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當今世界的科技競逐中,從(cong) “0”到“1”的原始創新和突破已成為(wei) 國際競爭(zheng) 的重要部分,這對科技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進阿秒激光設施將成為(wei) 繼散裂中子源之後,又一落戶鬆山湖科學城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先進阿秒激光設施是以高功率飛秒激光與(yu) 物質相互作用產(chan) 生阿秒激光與(yu) 高能光子為(wei) 基礎的光源裝置,將為(wei) 物理、化學、材料以及生物醫學提供全新的研究手段,推動這些領域產(chan) 生基礎理論的突破,進而引發新一輪技術革命。
大國重器接連落子,標誌著東(dong) 莞鬆山湖科學城從(cong) 單個(ge) 大科學裝置加快向大科學裝置集群進發,將帶動更多高端創新要素在鬆山湖科學城集聚。
--------------------------------------------------------------
12月9日,東(dong) 莞鬆山湖建園20周年“改革、創新、再出發”大會(hui) 舉(ju) 行。活動期間,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阿秒激光設施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情況首次發布介紹。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一批高水平高校與(yu) 東(dong) 莞市政府共同簽署《共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鬆山湖科學城)合作框架協議》。
大科學裝置是推動原始創新的重要手段。麵向“十四五”,鬆山湖將努力匯聚更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及創新平台,不斷提升在全球科技競爭(zheng) 中的層次能級。
“十四五”期間,東(dong) 莞將率先啟動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設,並新啟動先進阿秒激光裝置建設,進一步突出大科學裝置集聚效應。活動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及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鬆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馮(feng) 稷,分別對上述裝置籌備建設情況進行了介紹。
圖為(wei) 已投入運營的中國散裂中子源(一期)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我國首台、世界第四台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建成投入運行以來,已經先後服務全球超過2600名用戶,完成重要原創性課題超過600項,為(wei) 航空發動機單晶葉片和軸承、深海潛水器、高鐵輪軸係統等大型工程部件殘餘(yu) 應力和服役性能檢測提供了關(guan) 鍵技術支撐,也是新能源鋰電池與(yu) 儲(chu) 氫材料以及半導體(ti) 芯片等材料檢測不可替代的研究平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
陳和生表示,中國散裂中子源即將啟動二期工程建設,未來譜儀(yi) 數量將在目前基礎上擴建到20台左右,打靶功率將從(cong) 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設備實驗能力進一步提升,滿足國內(nei) 外更多用戶需求,為(wei) 前沿科學研究、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更先進的研究平台,為(wei) 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多貢獻。
縱觀國內(nei) 外一流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聚建設是普遍規律。先進阿秒激光設施將成為(wei) 繼散裂中子源之後,又一落戶鬆山湖科學城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先進阿秒激光設施效果圖
“先進阿秒激光設施”的科學目標是建設國際最先進的,波段、性能以及應用終端覆蓋最全的,以阿秒時間分辨為(wei) 突出特點的,綜合性超快電子動力學研究設施。
馮(feng) 稷表示,設施建成後將能夠同時從(cong) 阿秒時間尺度和納米空間尺度全麵揭示自然界存在的內(nei) 殼層電子、價(jia) 電子、自由電子等電子形態運動規律以及與(yu) 電子耦合的其他作用機理,實現對超快電子運動的跟蹤測量和操控,為(wei) 包括高溫超導、量子計算、癌症治療等多個(ge) 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的突破提供強勁推力。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鬆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馮(feng) 稷
“設施的建設必將極大地促進阿秒科學及先進激光技術的發展,推動我國基礎科學、生物醫藥、能源、信息技術、材料科學等學科的原始創新和重大應用,支撐我國在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中搶占先機,助力我國經濟社會(hui) 和國家安全的跨越式、高質量發展。”馮(feng) 稷介紹道。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