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務院國有資產(chan) 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等八部門聯合發布了《“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智能製造是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其發展程度直接關(guan) 乎我國製造業(ye) 質量水平。發展智能製造對於(yu) 鞏固實體(ti) 經濟根基、建成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實現新型工業(ye) 化具有重要作用。近十年來,通過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行業(ye) 企業(ye) 示範應用、央地聯合統籌推進,我國智能製造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支撐體(ti) 係逐步完善,推廣應用成效明顯,具備了進一步推動係統創新、深化應用的良好基礎。
《規劃》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hui) 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改革開放,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wei) 主線,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著力提升創新能力、供給能力、支撐能力和應用水平,加快構建智能製造發展生態,持續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為(wei) 促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加快製造強國建設、發展數字經濟、構築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提出“十四五”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推進智能製造,要立足製造本質,緊扣智能特征,以工藝、裝備為(wei) 核心,以數據為(wei) 基礎,依托製造單元、車間、工廠、供應鏈等載體(ti) ,構建虛實融合、知識驅動、動態優(you) 化、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智能製造係統,推動製造業(ye) 實現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到202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ye) 骨幹企業(ye) 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全麵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ye) 骨幹企業(ye) 基本實現智能化。
其中,到2025年的具體(ti) 目標為(wei) :一是轉型升級成效顯著,70%的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ge) 以上引領行業(ye) 發展的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二是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智能製造裝備和工業(ye) 軟件市場滿足率分別超過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專(zhuan) 業(ye) 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三是基礎支撐更加堅實,完成200項以上國家、行業(ye) 標準的製修訂,建成120個(ge) 以上具有行業(ye) 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
《規劃》緊扣智能製造發展生態的構建,從(cong) 創新、應用、供給和支撐4個(ge) 方麵,提出了“十四五”推動智能製造發展的主要任務。一是加快係統創新,增強融合發展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融合創新,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係統集成技術攻堅戰,構建完善創新網絡,持續提升創新效能。二是深化推廣應用,開拓轉型升級新路徑。聚焦企業(ye) 、行業(ye) 、區域轉型升級需要,圍繞車間、工廠、供應鏈構建智能製造係統,開展多場景、全鏈條、多層次應用示範,培育推廣智能製造新模式。三是加強自主供給,壯大產(chan) 業(ye) 體(ti) 係新優(you) 勢。依托強大國內(nei) 市場,加快發展裝備、軟件和係統解決(jue) 方案,培育發展智能製造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速提升供給體(ti) 係適配性,引領帶動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化升級。四是夯實基礎支撐,構築智能製造新保障。瞄準智能製造發展趨勢,健全完善標準、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等發展基礎,著力構建完備可靠、先進適用、安全自主的支撐體(ti) 係。
為(wei) 保障各項任務順利落地落實,《規劃》部署了智能製造技術攻關(guan) 行動、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建設行動、行業(ye) 智能化改造升級行動、智能製造裝備創新發展行動、工業(ye) 軟件突破提升行動、智能製造標準領航行動6個(ge) 專(zhuan) 項行動,以及強化統籌協調、加大財政金融支持、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深化開放合作4項保障措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