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dong) 的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整體(ti) 仍處於(yu) 起步探索階段,未來五年將如何布局?
7月9日,廣東(dong) 省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解讀近日印發實施的《廣東(dong) 省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和《廣東(dong) 省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若幹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
到2025年,廣東(dong) 力爭(zheng) 推動超過5萬(wan) 家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wan) 家企業(ye) 上雲(yun) 用雲(yun) 降本提質增效。
20大產(chan) 業(ye) 集群
“近年來,我省工業(ye) 增速有所放緩,一個(ge) 重要原因就在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還不夠優(you) 、質量還不夠高。”廣東(dong) 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廳長塗高坤強調,廣東(dong) 迫切需要通過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激發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能,塑造產(chan) 業(ye) 發展新優(you) 勢。
事實上,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廣東(dong) 已有布局。
2018年3月,廣東(dong) 出台了《廣東(dong) 省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ye) ”發展工業(ye) 互聯網實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3年來,廣東(dong) 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取得初步成效,成為(wei) 全國首批2個(ge) 工業(ye) 互聯網國家示範區之一。
廣東(dong) 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葉元齡表示,對比2018年的政策措施,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具有集群轉型、精準施策、平台賦能、統籌推進等四個(ge) 突出特點。
集群轉型包括10個(ge) 戰略性支柱產(chan) 業(ye) 集群和10個(g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針對每一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明確了數字化轉型和賦能的重點方向。”葉元齡說。
精準施策體(ti) 現在根據不同企業(ye) 規模、不同行業(ye) 特點,推出相應的措施。比如,通過“一企一策”推動龍頭骨幹企業(ye) 打造標杆示範,通過“一行一策”推動中小型製造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通過“一園一策”推動產(chan) 業(ye) 園和產(chan) 業(ye) 集聚區數字化轉型,通過“一鏈一策”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數字化升級。
其中,“一鏈一策”尤其值得關(guan) 注。葉元齡指出,在當前複雜嚴(yan) 峻的經濟形勢下,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不再是單個(ge) 企業(ye) 的競爭(zheng) ,而是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之間的競爭(zheng) 。
“因此,我們(men) 特別提出要‘一鏈一策’支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數字化升級,打造高效協同、完全穩定、自主可控的新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體(ti) 係。”
直擊轉型痛點難點
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之路,道阻且長。當前,廣東(dong) 省在這方麵仍處於(yu) 起步探索階段,轉型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痛點問題依然不少。
廣東(dong) 省工信廳廳長塗高坤坦言,從(cong) 供給側(ce) 看,工業(ye) 芯片、工業(ye) 軟件等關(guan) 鍵技術“卡脖子”問題仍然突出;從(cong) 需求側(ce) 看,部分企業(ye) 尤其是中小型製造企業(ye) 對數字化轉型還存在諸多顧慮,存在著“不想轉、不敢轉、不會(hui) 轉”的現象。
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正是直擊轉型的痛點難點問題。
針對廣東(dong) 軟件產(chan) 業(ye) “缺芯少魂”問題,廣東(dong) 省科技廳副廳長楊軍(jun) 表示,將通過加強頂層設計、調動全社會(hui) 創新資源攻克技術難題、創新科技項目機製體(ti) 係、打造產(chan) 業(ye) 發展新業(ye) 態等舉(ju) 措,力爭(zheng) 把廣東(dong) 打造成我國工業(ye) 軟件產(chan) 業(ye) 第一極。
其中,在頂層設計方麵,廣東(dong) 將組建數字化工業(ye) 軟件聯盟,集聚國內(nei) 工業(ye) 軟件領域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e) 等多元創新力量,形成技術攻關(guan) 合力。
“同時,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部署建設工業(ye) 軟件總部基地,並推動廣州、深圳、佛山、東(dong) 莞等地市建設特色攻關(guan) 基地與(yu) 新型工業(ye) 互聯網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ti) 。”楊軍(jun) 說。
在廣東(dong) 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葉元齡看來,廣東(dong) 當前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最大的難點,是部分企業(ye) 尤其是中小型製造企業(ye) 普遍存在的“三不”問題:一是數字化轉型意識不強,不想數字化;二是數字化水平較低,不敢數字化;三是缺乏既懂生產(chan) 又懂數字化的複合型人才,不會(hui) 數字化。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men) 通過‘幫、扶、帶’的政策措施,借助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成熟的數字化轉型能力‘幫’一把,通過政策支持‘扶’一程,發揮行業(ye) 龍頭骨幹企業(ye) 引領示範作用‘帶’一段,幫助中小型企業(ye) 盡快走出困境。”葉元齡說。
9條扶持政策
為(wei) 激發製造業(ye)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性,廣東(dong) 此次還配套出台了相關(guan) 《政策措施》,包括9條具體(ti) 扶持政策。
記者梳理發現,其中3條都是對製造業(ye) 企業(y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等給予獎補扶持。例如,支持行業(ye) 龍頭骨幹企業(ye) 和“鏈主”企業(ye) 加快實施數字化轉型,打造標杆示範。對獲得認定的標杆示範企業(ye) 予以適當補助。
支持重點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牽頭,為(wei) 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中小型製造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提供數字化產(chan) 品和服務。根據平台服務企業(ye) 數量、成效等情況予以事後獎補。
除了獎補扶持政策外,在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培育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強化人才支撐、加強金融服務模式創新等方麵,廣東(dong) 也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如支持企業(ye) 開展內(nei) 外網升級改造,加強5G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力度支持建設推廣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
“5G具有跨界融合的天然屬性,是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廣東(dong)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張紅霞表示,在5G+智能製造方麵,廣東(dong) 將5G、工業(ye) 互聯網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批應用標杆,“如美的廚電5G+工業(ye) 互聯網應用、TCL智能終端5G+工業(ye) 互聯網應用等。”
截至5月底,廣東(dong) 累計建設5G基站12.8萬(wan) 個(ge) ,122個(ge) 縣級行政區域主城區均已實現5G信號覆蓋,5G用戶達2505.2萬(wan) 戶,基站和用戶規模均為(wei) 全國第一。
此外,在強化人才支撐方麵,《政策措施》提出,加快引進培養(yang) 製造業(ye) 數字化領域的團隊及人才,開展“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yang) ”試點,對開發“1+X”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的企業(ye) 給予產(chan) 業(ye) 融合型企業(ye) 政策扶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