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dong) 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實現“製造業(ye) 當家”。圖為(wei) 廣汽傳(chuan) 祺廣州工廠第二生產(chan) 線焊裝車間。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日前,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hui) 也提出,把製造業(ye) 這份厚實家當做優(you) 做強,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dong) 現代化建設的產(chan) 業(ye) “脊梁”。
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塗高坤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全省工信係統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hui) 精神,忠誠擁護“兩(liang) 個(ge) 確立”、堅決(jue) 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堅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上來,全麵加強黨(dang) 的領導和黨(dang) 的建設,把黨(dang) 的領導貫穿到工信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麵,推動廣東(dong)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作出示範,加快推動廣東(dong) 從(cong) 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跨越。
推動製造業(ye) 由“壓艙石”
向“頂梁柱”躍升
南方日報:廣東(dong) 以製造業(ye) 立省。廣東(dong) 如何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實現“製造業(ye) 當家”?
塗高坤:“製造業(ye) 當家”內(nei) 涵豐(feng) 富,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製造業(ye) 重要論述精神的具體(ti) 體(ti) 現,是新時代新征程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dong) 實踐;是廣東(dong) 加快塑造參與(yu) 國際合作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當好示範的必然選擇;也是廣東(dong)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全力支撐人民高品質生活的堅實基礎。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新征程新起點上,我們(men) 堅持製造業(ye) 當家責任無比重大、使命無上光榮、前景無限寬闊。
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第一時間組織開展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製造業(ye) 當家”專(zhuan) 題調研,進一步深化對“製造業(ye) 當家”的理解認識。對標對表世界一流,係統梳理我省製造業(ye) 發展情況,找準製造強省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剖析原因,為(wei) 省委、省政府堅持製造業(ye) 當家、加快製造強省建設,提出務實管用的工作思路和政策舉(ju) 措。
新時代廣東(dong) 堅持製造業(ye) 當家,將著眼於(yu) 當前製約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係統謀劃統籌推進,核心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創新,推動製造業(ye) 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推動製造業(ye) 由“壓艙石”向“頂梁柱”躍升、“製造業(ye) 立省”向“製造業(ye) 當家”轉變,持續鞏固製造業(ye) 在全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基礎性和支柱地位,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先進製造業(ye) 基地、製造業(ye) 創新聚集地、製造業(ye) 高水平開放合作先行地、製造業(ye) 發展環境高地,加快實現由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的曆史性跨越,努力成為(wei) 全球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典範,為(wei) 製造強國建設貢獻廣東(dong) 力量。
優(you) 化20個(ge) 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
發展策略
南方日報:報告提出,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在培育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和未來產(chan) 業(ye) 方麵,如何進一步發揮好廣東(dong) 工信力量?
塗高坤:我們(men) 將始終把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製造業(ye) 協同創新體(ti) 係,圍繞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所需,支持各方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為(wei) 廣東(dong) 製造業(ye) 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第一動力”。
首先,高質量建設製造業(ye) 創新平台。以“兩(liang) 個(ge) 中心”建設為(wei) 核心抓手,持續完善我省製造業(ye) 協同創新體(ti) 係。高質量建設製造業(ye) 創新中心,打造細分行業(ye) 共性技術攻關(guan) 的穩定器,“十四五”期間力爭(zheng) 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達5家以上,在尚未布局的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籌建10家左右省級創新中心。加快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能力建設,提升新型顯示、醫療器械、射頻器件、超高清視頻等“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的融合水平。高標準建設省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樹立10家創新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創新中心標杆。高標準培育省級企業(ye) 技術中心,“十四五”期間新增培育180家左右省級企業(ye) 技術中心。
其次,抓住“風口”搶占新領域新賽道。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加大在芯片製造、生物醫藥、關(guan) 鍵材料、光伏電池等產(chan) 業(ye) 布局,前瞻謀劃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搶占製造業(ye) 發展先發優(you) 勢。推進智能製造和工業(ye) 機器人普及應用,每年培育一批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燈塔工廠”。加強節能降碳、低碳零碳負碳等前沿技術攻關(guan) ,探索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
再者,打造高水平產(chan) 業(ye) 人才集聚高地。將實施製造業(ye) 人才“十百千萬(wan) ”專(zhuan) 項行動,構建人才鏈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融合發展平台體(ti) 係,培養(yang) 造就一批具有引領標杆作用的製造業(ye) 優(you) 秀企業(ye) 家、卓越工程師及新工匠。協同推進產(chan) 業(ye) 集群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聯合人社部門持續落實好產(chan) 業(ye) 技能根基工程、產(chan) 業(ye) 集群百萬(wan) 工人技能培訓、新工匠能力提升等政策措施,促進產(chan) 業(ye) 技能人才隊伍“質”和“量”全麵提升。
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
深度融合
南方日報: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如何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
塗高坤:廣東(dong) 將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新機遇,深入落實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國家大數據戰略,鞏固拓展廣東(dong) 數字經濟優(you) 勢,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
一是加強對全省數字經濟發展的統籌指導。發揮廣東(dong) 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作用,推動《廣東(dong) 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實施,整合各方資源,協調解決(jue) 重大問題,推動建設重大項目。
二是加快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組織好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重大重點專(zhuan) 項,做大做強5G等新一代移動通信、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集成電路等數字產(chan) 業(ye) ;聚焦廣東(dong) 20大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實施產(chan) 業(ye) 集群數字化轉型工程,著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建設跨行業(ye) 、跨領域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賦能中小型製造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企業(ye) 開展數字化轉型。
三是加快突破數字經濟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快在集成電路、工業(ye) 軟件、高端設備、新材料等領域補齊產(chan) 業(ye) 鏈短板,突破“卡脖子”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快建設印刷及柔性顯示、5G中高頻器件等國家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積極創建超高清視頻領域的國家級創新中心。
四是優(you) 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千兆光纖、5G等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韶關(guan) 數據中心集群、算力基礎設施、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體(ti) 係等存儲(chu) 和計算基礎設施,推進交通、生態環境、水利、郵政、應急等領域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
五是持續發揮數據要素作用。落實好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工作部署,探索推動數據要素資源價(jia) 值開發利用,實施“數字增值、數據增富”工程,實施好《廣東(dong) 省企業(ye) 首席數據官建設指南》,在全省範圍內(nei) 推廣企業(ye) 首席數據官建設,推動數據價(jia) 值深度挖掘和廣泛應用。
切實加大對中小企業(ye) 的紓困幫扶
南方日報:廣東(dong) 市場主體(ti) 活躍。在培育發展不同梯度的企業(ye) 方麵,廣東(dong) 接下來怎麽(me) 做?在助企紓困方麵有哪些具體(ti) 措施?
塗高坤:我們(men) 將切實加大對中小企業(ye) 的紓困幫扶,為(wei) 中小企業(ye) 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首先,突出打好稅費優(you) 惠“組合拳”為(wei) 企業(ye) 減負。繼續全麵落實好國家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以及我省出台的“促消費9條和16條”“穩工業(ye) 32條及增量政策”“支持中小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25條”“金融支持實體(ti) 經濟25條”等一係列助企紓困政策,突出落實好減稅降費緩費政策,讓各類市場主體(ti) 應享盡享,切實減輕企業(ye) 負擔。
其次,加大融資支持中小企業(ye) 力度。針對中小企業(ye) 抵押擔保不足問題,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風險補償(chang) 資金、應收賬款融資等政策工具作用,支持中小微企業(ye) 融資。加強政銀合作,推進銀行為(wei) 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和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開展專(zhuan) 屬融資服務。同時,加快搭建公共信用數據平台,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融資,允許銀行在獲得借款主體(ti) 授權後,獲取真實經營數據,努力提高信用貸、首貸、中長期貸款比例。
此外,強化企業(ye) 服務。依托“廣東(dong) 省市場主體(ti) 訴求響應平台”,做好中小企業(ye) 訴求響應處理和分析研判有關(guan) 工作。用好“粵企政策通”平台,為(wei) 廣大企業(ye) 提供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政策信息服務。深入落實《保障中小企業(ye) 款項支付條例》,切實做好中小企業(ye) 款項支付投訴收集和辦理工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