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yu) 技術學院羅正錢教授團隊與(yu) 麻省理工學院(MIT)胡崛雋教授課題組緊密合作在片上集成超快激光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guan) 成果近期以“Externally Pumped Photonic Chipbased Ultrafast Raman Soliton Source”為(wei) 題發表於(yu) 光電子領域國際頂級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據了解,伴隨著摩爾定律接近飽和,業(ye) 界開始逐漸轉向光電集成芯片甚至全光芯片來實現更低的能耗以及更快的工作速度,集成光子芯片被認為(wei) 是有望打破國外“卡脖子”,實現‘彎道超車’的關(guan) 鍵技術。集成激光源擁有成本低、體(ti) 積小、功耗低等優(you) 點,已廣泛應用於(yu) 數據中心的光信號處理、自動駕駛的激光雷達、國防工業(ye) 的相控陣列成像、精密測量、光譜學和傳(chuan) 感等領域。
目前,片上集成超快激光源(產(chan) 生皮秒/飛秒激光脈衝(chong) )仍不成熟,通常采用微諧振腔的克爾光頻率梳、鍵合式鎖模光波導技術,要求嚴(yan) 格的精密控製或複雜製備工藝等,限製其發展。羅正錢課題組提出利用 Ge28Sb12Se60 硫係波導易於(yu) 矽基集成、超強光學非線性和靈活色散調控的優(you) 勢,結合拉曼孤子自頻移技術,首先數值模擬探索了片上硫係波導拉曼孤子產(chan) 生的可行性,進而與(yu) MIT團隊合作製備 Ge28Sb12Se60 硫係片上波導,實驗上首次實現了單片集成的拉曼飛秒孤子激光源。如圖1所示,拉曼孤子激光可在1589-1807 nm波長範圍內(nei) 連續可調諧(調諧範圍超過200 nm),脈衝(chong) 寬度短至185 fs,尤其是產(chan) 生拉曼孤子的泵浦脈衝(chong) 能量閾值低至1.08 pJ,比傳(chuan) 統光纖拉曼孤子的產(chan) 生閾值低三個(ge) 數量級,充分體(ti) 現了片上集成超快光源的低功耗優(you) 勢。
圖片來源: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yu) 技術學院
1. (a)實驗裝置示意圖;(b)拉曼孤子的光譜特性;(c)泵浦脈衝(chong) 能量為(wei) 7.73 pJ下的拉曼孤子光譜;(d)拉曼孤子脈衝(chong) 序列;(e)拉曼孤子單脈衝(chong) 的自相關(guan) 跡;(f)拉曼孤子脈衝(chong) 的輸出頻譜。
論文的第一署名單位為(wei) 廈門大學,合作署名單位為(wei) MIT和美國中弗羅裏達大學。廈門大學電子工程係博士研究生李朝和碩士研究生王超鵬為(wei)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羅正錢教授和MIT杜清揚博士為(wei)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據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yu) 技術學院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顯示,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ou) 青/麵上項目、美國國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e) 務費專(zhuan) 項資金、福建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及廈門大學南強青年拔尖人才項目的支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