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深度解讀

全球製造業格局演變與我國的應對之策

星之球科技 來源:網易2021-05-20 我要評論(0 )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催生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抬頭,世界各國的比較優(you) 勢發生變化,諸多因素推動...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催生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抬頭,世界各國的比較優(you) 勢發生變化,諸多因素推動全球製造業(ye) 的產(chan) 業(ye) 格局顯著調整。

  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為(wei) 我國製造業(ye) 更好發展帶來諸多挑戰。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製造業(ye) 在產(chan) 業(ye) 基礎、創新能力、人力資源、市場規模等方麵的優(you) 勢明顯,這為(wei) 我國製造業(ye) 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向全球價(jia) 值鏈高端攀升、增強在全球產(chan) 業(ye) 中的話語權,奠定了堅實基礎。總的來看,全球製造業(ye) 格局演變以及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深刻影響,為(wei) 我國製造業(ye) 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領域實現並跑乃至領跑,提供了重要機遇。

  全球製造業(ye) 價(jia) 值鏈呈“縮短”態勢

  近年來,全球製造業(ye) 價(jia) 值鏈呈現出“縮短”的態勢。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相關(guan) 研究顯示:幾乎所有商品生產(chan) 價(jia) 值鏈中的貿易強度(即總出口與(yu) 總產(chan) 出的比率)都有所下降,而且在那些最複雜和交易量最大的價(jia) 值鏈中,貿易強度的下降尤為(wei) 明顯。

  全球製造業(ye) 價(jia) 值鏈的“縮短”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是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的創新能力提升、國內(nei) 配套能力增強,許多中間投入品實現了在國內(nei) 生產(chan) ,無需到國際市場上進行采購。

  二是隨著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發展中國家本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更多本國製造的商品可以就地銷售而不是出口到國外。

  三是機器人、人工智能以及工業(ye) 互聯網、智能製造等技術不斷成熟,“機器換人”更加普遍,產(chan) 業(ye) 的資本密集度、知識密集度不斷提高,使得原本容易實現全球勞動力成本套利的產(chan) 業(ye) 鏈,即使布局在一國內(nei) 部也變得有利可圖。

  此外,“逆全球化”暗流湧動、一些國家推動製造業(ye) “回流”等,對全球價(jia) 值鏈的“縮短”也產(chan) 生了一定影響;生產(chan) 靠近市場帶來的供應鏈響應速度提升、價(jia) 值鏈本地化對供應鏈韌性的改善等許多因素,也在促使全球製造業(ye) 價(jia) 值鏈的“縮短”中發揮了作用。

  產(chan) 業(ye) 格局變化深刻影響我國製造業(ye) 發展

  當前,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深刻調整。全球製造業(ye) 格局發展趨勢的變化,對我國製造業(ye) 發展產(chan) 生重大影響。

  第一,各國要素稟賦變化推動“雁陣模式”繼續發展。

  著名的“雁陣模式”揭示了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從(cong) 發達國家向欠發達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梯次轉移的特點。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最高,是產(chan) 業(ye) 在國家間轉移的主要推動力,隨著生產(chan) 要素成本上漲,發達國家逐漸喪(sang) 失在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上的優(you) 勢,從(cong) 而推動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向更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轉移。

  當前,“雁陣模式”在發展中國家間繼續發展。在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發展的帶動下,發展中國家經濟持續增長、勞動力工資水平不斷提升,其勞動力低成本優(you) 勢也將逐漸減弱,因而推動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向更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轉移,這是在現有技術水平下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在全球轉移、分布的一般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WTO以來,我國順應國際產(chan) 業(ye) 分工變革和產(chan) 業(ye) 轉移的趨勢,充分利用勞動力優(you) 勢承接國際產(chan) 業(ye) 轉移,成為(wei) 世界重要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和環節的生產(chan) 和出口基地。隨著我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勞動力的成本優(you) 勢逐漸減弱,如果“機器換人”的效率和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的資本密集度不出現顯著提升,那麽(me) 我國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及價(jia) 值鏈的勞動密集型環節也將向低成本發展中國家轉移。

  也要看到,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內(nei) 需進一步擴大,將會(hui) 推動對更高質量、更高性能產(chan) 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這將成為(wei) 推動我國製造業(ye) 升級的重要動力。特別是國內(nei) 大循環的作用不斷顯現,將加大對國際產(chan) 業(ye) 資本的吸引力,從(cong) 而進一步推動我國國內(nei) 資本、技術和知識密集型製造業(ye) 的發展水平持續提高。

  第二,新科技革命深入發展將加劇高科技領域的全球競爭(zheng) 。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代表著產(chan) 業(ye) 的發展方向,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直接關(guan) 係到一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和其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體(ti) 係中的話語權。如果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實現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的突破,那麽(me) 後發國家將會(hui) 進一步縮小與(yu) 發達國家的差距,反之,後發國家將花費更大的代價(jia) 來實現在高科技領域的追趕。因此,發達國家為(wei) 了鞏固自身在高科技領域的地位,不但在科技、產(chan) 業(ye) 發展上抓緊布局,而且加緊了對後發國家的打壓與(yu) 遏製。

  作為(wei) 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關(guan) 鍵一環,外部競爭(zheng) 的加劇固然會(hui) 對我國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形成壓力和挑戰,但也能夠倒逼相關(guan) 企業(ye) 在國內(nei) 市場尋找新的供應來源,這就為(wei) 我國高技術新產(chan) 品提供了在應用中持續改進和完善的市場空間。

  第三,全球供應鏈布局加快調整,多元化、區域化和本地化趨勢明顯。

  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遵循效率優(you) 先的邏輯。在考慮運輸、通信等交易成本的前提下,全球價(jia) 值鏈片段化,每個(ge) 環節都被配置到擁有最符合其投入要素稟賦的地區,從(cong) 而實現最終產(chan) 品交付的成本最小化,這就形成了發達國家從(cong) 事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發展中國家從(cong) 事加工組裝的全球價(jia) 值鏈分工格局。雖然在高度全球分工的條件下,供應鏈偶爾也會(hui) 遇到因自然災害、貿易衝(chong) 突等原因造成的局部問題,但總體(ti) 上看能夠保持順暢運轉。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波及麵大、持續時間長,對供應鏈的影響更加嚴(yan) 重和持久,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凸顯。全球分布的供應鏈由於(yu) 要經過多個(ge) 國家的許多工廠、諸多運輸環節,因此在麵對疫情衝(chong) 擊時,由於(yu) 空間距離長、環節多而造成的脆弱性就暴露出來了。許多國家和跨國公司開始反思供應鏈過於(yu) 集中帶來的風險,考慮推動供應鏈上的企業(ye) 回歸本土以及推動供應來源的多元化。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工業(ye) 國,一些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正在考慮在中國之外培育新的供應來源。但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本土化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且投資大、曆時久。目前,憑借著完整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龐大的國內(nei) 市場,我國仍將繼續成為(wei) 全球生產(chan) 體(ti) 係的主要組成部分。

  “十四五”時期我國製造業(ye) 的發展方向

  我國製造業(ye) 發展麵臨(lin) 諸多挑戰,但超大規模市場、不斷增強的創新能力、完善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以及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等,為(wei) 我國製造業(ye) 更好應對新的挑戰並在世界製造業(ye) 格局大調整中占據有利位置,提供了堅實基礎。麵對複雜的內(nei) 外部形勢,需進一步調整我國製造業(ye) 在全球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中的發展方向,既要有戰略定力,又要能適時應對,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

  一方麵,要堅持擴大開放。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產(chan) 業(ye) 內(nei) 和產(chan) 品內(nei) 分工已經發展了幾十年,許多產(chan) 業(ye) 鏈已經實現了高度全球化。沒有哪個(ge) 國家在所有產(chan) 業(ye) 鏈的所有環節都具有優(you) 勢,隻有整合全球資源才能生產(chan) 出最具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對此,必須堅持擴大開放,善於(yu) 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利用好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

  另一方麵,要堅持自立自強。發揮比較優(you) 勢、參與(yu) 全球分工,是產(chan) 業(ye) 全球化的經濟邏輯。但也要看到,當前,非經濟因素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影響加大。對此,我們(men) 必須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補齊一些關(guan) 鍵環節的“短板”,鍛造一些關(guan) 鍵環節的“長板”。吸取發達國家產(chan) 業(ye) 空心化的教訓,保持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的生產(chan) 、創新、升級能力和適度的產(chan) 能,強化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安全保障能力。

  具體(ti) 來看,需在以下幾個(ge) 方麵切實發力。

  一是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我國製造業(ye) 在技術水平上與(yu) 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yu) 工業(ye) 化時間短、科技力量積累不足。因此,無論是增強工業(ye) 基礎能力、破解“卡脖子”問題,還是鍛造技術和產(chan) 業(ye) “長板”,都需要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同時,還要通過破除製約科技創新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等舉(ju) 措,鼓勵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和個(ge) 人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

  二是及早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代表著未來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蘊藏著未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未來產(chan) 業(ye) 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且各國都處於(yu) 彼此接近的“起跑線”,因而是後發國家實現趕超的重要機遇。應加強對前瞻技術和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的戰略性研究,加大對前瞻技術的研發投入,積極培育早期市場,引導企業(ye) 開展前瞻技術的工程化、產(chan) 業(ye) 化工作。

  三是加快商簽自貿協定的步伐。不斷增強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完善的產(chan) 業(ye) 配套、強大的製造能力等對跨國資本的吸引力,深化國內(nei) 體(ti) 製機製改革,與(yu) 國際貿易規則接軌,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製度型開放轉變。積極推進同貿易夥(huo) 伴商簽更高標準的自貿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進一步深化與(yu) 東(dong) 亞(ya) 和東(dong) 南亞(ya) 等在地理上臨(lin) 近地區的產(chan) 業(ye) 鏈合作;加強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產(chan) 能合作,完善中國製造業(ye) 的全球產(chan) 業(ye) 鏈布局。

  四是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推動以數字技術為(wei) 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快推動前沿數字技術發展成熟的同時,為(wei) 我國產(chan) 業(ye) 升級打好數字化基礎。發揮我國在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優(you) 勢,鼓勵數字科技企業(ye) 與(yu) 製造業(ye) 企業(ye) 開展合作;製定智能製造技術規範、統一數據格式標準、推動數據開放、發展工業(ye) 互聯網等製造業(ye) 數字化平台;支持製造業(ye) 企業(ye) 的數字化改造,增強遠程維護、個(ge) 性化定製、增值服務等服務型製造的供給能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