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解決方案

太全麵了,先進的激光淬火技術在機床零件上的應用

來源:《金屬加工(熱加工)》2022-01-14 我要評論(0 )   

作者:金榮植,特邀專(zhuan) 家來源:《金屬加工(熱加工)》雜誌,江蘇激光聯盟陳長軍(jun) 轉載目前,隨著高精密加工中心(MC)、數控機床(CNC機床)、柔性加工單元(FMC車床)等...

作者:金榮植,特邀專(zhuan) 家

來源:《金屬加工(熱加工)》雜誌,江蘇激光聯盟陳長軍(jun) 轉載

目前,隨著高精密加工中心(MC)、數控機床(CNC機床)、柔性加工單元(FMC車床)等的日益應用,對機床零件的加工精度、尺寸精度保持性及使用壽命要求進一步提高,先進的激光淬火等技術的應用,可使機床零件(如導軌、齒輪、主軸等)的質量得到很大提高。

激光淬火技術

(1)激光淬火(LHT)及其特點

隨著20世紀70年代中期大功率激光器的問世並投入工業(ye) 生產(chan) ,激光加工技術得到迅速發展。激光淬火是其中研究最早、應用麵最廣、技術最為(wei) 成熟的激光表麵改性技術。圖1為(wei) 激光熱處理示意。

圖1 激光熱處理示意

激光淬火,又稱激光相變硬化,它是以功率密度<104W/cm2的激光束輻照經預處理的工件,從(cong) 而使工件表麵以105~106℃/s加熱溫度迅速上升至相變點以上,在組織奧氏體(ti) 化、奧氏體(ti) 晶粒未來得及長大的情況下,一旦激光停止照射,通過基體(ti) 的自身熱傳(chuan) 導作用迅速冷卻(冷卻速度可達104~106℃/s),實現自激淬火,形成表麵相變硬化層。

與(yu) 普通淬火相比,激光淬火後淬硬層組織細化,硬度普遍提高15%~20%,耐磨性能提高1~10倍;淬火後表麵產(chan) 生約4000MPa的殘餘(yu) 壓應力,使表層強度及抗疲勞性能得到明顯改善;由於(yu) 激光加熱、淬火速度極快,硬化層薄(0.3~0.5mm),熱影響區小,故淬火畸變微小;因自冷淬火,無淬火冷卻介質的汙染。

(2)激光淬火適用範圍

激光淬火通常是對一些不要求整體(ti) 淬火,尺寸精度要求較高,或采用其他方法難以處理,以及形狀複雜或需進一步提高硬度、耐磨性等性能的工件表麵硬化處理。

(3)激光淬火設備

通常包括產(chan) 生激光束的激光器(CO2激光器、YAG激光器),引導光束傳(chuan) 輸的導光聚焦係統(光閘、可見光同軸瞄準、光束傳(chuan) 輸及轉向、聚焦等裝置),承載工件並使其運動的激光加工機(二維、多維的自動或數控加工機床等),以及其他輔助裝置(屏蔽裝置、對準裝置等)。

(4)激光淬火材料

激光淬火常用材料見表1。

表1 激光淬火常用材料

(5)表麵預處理

為(wei) 增強工件對激光輻射能量的吸收,在激光淬火前需在其表麵形成一層對激光有較高吸收能力的覆層,一般采用磷化處理或塗覆含有各種吸光物質的塗料(如粒度<1μm細石墨粉+丙烯酸樹脂+雲(yun) 母粉+丙酮;磷酸錳或磷酸鋅+磷酸;碳素墨水+磷酸錳)。

(6)激光淬火工藝參數(見表2)。

表2 激光淬火工藝參數

項目

要求

激光器功率/kW

0.1~10

光斑功率密度/(W·cm-2)

1000~10000,常用1000~6000

掃描速度/(mm·min-1)

300~750

光束擺動寬度/ mm

5~20

光束射入角度(°)

<45

搭接係數

5%~20%

(7)幾種材料激光淬火工藝參數及效果(見表3)。

表3 幾種材料激光淬火工藝參數及效果

(8)幾種材料的激光淬火層組織(見表4)。

表4 幾種材料的激光淬火層組織

(9)激光淬火質量要求及檢測

按GB/T18683—2002《鋼鐵件激光表麵淬火》標準執行。

激光淬火技術在機床零件上的應用

1.數控機床電主軸激光淬火技術應用

實例 數控機床電主軸(見圖2),主軸轉速8~10× 10 5r/min,材料為(wei) 40Cr鋼,先進行調質處理,激光淬火後的安裝軸承處及主要表麵硬度為(wei) 52~56HRC。

圖2 數控機床主軸簡圖

(1)主軸及隨機附帶4個(ge) 試樣,試樣直徑80mm,壁厚20mm,兩(liang) 端磨平。在采用CO2激光器進行激光硬化前,分別在主軸和試樣表麵上塗覆一層特別塗料,以增加對激光的吸收。

(2)用5kW的C O 2橫流式激光器對主軸及試樣進行激光淬火,其輸出功率P=1800~2000W,掃描速度v=5mm/s,機床轉速n=30r/min,掃描寬度2~3.5mm。並采用微機控製淬火機床(工作台),配備靈活通用的工裝夾具,固定淬火工件作平行移動、轉動或合成運動。圖3為(wei) 機床主軸激光淬火示意。

圖3 機床主軸激光淬火示意

(3)激光淬火化後的主軸及試樣檢驗 淬硬層深度0.5~1.2mm;表麵淬火硬度60~66HRC;組織為(wei) 最外層極細馬氏體(ti) +少量殘留奧氏體(ti) ,過渡層馬氏體(ti) +鐵素體(ti) +滲碳體(ti) ,內(nei) 層為(wei) 原始組織,即回火索氏體(ti) 。

表5為(wei) 40Cr鋼激光淬火與(yu) 常規熱處理後相對耐磨性比較。圖4為(wei) 40Cr鋼激光淬火與(yu) 調質處理耐磨性比較。通過結果可知,機床主軸經激光淬火後,主軸磨損量比普通的40Cr鋼調質處理的磨量少77%~79%。

表5 40Cr鋼激光淬火與(yu) 常規熱處理後相對耐磨性比較

處理方法

硬度HRC

相對耐磨性

對磨材料

調質

54~60

0.98

鑄鐵

調質 + 激光淬火

60~66

1.78

鑄鐵

圖4 40Cr鋼激光淬火與(yu) 調質處理耐磨性比較

2.數控機床鑲鋼導軌的激光淬火技術應用

實例 數控機床鑲鋼導軌,材料為(wei) 45鋼,要求激光淬火。

(1)預備熱處理

導軌經鍛造後,進行常規的正火及調質處理,以細化晶粒,改善組織結構,降低內(nei) 應力,並為(wei) 後續激光淬火做好組織準備。

(2)激光淬火設備及工藝參數

采用國產(chan) 31.5kW二氧化碳激光器及激光加工機床,激光輸出功率P=900W,光斑直徑為(wei) 4mm,離焦量d=240mm,掃描速度v=10m/s。

經上述工藝處理後的導軌,淬火區淬硬層深度為(wei) 0.58mm,硬化帶寬為(wei) 4.47mm,硬化層組織為(wei) 細針狀馬氏體(ti) +部分殘留奧氏體(ti) ,表麵硬度為(wei) 724~797HV0.1,相當於(yu) 61~64HRC。

(3)磨損試驗

磨損試驗結果表明,當激光掃描淬火花紋為(wei) 45°斜線(與(yu) 導軌棱邊成45°斜線,見圖5),(棱形)硬化麵積為(wei) 40%時,導軌耐磨性高。

圖5 激光掃描淬火花紋示意

(4)導軌畸變

導軌采用上述激光淬火花紋、硬化麵積及激光淬火工藝參數,在如圖6所示的機床導軌的四個(ge) 麵均進行相同條件的激光淬火處理。激光淬火最大畸變(中間位置)-0.11mm(經低溫時效),而整體(ti) 淬火最大畸變(中間位置)0.20mm。結果表明,導軌經激光淬火後的畸變遠小於(yu) 整體(ti) 淬火或感應淬火。

圖6 數控機床導軌示意

3.機床離合器聯結、花鍵套、磁軛和齒環的激光淬火技術應用

機床離合器聯結、花鍵套、磁軛和齒環等經激光淬火後,其質量明顯優(you) 於(yu) 普通鹽浴或感應淬火,解決(jue) 了聯結爪部工作麵硬度低、卡爪內(nei) 側(ce) 畸變大,花鍵套鍵側(ce) 麵硬度低、內(nei) 孔畸變超差、小孔處開裂,磁軛和齒環滲碳淬火畸變大、發生斷齒、兩(liang) 者齧合不良、傳(chuan) 遞力矩不足及發生打滑等缺陷。

實例1 電磁離合器聯結(見圖7),材料為(wei) 45鋼,技術要求:硬度≥55HRC,淬硬層深度≥0.3mm,爪部直徑畸變≤0.1mm,硬化麵積≥80%。

圖7 電磁離合器聯結

(1)工藝流程

全部機械加工後,在數控激光熱處理機上自動進行六個(ge) 爪的12個(ge) 側(ce) 麵激光掃描淬火。

(2)激光淬火工藝

激光輸出功率P=1000W,透鏡焦距f=350mm,離焦量d=59mm,掃描速度v=1000mm/min,生產(chan) 節拍t=45s/件。

(3)檢驗結果

硬度為(wei) 57~60HRC,淬硬層深度0.3~0.6mm,直徑畸變≤±0.03mm,爪側(ce) 麵100%淬硬。

實例2 花鍵套(見圖8),材料為(wei) 45鋼,技術要求:硬度≥55HRC,個(ge) 別點允許≥50HRC,淬硬層深度≥0.3mm,內(nei) 徑畸變≤0.05mm,硬化麵積≥80%。

圖8 花鍵套

(1)工藝流程

全部機械加工後,在數控激光熱處理機上自動進行六個(ge) 花鍵的12個(ge) 側(ce) 麵激光掃描淬火。

(2)激光淬火工藝

激光輸出功率P=1000W,透鏡焦距f=350mm,離焦量d=59mm,掃描速度v=1200mm/min。

(3)檢驗結果

硬度為(wei) 55~63HRC,淬硬層深度0.3~0.5mm,直徑畸變為(wei) 0~0.03mm。

實例3 機床牙嵌電磁離合器上磁軛及齒環(見圖9),材料為(wei) 20、45、20CrMnTi、42CrMo鋼,要求激光淬火。

圖9 牙嵌式電磁離合器的磁軛和齒環

(1)設備

使用激光淬火設備是由數控激光熱處理機和C O 2激光器組成。數控激光熱處理機使用日本數控係統,淬火全過程均由微機控製完成。淬火機床最高運動速度為(wei) 100m/min。

激光器采用橫流連續C O 2激光器。輸出模式為(wei) 高階模,輸出額定功率1500W,最大輸出功率2000W,輸出光斑直徑為(wei) 25mm。

(2)工裝夾具

設計牙嵌電磁離合器上磁軛和齒環工裝夾具。

1)數控分度轉台。由定位控製板、速度控製單元、直流伺服電機與(yu) 立臥式回轉工作台組成。整個(ge) 加工過程實現了程序化、自動化。

2)永磁式卡盤及胎具的設計。為(wei) 了便於(yu) 磁軛及齒環的裝卡,設計並製造永磁式卡盤。

(3)齒環的激光淬火

齒環齒高0.6mm,齒頂寬0.8mm,齒底寬0.4mm。為(wei) 保證齒頂與(yu) 齒底吸收激光光束效率保持一致性,采用加熱噴塗工藝,使齒部激光淬火專(zhuan) 用塗料的塗層厚度保持一致。

采用激光圓環形光束技術,圓環形光斑額定直徑為(wei) 8mm,環帶額定寬度為(wei) 2mm,以獲得均勻的圓環層深度。

針對齒部設計一套環形光斑淬火通道,避免工件表麵熔化,縮小齒部兩(liang) 側(ce) 加熱的不均勻性,保證齒間齒根部淬硬帶的連貫性。

表6為(wei) 幾種材料的激光淬火工藝參數與(yu) 結果。

表6 幾種材料的激光淬火工藝參數與(yu) 結果

注:掃描速度是指激光淬火時工件旋轉時齒中心的線速度。

(4)典型應用

牙嵌的磁離合器,基體(ti) 厚度7mm,外徑116mm,齒高0.45mm,整個(ge) 齒寬為(wei) 8mm,在齒部中間有銅材。原采用高頻淬火方法,因工件較薄(厚度7mm),工件畸變較大,最大畸變量達0.5mm,齒部齧合麵積僅(jin) 達到30%,且齒部脆性高、打滑等現象嚴(yan) 重,扭矩達不到技術要求。

改用激光淬火,排除了因銅材與(yu) 42CrMo鋼兩(liang) 種材料吸光率不同造成對淬火效果的影響,激光淬火後的金相組織為(wei) 針狀馬氏體(ti) 和部分板條狀馬氏體(ti) ,解決(jue) 了淬硬層差、齒頂熔化、畸變大等問題,獲得了良好的淬火效果。

4.齒輪的激光淬火技術應用

我國從(cong) 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齒輪激光淬火的研究,同時研製出了多種激光淬火設備,通過多年的發展和成功實踐,克服了傳(chuan) 統熱處理的一些缺點,達到齒輪成本與(yu) 表麵高性能、微畸變的最佳組合,現已成為(wei) 一項實用並極有發展前景的新型表麵強化技術。

(1)齒輪激光設備

橫流C O 2激光器1台,專(zhuan) 用配套冷水機組1套,數控加工機床1台,光路係統1套。圖10為(wei) 齒輪激光淬火。

圖10 齒輪激光淬火

(2)齒輪的激光淬火技術應用實例。

實例 齒輪,材料為(wei) 30CrMnTi鋼,齒麵激光淬火後要求:齒麵畸變小,表麵光潔,不需磨齒。

1)齒麵激光淬火工藝參數(見表7)。

表7 齒麵激光淬火工藝參數

工藝參數

強化齒頂部

強化齒根部

激光輸出功率/W

1000

1020

光斑直徑/mm

4.2

4.2

光斑移動速度/mm·s-1

20

20

入射角(°)

80

62

透鏡焦距/mm

112

112

齒麵離焦量/mm

8

8

激光器真空度/kPa

13.33

13.33

2)檢驗。齒麵激光淬火後,表層組織由索氏體(ti) 轉變為(wei) 細密的針狀馬氏體(ti) ,硬度在870HV左右。硬化層深度約0.6~0.7mm。齒麵接觸疲勞極限由淬火前的1024MPa提高至1323MPa,強化效果明顯。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