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領先、國內(nei) 首台、替代進口、填補空白……這些是航天三江激光產(chan) 業(ye) 擁有的亮眼成績。
十年來,航天三江成功研製首台萬(wan) 瓦連續光纖激光器,結束了我國高功率光纖激光器依賴進口的曆史,產(chan) 品銷往40餘(yu) 個(ge) 國家;成功研製激光器外延片,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改變了國內(nei) 激光產(chan) 業(ye) “有器無芯”的被動局麵;解決(jue) 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特種光纖等領域“卡脖子”問題,填補國內(nei) 高端激光裝備空白,實現激光產(chan) 業(ye) 的高速增長。
這十年,航天三江瞄準未來“光製造”,在全新領域從(cong) 零起步,堅持自主創新,勇於(yu) 搶占激光發展製高點,從(cong) “並行者”成為(wei) 行業(ye) “領跑者”,成功躋身我國光纖激光器領軍(jun) 企業(ye) ,持續賦能航天事業(ye) 高質量發展,踐行著建設製造強國的初心和使命。
自此,我國首台100千瓦超高功率工業(ye) 光纖激光器及配套設備正式啟用。此舉(ju) 再次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麵,大大提升了我國大型裝備製造水平,進一步增強了我國激光產(chan) 業(ye) 高端裝備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發展。回顧航天三江激光產(chan) 業(ye) 的發展曆程,就是科技自立自強的真實寫(xie) 照。創新的事業(ye) 呼喚創新的人才。自從(cong) 進入激光產(chan) 業(ye) 領域,航天三江黨(dang) 委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貫徹落實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要素,以產(chan) 業(ye) 培養(yang) 人才,以產(chan) 業(ye) 吸引人才,以閆大鵬為(wei) 代表的領軍(jun) 人才為(wei) 核心,建立以博士為(wei) 主體(ti) 的創新團隊,加快推進激光產(chan) 業(ye) 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了實處。 在“十三五”期間,航天三江圍繞鞏固核心光源和光電器件領先地位,快速組建國內(nei) 唯一的“光纖激光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激光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以激光院為(wei) 產(chan) 業(ye) 平台,聯合23家國內(nei) 高校和行業(ye) 優(you) 勢單位,成立了國家級激光裝備創新聯盟,促進激光產(chan) 業(ye) 智能製造創新升級。今年2月,由銳科激光牽頭的“湖北省光纖激光器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聯合體(ti) ”啟動,搭建光纖激光器“產(chan) 學研用”的平台,促成聯合體(ti) 各單位深度合作,首期已確定開展5個(ge) 方麵的關(guan) 鍵技術創新研究。 十年來,航天三江致力於(yu) 解決(jue) 激光產(chan) 業(ye) 前沿領域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重大問題,始終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需求導向、客戶導向和行業(ye) 技術前瞻引領,推出了一批自主創新重大成果,先後突破了多項瓶頸技術,成功研發了國內(nei) 首台脈衝(chong) 激光器、首台連續激光器並實現工業(ye) 化應用,成功攻克萬(wan) 瓦激光器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對特種光纖、高功率半導體(ti) 芯片等核心技術和產(chan) 品的封鎖,實現了核心光學器件百分百國產(chan) 化,高功率光源成功出光且技術水平世界領先,為(wei) 我國激光產(chan) 業(ye) 高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men) 自己手中,製造業(ye) 也一定要抓在我們(men) 自己手裏。”多年來,航天三江以獨特的創新模式、管理體(ti) 係、發展路徑,踐行著產(chan) 業(ye) 報國的初心和使命。 2011年,航天三江以收購銳科激光為(wei) 起點,在激光產(chan) 業(ye) 領域高起點、快起步,實現了高質高效發展,打造具有航天特色的激光產(chan) 業(ye) 生態圈。發展之初,引進多名激光領域領軍(jun) 人才,建立起以銳科激光為(wei) 核心的先進激光器研發生產(chan) 基地。2014年,以國家重大工程需求為(wei) 牽引,投入5.2億(yi) 元成立激光院,打造激光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平台,推進激光產(chan) 業(ye) 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2015年、2016年,相繼投資設立覆蓋激光產(chan) 業(ye) 全鏈條的多個(ge) 公司,以國家級專(zhuan) 家牽頭,開展激光芯片等核心器件研製及工程化應用攻關(guan) 。2018年、2019年,為(wei) 全力提升產(chan) 業(ye) 化能力、加快布局超快激光器領域,又相繼成立無錫銳科公司、收購上海國神公司。 激光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吸引著大批投資者關(guan) 注。2018年6月25日,隨著上市鍾聲的敲響,銳科激光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上市,這是航天三江首家在A股上市企業(ye) ,也是國內(nei) 首家以激光器為(wei) 主業(ye) 的上市公司。2019年12月26日,激光院成功引進4家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5.865億(yi) 元,首輪骨幹員工股權激勵0.51億(yi) 元。資本注入激發產(chan) 業(ye) 活力,如今,航天三江激光器和核心器件處於(yu) 行業(ye) 領先地位,技術研發實力保持國內(nei) 領先水平,光源市場占有率及品牌影響力遙遙領先於(yu) 國內(nei) 企業(ye) 。 “十三五”期間,航天三江按照“掌控上遊、壯大中遊、拓展下遊”的總體(ti) 思路,構建起了以光源為(wei) 核心的全產(chan) 業(ye) 鏈格局,成為(wei) 國內(nei) 唯一擁有完整研發生產(chan) 體(ti) 係、覆蓋激光產(chan) 業(ye) 上中下遊全產(chan) 業(ye) 鏈的企業(ye) 。同時,以製造業(ye) 轉型升級需求為(wei) 導向,推動激光產(chan) 業(ye) 集群協同發展,激光院積極協同孝感單位基於(yu) 內(nei) 部需求打造航天領域先進光製造示範線,實現了激光焊接、清洗、增材製造等特色項目落地生根。 2021年,航天三江激光產(chan) 業(ye) 經濟規模突破40億(yi) 元,較2011年增長超100倍;其中帶動產(chan) 業(ye) 鏈內(nei) 部單位實現營業(ye) 收入5.2億(yi) 元,依托產(chan) 業(ye) 集群內(nei) 部應用需求形成新簽合同1.3億(yi) 元。 2022年8月18日,中國工程院“荊楚院士行”走進武漢光穀激光科技園,院士專(zhuan) 家團隊在聽取了航天三江激光產(chan) 業(ye) 技術介紹,現場參觀了產(chan) 業(ye) 發展成果後,不禁對航天三江“超前瞻產(chan) 業(ye) 布局、高站位投入研發、寬視野開展科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讚不絕口。 “僅(jin) 僅(jin) 做‘大’還是不行,產(chan) 業(ye) 鏈必須做‘強’,形成核心競爭(zheng) 力,實現更高質量發展。”航天三江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馮(feng) 傑鴻指出,打造產(chan) 業(ye) 集群能夠有效發揮企業(ye) 資源優(you) 勢和聚集協同效應。 “構建以光源為(wei) 核心的先進激光製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高端激光裝備產(chan) 業(ye) 生態圈,打造國家級激光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在“十四五”發展新征程,航天三江正在向著更高目標奮進。 2021年以來,航天三江立足“高起點、大格局、大產(chan) 業(ye) ”,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chan) 業(ye) 鏈鏈長,銳科激光被認定為(wei) 國家級企業(ye) 技術中心、榮獲“東(dong) 湖高新區激光產(chan) 業(ye) 鏈鏈主企業(ye) ”,激光院、無錫銳科公司等4家產(chan) 業(ye) 鏈單位成功入選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截至目前,航天三江已投資建成銳科光纖激光器產(chan) 業(ye) 園、武漢光穀激光科技園、核心器件研發及生產(chan) 線、量子加工平台等項目,打造了集研製、生產(chan) 、銷售於(yu) 一體(ti) 的激光技術全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集群。 貫徹落實國家中部地區崛起戰略,2022年8月9日,航天科工與(yu) 湖北省政府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在激光與(yu) 量子、前沿技術、智能製造等領域,共同發展更高站位、更大力度的央地合作,共同推進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同時,航天三江與(yu) 黃石市政府也將持續推進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深層次合作。未來,銳科激光將在武漢、黃石兩(liang) 地投資30億(yi) 元和50億(yi) 元建設項目基地,為(wei) 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提供支持。 如今,激光產(chan) 業(ye) 已作為(wei) 航天科工“十四五”規劃中重點發展的七大產(chan) 業(ye) 集群之一,也是航天三江的戰略性支柱產(chan) 業(ye) 。2022年,航天三江激光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藍圖”已經繪就,隨著一係列舉(ju) 措的穩步實施,激光產(chan) 業(ye) 必將釋放出更大的活力,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未來,航天三江將加快打造先進激光製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充分發揮引領支撐作用,深化與(yu) 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及地方政府戰略合作,堅持創新驅動,合作攻堅,共同開創激光產(chan) 業(ye) 集群化發展新局麵,助力實現激光產(chan) 業(ye) 技術邁向國際領先水平,為(wei) 我國製造強國建設貢獻航天力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