,作為(wei) 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武漢除了在區位、科教等方麵的固有優(you) 勢,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可以發揮的作用也更加突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是關(guan) 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武漢作為(wei) 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將肩負更大發展重任。在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武漢打造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要樞紐會(hui) 有更大作為(wei) 。
武漢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十四五’,武漢要大膽往前衝(chong) ,大膽往前闖,在疫後重振中,城市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成為(wei) 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針對武漢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項,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張燕生說,武漢在進一步擴大開放方麵急需破題,要打造真正的全球航空樞紐,在出口加工區、跨境電商等方麵要迎頭趕上,建議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推進商品要素流動性開放和規則等製度性開放。
張燕生說,武漢有一流的大學和科研院所,還要有一流的創新型企業(ye) 。建議武漢從(cong) 體(ti) 製機製和創新效率上化解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脫鉤的風險,將科技成果轉化留在武漢,使武漢成為(wei) 世界一流的創新策源地和新的動力源。
經濟質量:
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專(zhuan) 家建議培育招引更多龍頭企業(ye)
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除了全麵提升城市能級,在專(zhuan) 家看來,還要加快推動“大武漢”向“強武漢”邁進。
“大武漢之‘大’,不僅(jin) 體(ti) 現在規模之‘大’,更要體(ti) 現在功能之‘強’。”武漢大學經濟學教授鄒薇認為(wei) ,近年來武漢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在產(chan) 業(ye) 體(ti) 係等方麵,還需要與(yu) 發達地區縮小差距。
武漢要“大而強”,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hui) 提出,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zheng) 力。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做大做強支柱產(chan) 業(ye) 集群,加快打造以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引領、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支撐、現代服務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這個(ge) 月,由武漢高校和激光企業(ye) 參與(yu) 製定的“工業(ye) 用光纖激光器參數要求和測試方法”國際標準獲得通過,這是我國激光產(chan) 品類的首個(ge) 國際標準。武漢是我國最大的激光產(chan) 業(ye) 基地,年產(chan) 值已達千億(yi) 元,占國內(nei) 市場規模一半左右。經過5年努力,武漢實現激光產(chan) 品國際標準零突破,標誌著光產(chan) 業(ye) 由“大”走向“強”。
據了解, 市委全會(hui) 提出的武漢“十四五”新目標,我市將實施支柱產(chan) 業(ye) 壯大工程,打造“光芯屏端網”、汽車、大健康、基礎材料、高端裝備、智能建造、現代商貿物流、綠色環保、文化旅遊等支柱產(chan) 業(ye) 。
“壯大支柱產(chan) 業(ye) ,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ye) 的支撐和帶動作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院長龔強說,在武漢支柱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就像東(dong) 風本田之於(yu) 武漢汽車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對支柱產(chan) 業(ye) 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建議武漢注重培育、招引龍頭企業(ye) 。
目前,武漢已經開始發力。新開工不久的華大智造全球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正在快馬加鞭施工,將在“十四五”期間建成基因測序儀(yi) 配套診斷試劑及芯片的生產(chan) 基地,並開展人工智能設備、質譜儀(yi) 、影像、可穿戴設備等高端設備核心關(guan) 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帶動一批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快速聚集。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引領武漢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 市委全會(hui) 提出的武漢“十四五”新目標,武漢實施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倍增計劃,大力發展網絡安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數字創意、氫能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超前布局電磁能、量子科技、超級計算、腦科學、深地深海深空等未來產(chan) 業(ye) 。
據了解,通過高質量推進存儲(chu) 器、商業(ye) 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人才與(yu) 創新等四大國家級產(chan) 業(ye) 基地和大健康產(chan) 業(ye) 基地,武漢開始在氫能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搶占發展先機。
今年北京車展,一台嶄新的氫燃料電池車型東(dong) 風氫舟e·H2引來關(guan) 注。據悉,東(dong) 風氫舟e·H2有望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在武漢量產(chan) 。據武漢經開區介紹,該區目前已布局有東(dong) 風公司、國投電力、康明斯、武漢理工氫電、眾(zhong) 宇動力、雄韜氫能等數十家汽車及氫燃料電池領域領軍(jun) 企業(ye) ,產(chan) 品涵蓋氫能整車製造的全產(chan) 業(ye) 鏈,並且大多掌握了關(guan) 鍵核心技術,具備批量化生產(chan) 能力。在這些氫燃料電池汽車龍頭企業(ye) 帶動下,武漢經開區表示,將打造千億(yi) 氫能產(chan) 業(ye) 集群。
在一批龍頭企業(ye) 帶動下,武漢加快形成新動能。
在武漢經開區,新落戶的數字經濟龍頭企業(ye) 就有浪潮、中國電子、京東(dong) 雲(yun) 等。浪潮集團表示,在武漢投資建設的浪潮華中總部基地,將深化與(yu) 武漢在雲(yun) 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工業(ye) 互聯網、健康醫療產(chan) 業(ye) 等領域合作。
華為(wei) 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 5G+工業(ye) 互聯網發展正當其時。華為(wei) 將依托武漢發展優(you) 勢,加快推進華為(wei) 武漢研究所二期、長江鯤鵬創新中心建設,落地全國首個(ge)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努力把“武漢雲(yun) ”打造成武漢發展新名片。

位於(yu) 武漢光穀未來城的華為(wei) 武漢研發基地。記者高勇 攝
經濟輻射:
強化武漢“一主引領”,建設“一城、一圈、一群、一帶”
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武漢要進一步提升經濟能級、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還要在“一城、一圈、一群、一帶”中更好發揮輻射引領作用。
市委全會(hui) 提出的武漢“十四五”新目標,將強化“一主引領”龍頭作用,引領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帶動長江中遊城市群一體(ti) 化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赫得納米科技(黃石)有限公司是一家專(zhuan) 門做液晶屏薄化鍍膜的企業(ye) ,去年年底投產(chan) ,專(zhuan) 門為(wei) 武漢大企業(ye) 做配套,截至今年11月底,產(chan) 值已接近3億(yi) 元。像赫得納米這樣的知名配套企業(ye) ,還有惠晶顯示、全洋電子等,他們(men) 落戶黃石,均源於(yu) 華星光電、京東(dong) 方、天馬,國內(nei) 新型顯示“三巨頭”聚集武漢,形成“頭部在武漢,鏈條在黃石的產(chan) 業(ye) 鏈,28家落戶黃石的新型顯示企業(ye) ,創造了百億(yi) 元營收,連續兩(liang) 年增速超過50%
通過產(chan) 業(ye) 協作發展,武漢和黃石的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實現高速發展。對此,梅新育聯想到經濟動力強勁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因為(wei) 上海周邊、廣州-深圳周邊都發展得很好,協同發展,經濟增長動力才能在較長時期內(nei) 都處於(yu) 充沛狀態”。由此,梅新育建議:“武漢打造成為(wei) 全國經濟中心,一定要引領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
據了解,“一圈”就是要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帶動武漢城市圈升級發展。市委全會(hui) 提出的武漢“十四五”新目標,將推進基礎設施聯通、產(chan) 業(ye) 協作發展、區域市場一體(ti) 、公共服務共享、生態環境共治。
“一群、一帶”就是強化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地位,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一體(ti) 化發展。
12月,正值“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即將開啟之時。2020長江中遊城市群省會(hui) 城市第八屆會(hui) 商會(hui) 成功舉(ju) 行,會(hui) 議簽署了《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2021年合作重點事項》和《長江中遊城市群省會(hui) 城市與(yu) 觀察員城市2021年合作重點事項》。
將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wei) 我國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jun) ,武漢正奮力前行。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