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全球工業(ye) 級3D打印領航企業(ye) 華曙高科在科創板上市。首日高開,現漲超35%,市值達150億(yi) 元,換手率達16.15%,成交額超2億(yi) 元。
近年來,作為(wei) 全球最前沿的技術之一,3D打印正在航空航天、汽車、醫療等高精尖產(chan) 業(ye) 有越來越多落地應用。2023年初,美國相對論空間公司成功發射全球首枚3D打印火箭Terran1,包括發動機在內(nei) ,Terran1中85%的部分均由3D打印完成。
中國的3D打印產(chan) 業(ye) 雖然起步較晚,但過去10年以30倍的增速狂飆。華曙高科董事長、創始人許小曙表示,將通過持續研發並進行技術創新,不斷保持公司產(chan) 品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並對現有產(chan) 品進行提質增產(chan) ,為(wei) 全球更多國家和客戶提供優(you) 質的3D打印設備及材料。
“國際化+自主創新”雙輪驅動
3D打印又被稱為(wei) “增材製造”,它以數字模型文件為(wei) 基礎,通過軟件與(yu) 數控係統將專(zhuan) 用的金屬、非金屬以及醫用生物材料,利用軟件進行設計和優(you) 化,進而製造出實體(ti) 物品。和傳(chuan) 統製造工藝相比,3D打印讓複雜的高性能產(chan) 品可以快速批量生產(chan) ,全麵縮短“設計-驗證-生產(chan) ”全流程周期,讓成本大大降低,產(chan) 業(ye) 效率大幅度提高。
3D打印的新技術,正在重塑全球製造業(ye) 競爭(zheng) 格局。2021年,全球增材製造產(chan) 值為(wei) 152.44億(yi) 元,過去5年年複合增長率為(wei) 15.7%。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該行業(ye) 收入規模將較2020年增長超2倍。美國《時代》周刊將它列為(wei) “美國十大增長最快的工業(ye) ”。
而在中國,3D打印行業(ye) 也處於(yu) 高速增長的態勢,根據工信部預測,我國增材製造產(chan) 業(ye) 規模有望在2027年突破千億(yi) 。
許小曙是粉末床3D打印技術的領軍(jun) 人物,有著豐(feng) 富的從(cong) 業(ye) 經曆和行業(ye) 洞察力。他一方麵看到中國3D打印廣闊的成長空間,在歐洲工業(ye) 製造領域占60%份額的3D打印,在中國隻有10.6%;另一方麵,他也清楚打印設備是3D打印的核心技術載體(ti) ,決(jue) 定了行業(ye) 發展的水平與(yu) 高度。
在許小曙博士的領導下,華曙高科擁有開源可定製化的20餘(yu) 款金屬、高分子工業(ye) 級增材製造自主裝備,並率先突破了金屬和高分子超大尺寸3D打印的技術難題;攻克了高分子光纖激光燒結技術(Flight技術)和金屬大幅麵多激光技術,完全自主研發了“連續增材製造解決(jue) 方案(CAMS)”和全套增材製造軟件操作係統(包括BuildStar數據處理軟件和MakeStar控製軟件),以及超過40種3D打印材料和工藝。
華曙高科不僅(jin) 在技術上有所突破,國際化腳步也同步進行,在北美、歐洲等發達地區成立子公司,連續、穩定向美國、德國等增材製造強國銷售工業(ye) 級自有品牌增材製造設備及粉末材料,產(chan) 品出口至全球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成為(wei) “中國智造”在海外市場的一張閃亮名片。
截至目前,華曙高科增材製造設備在全球累計銷量已突破800台,並在全球範圍率先構建了集裝備、軟件、材料、工藝及應用技術於(yu) 一體(ti) 的工業(ye) 級增材製造自主創新完整技術體(ti) 係。
不隻是加入,還要引領技術和產(chan) 品創新
如今,華曙高科擁有“高分子複雜結構增材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還牽頭或參與(yu) 製定了10項增材製造技術國家標準和6項行業(ye) 標準,共擁有發明專(zhuan) 利148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141項,外觀專(zhuan) 利34項,軟件著作權35項。
回顧過去10多年的曆程和今天取得的成績,華曙高科這條自主創新到技術引領的發展之路走得並不容易。
中國增材製造行業(ye) 相對歐洲起步較晚,在華曙高科進入行業(ye) 時,麵臨(lin) 產(chan) 業(ye) 鏈分離、原材料不成熟、技術標準不統一、成本昂貴等諸多產(chan) 業(ye) 問題。為(wei) 了使公司產(chan) 品和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華曙高科投入了巨大的研發成本。它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去攻下一個(ge) 個(ge) 難關(guan) 。
在技術研發方麵,華曙高科擁有產(chan) 品和服務所對應的完整知識產(chan) 權體(ti) 係,自主開發了增材製造設備數據處理係統和控製係統的全套軟件源代碼,是國內(nei) 唯一一家加載全部自主開發增材製造工業(ye) 軟件、控製係統,並實現SLM設備和SLS設備產(chan) 業(ye) 化量產(chan) 銷售的企業(ye) 。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增材製造技術與(yu) 世界先進水平已基本同步,在高性能複雜大型金屬承力構件增材製造等部分技術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功研製出光固化、選區激光燒結、選區激光熔融、激光近淨成形、熔融沉積成形、電子束熔化成形等工藝設備。這背後離不開像華曙高科這樣的領軍(jun) 企業(ye) 的付出和努力。
華曙高科不甘於(yu) 做一個(ge) 普通的加入者,還要引領技術和產(chan) 品創新,不斷堅持提升自主創新高性能增材製造裝備性能與(yu) 技術能力,助力扭轉高端製造“卡脖子”困局。目前,華曙高科係列自主裝備已廣泛服務於(yu) 航空航天、醫療、汽車、模具、教育科研等行業(ye) 和單位,參與(yu) 和支持多項國家重點型號工程研製,在解決(jue) 產(chan) 品“功構一體(ti) 化設計”“低成本、短周期研製”“新產(chan) 品一體(ti) 化快速製造”等方麵取得巨大突破,對加快推進航空航天等領域重大任務建設、集中攻克技術難題提供了重要支撐。
其在招股說明書(shu) 中提到,3D打印企業(ye) 集中在美國、德國及中國。2021年全球有266家製造商生產(chan) 和銷售工業(ye) 3D打印設備(統計口徑價(jia) 格高於(yu) 5000美元),與(yu) 2020年相比增加了38家,自2012年以來工業(ye) 級增材製造商的數量增長了8倍。
其中,2021年有39家公司的工業(ye) 3D打印係統銷量超過了100套。266個(ge) 係統製造商分布在世界各地,美國製造商數量59家排名第一;德國製造商數量38家排名第二;中國製造商數量37家排名第三。
產(chan) 業(ye) 化應用持續落地,更多場景激發廣闊需求
隨著關(guan) 鍵技術的不斷突破及設備、工藝水平的顯著提升,我國增材製造在航空航天、汽車、醫療等下遊領域的應用水平和規模都在快速提升,為(wei) 增材製造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根據Wohlers預測,到2025年增材製造收入規模較2020年將增長2倍,達到298億(yi) 美元,到2030年將增長5.6倍,達到853億(yi) 美元。
當前,華曙高科掌握的多項核心技術均已處於(yu) 產(chan) 業(ye) 化運用階段。據介紹,華曙高科已與(yu) 中國商飛等單位合力麵向國家重大需求,推動航空航天領域高端製造能力突破;與(yu) 中國一汽、濰柴動力等企業(ye) 聚焦經濟主戰場,共同推動汽車、材料等領域產(chan) 業(ye) 升級;與(yu) 湘雅醫院、北大口腔醫院、國家康複中心等開展3D打印數字化醫療應用。同時,還與(yu) 德國巴斯夫(BASF)、法國空客(Airbus)、美國捷普(Jabil)等眾(zhong) 多全球500強企業(ye) 建立合作關(guan) 係,持續拓展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化深度及廣度。
產(chan) 業(ye) 端百家爭(zheng) 鳴,政策端也在逐漸完善,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增材製造技術發展,陸續推出《增材製造產(chan) 業(ye) 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等一係列產(chan) 業(ye) 政策規劃。
隨著技術、市場越來越成熟,華曙高科迎來高速發展階段。華曙高科表示,將繼續緊跟市場的變化為(wei) 客戶不斷提供更豐(feng) 富的、具有更高效率、更高精度且更低成本的解決(jue) 方案,通過創新和快速迭代,不斷滿足市場的苛刻需求,幫助用戶降本增效,加速產(chan) 業(ye) 化進程。同時,進一步提升可持續服務規模化製造的產(chan) 業(ye) 能力,推動傳(chuan) 統製造數字化轉型升級,拉動產(chan) 業(ye) 規模快速提升,為(wei) 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