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華工科技位於(yu) 武漢新城的激光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基地來了一批韓國客商,“時隔三年,再次來到這裏,變化太大了,這次來又訂購了幾款新設備。”客戶KIM忍不住讚歎。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段時間有20多個(ge) 國家的客戶、代理商受邀來到公司,意向訂單超3億(yi) 元,企業(ye) 的激光加工設備已連續三年蟬聯韓國市場銷售第一,實現了歐洲市場的全覆蓋。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介紹,產(chan) 品力是中國裝備製造業(ye) 在海外“出圈”的關(guan) 鍵。“2013年公司激光裝備中的核心部件還受製於(yu) 人,我當時下決(jue) 心,一定要讓核心部件全部實現國產(chan) 化。”十年來,華工科技通過自主創新、聯合上下遊協同創新突破了激光器、數控係統、工業(ye) 應用軟件等一批卡脖子技術,30多套國內(nei) 首創的激光裝備投入產(chan) 業(ye) 化應用,有力提升了國民經濟重點領域核心部件、裝備的國產(chan) 化替代率。“去年總書(shu) 記來到光穀考察時,我向他匯報,我們(men) 所有的部件都實現了國產(chan) 化。”馬新強自豪地說。
裝備製造業(ye) 是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ye) 發展的基礎,是高技術的載體(ti) ,是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實現國家安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馬新強已經連續多年圍繞製造業(ye) 特別是裝備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比如:加強製造業(ye) 關(guan) 鍵數據保護、擴大減稅降費規模助力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加強工業(ye) 基礎裝備行業(ye) 能力建設等。“今年主要建議支持武漢創建國家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發揮武漢的輻射、示範效應,帶動長江中遊城市群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和產(chan) 業(ye) 鏈提升、構建支撐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協同體(ti) 係。”馬新強說。
為(wei) 了提高建議質量,馬新強要求自己每年要走訪不少於(yu) 20家企業(ye) 及科研機構。就在參加今年全國人大會(hui) 議的前一周,他還赴廣西柳工座談交流,就共同推進裝備、核心部件國產(chan) 化深入交流。馬新強介紹:“一套裝備由千百種零部件組成 ,核心部件至少占到了總成本的60%以上,隻要其中一種關(guan) 鍵部件我們(men) 做不出來或性能不穩定,都會(hui) 影響到整套裝備的產(chan) 品力,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實際上說到底就是產(chan) 業(ye) 鏈的競爭(zheng) 。”
針對我國80%的集成電路芯片製造裝備、70%的汽車製造關(guan) 鍵設備、90%的柔性顯示屏加工裝備仍然依靠進口,中低端製造裝備產(chan) 能過剩與(yu) 先進製造裝備供應不足導致的結構性失衡問題,馬新強建議:裝備製造業(ye) 上下遊企業(ye) 要有“抱團”意識,下遊企業(ye) 要勇於(yu) 做“試金石”,給予上遊企業(ye) 更多證明實力、提升實力的機會(hui) ,共同加速先進製造裝備及核心部件的國產(chan) 化進程;高校與(yu) 企業(ye) 也要“抱團”,不僅(jin) 在科技成果轉化上,還要以應用為(wei) 牽引,共同培養(yang) 卓越工程師隊伍,為(wei) 中國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輸送不竭的創新動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