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激光聚變“點火”成功是人類邁向聚變能時代裏程碑

來源:《中國科學報》2023-02-08 我要評論(0 )   

近日,美國能源部部長詹妮弗·格蘭(lan) 霍姆宣布,美國勞倫(lun) 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國家點火裝置”(NIF)總能量為(wei) 2.05兆焦耳的192路激光束,球對稱聚焦在微型...

近日,美國能源部部長詹妮弗·格蘭(lan) 霍姆宣布,美國勞倫(lun) 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國家點火裝置”(NIF)總能量為(wei) 2.05兆焦耳的192路激光束,球對稱聚焦在微型氘氚燃料靶丸上,產(chan) 生了3.15兆焦耳的核聚變能量輸出。據介紹,該成果跨越了聚變點火閾值,曆史性地實現了淨能量增益(G>1.5)。與(yu) 此同時,實驗的成功也證實了慣性聚變能源的科學基礎。

此項成果將給能源變革及可控核聚變技術路線等帶來怎樣的影響?近日,針對相關(guan) 問題,《中國科學報》專(zhuan) 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傑。

作為(wei) 激光等離子體(ti) 物理學家,過去3年裏,張傑帶領一個(ge) 由中科院內(nei) 外15個(ge) 單位的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神光II升級大型強激光實驗研究平台,對新型激光核聚變方案開展了8輪大型聯合實驗研究。在他看來,美國NIF團隊取得的新成果從(cong) 科學原理和工程技術上驗證了激光核聚變反應實現淨能量增益的可行性,是人類邁向聚變能時代的一個(ge) 重要裏程碑。

兩(liang) 條路線會(hui) 同時推進

《中國科學報》:NIF團隊此次成果的意義(yi) 何在?是不是可以理解為(wei) 慣性約束聚變路線已經超越了磁約束聚變路線?

張傑:慣性約束聚變路線與(yu) 磁約束聚變路線是人類實現受控核聚變反應的兩(liang) 條主要技術路線。目前,這兩(liang) 條路線所處的發展階段是類似的,都到了跨越“門檻”的關(guan) 鍵時刻。

根據美國能源部新聞發布會(hui) 上的信息,氘氚核聚變反應釋放了大約3.15兆焦的聚變能,大約是用於(yu) 壓縮和加熱氘氚燃料靶丸驅動激光能量的1.5倍,實現了核聚變反應輸出能量大於(yu) 驅動激光能量的“點火”目標。

當然,目前的突破相對於(yu) 實現聚變能應用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這次NIF實驗首次成功實現了與(yu) 驅動激光能量相比的淨能量增益“點火”,但這個(ge) “點火”與(yu) 發電站用的Q值(輸出能量與(yu) 輸入能量之比)並非同一個(ge) 概念,因為(wei) 產(chan) 生NIF裝置2.05兆焦耳的驅動激光能量還需要耗費322兆焦電能。

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這次進展如此令人興(xing) 奮呢?從(cong) 能源角度看,人類曆次工業(ye) 革命的根本驅動力都是以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效率為(wei) 基礎的。麵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人類社會(hui) 迫切需要更高能量密度、更安全經濟的非碳終極能源——核聚變能。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NIF實驗的“點火”成功首次展示了人類脫離化石能源進入聚變能時代的潛力。因此可以說,這次實驗結果是人類邁向核聚變能時代的裏程碑。

《中國科學報》:您在2021年初時曾說過,激光聚變研究走到了“門檻”。如今這個(ge) “門檻”是否跨過去了?下一個(ge) “門檻”又會(hui) 是什麽(me) ?

張傑:在2021年初,我的確說過,核聚變反應單位質量的輸出能量比化石燃料高數百萬(wan) 倍,在反應過程中不排放碳、不產(chan) 生長壽命的放射性廢物,而且核聚變燃料極其豐(feng) 富,因此被稱為(wei) 未來人類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終極”能源。經過世界各國科學家60多年堅持不懈的研究,人類已經走到核聚變反應的“點火”門檻。

這次NIF實驗結果表明人類已經跨過了這道門檻,證明了在實驗室實現淨能量增益可控核聚變的科學可行性,也為(wei) 下一步聚變能源應用打下了基礎。當然,如果從(cong) 激光聚變能源應用角度看,前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下一步激光聚變研究的焦點將從(cong) 追求“點火”目標變為(wei) 追求更高能量增益的聚變方案,再到實現聚變發電。

無論是慣性約束核聚變還是磁約束核聚變,在跨過“點火”目標的門檻之後,作為(wei) 未來能源應用的共同目標依然是實現核聚變輸出能量達到輸入能量的10倍、30倍、100倍增益,獲得近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

《中國科學報》:美國能源部正在重啟慣性核聚變能計劃。目前NIF取得的成果是否會(hui) 使全球將更多經費投入慣性約束核聚變而非磁約束核聚變領域?

張傑:對於(yu) 目前世界幾個(ge) 全力推進可控核聚變研究的大國來說,磁約束和慣性約束核聚變這兩(liang) 條路線依然會(hui) 同時推進。

10多年前,科學界、國家科技決(jue) 策層經過共同討論,最終達成了我國加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的共識。從(cong) 目前看,中國對ITER的貢獻已遠遠超過了預期,這足以說明我國對磁約束核聚變路線的重視。不管是ITER還是東(dong) 方超環,這種已經形成廣泛共識的項目都不會(hui) 因為(wei) NIF這次成果而停下來。當然,我國對慣性約束聚變研究的努力一定會(hui) 因此得到激勵。

聚變輸出能量或可非線性提高

《中國科學報》:關(guan) 於(yu) 輸入能量,之前NIF一直輸入的是1.9兆焦,但這次提升到了2.05兆焦。2.05兆焦是否是目前全世界能輸出的最大激光能量?

張傑:NIF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複雜的激光光學係統,長215米、寬120米,大約相當於(yu) 3個(ge) 足球場的麵積。從(cong) 1997年開工到2009年正式落成,其總計投入在35億(yi) 美元以上,如果加上過去10多年在相關(guan) 研究上的投入,總經費達數十億(yi) 美元之多。

由於(yu) 這次實驗的重要性,NIF這一輪實驗中使用的驅動激光能量從(cong) 1.9兆焦提高到2.05兆焦,看似提高不多,但其實已經逼近NIF激光能量的最大輸出極限。未來,他們(men) 還會(hui) 進一步努力提高驅動激光的能量,希望在更高的驅動激光能量下獲得更好的結果。

《中國科學報》:發布會(hui) 上提到,NIF在2022年9月進行了不同的設計。據您所知,他們(men) 在設計上做了怎樣的調整?

張傑:這次NIF實驗將2.05兆焦的激光能量通過192路激光束聚焦到2毫米的重金屬黑腔內(nei) ,把激光能量轉化為(wei) 均勻的X射線輻射,X射線再對氘氚靶丸進行壓縮和加熱,從(cong) 而將燃料靶丸壓縮到太陽內(nei) 核的溫度和壓力,實現聚變點火。

在2021年8月8日之前,他們(men) 的設計方向主要是對靶進行優(you) 化,包括空腔、氘氚靶丸及燒蝕層等。優(you) 化的結果是8月8日取得了破紀錄的聚變反應——產(chan) 生了1.35兆焦耳的能量,約為(wei) 輸入激光能量的70%,是世界上最接近淨能量增益的一次。

此後,他們(men) 將優(you) 化設計的方向調整到了輻射場的均勻度上,並取得了新進展。激光束和激光束之間的能量轉移原本是一個(ge) 副作用,現在他們(men) 掌握了把副作用變成有利效應的方法,可以讓內(nei) 部輻射場均勻化且均勻度好於(yu) 1%,這應該是他們(men) 這次取得的最大技術進步。同時,經過對激光能量的進一步提高以及對靶丸燒蝕層厚度的微調,2022年12月5日,NIF終於(yu) 實現了淨能量增益的聚變“點火”。

《中國科學報》:按照NIF目前的技術設計,有沒有可能進一步提高能量增益?

張傑:在這次新聞發布會(hui) 上,他們(men) 提到“要進一步提高驅動激光的能量,希望能夠獲得更大的聚變能”。從(cong) 這句話裏能夠感覺到,他們(men) 對於(yu) 用同樣激光能量獲得更大聚變能量輸出是有所保留的。

但可以確認的是,假如這個(ge) 結果可以重複的話,之後如果他們(men) 進一步提高驅動激光能量,我相信聚變輸出的能量會(hui) 進一步提高,而且很有可能不是線性提高,而是非線性提高。

與(yu) 美國不同的激光聚變實驗正在進行中

《中國科學報》:目前我國在可控核聚變方麵的整體(ti) 研究布局情況如何?

張傑:在磁約束核聚變方麵,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ti) 物理研究所就開始了核聚變相關(guan) 研究,並於(yu) 上世紀90年代啟動磁約束核聚變能技術——超導托卡馬克的研究。

2006年,被譽為(wei) “人造太陽”的東(dong) 方超環正式建成,成為(wei) 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國際首個(ge) 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同年,以中科院為(wei) 主導的中國團隊加入ITER,成為(wei) 全球探索“人造太陽”新能源隊伍中的重要一員。

在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方麵,上世紀60年代,我國科研人員就在王淦昌先生的倡議下在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開啟了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上世紀80年代,該所開啟了大型綜合性激光裝置——“神光”的預研工作。該裝置於(yu) 1986年建成,被稱為(wei) “神光I”。2000年和2015年,我國又先後建成神光II激光裝置和神光III主機激光裝置並投入使用。

2020年,中科院啟動了新型激光聚變方案的先導專(zhuan) 項研究,采用與(yu) 美國完全不同的激光聚變方案,希望大幅度提高激光聚變點火的能量轉換效率。目前相關(guan) 理論與(yu) 實驗研究正在進行中。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