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華東師範大學、上海頻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上海市激光學會激光工程與技術專委會2023年度學術交流會”在滬舉行。本次會議致力於進一步拉近激光產業和學研需求間的距離,積極主動並充分有效地發揮專委會在產學研中的紐帶和橋梁作用。本次會議邀請了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同濟大學、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華東師範大學、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頻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光惠(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星鏈激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博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位專家、學者與企業家,並分別做了精彩的報告,引起了在場觀眾的熱烈反響。上午會(hui) 議伊始,上海市激光學會(hui) 激光工程與(yu) 技術專(zhuan) 委會(hui) 主任、華東(dong) 師範大學徐信業(ye) 教授作為(wei) 主持人首先對各位與(yu) 會(hui) 者表示熱烈的歡迎,隆重介紹出席本次會(hui) 議的嘉賓,而後對會(hui) 議的議程進行了一個(ge) 簡短的介紹。上海市激光學會(hui) 副理事長、華東(dong) 師範大學武海斌教授為(wei) 本次大會(hui) 開幕致歡迎辭,強調了本次會(hui) 議對於(yu) 推動學術交流、分享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他指出,這次會(hui) 議為(wei) 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提供了一個(ge) 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平台,有助於(yu) 推動學術界的創新與(yu) 發展。上海頻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磊博士作為(wei) 承辦本次大會(hui) 的東(dong) 道主,首先對於(yu) 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而後表達了承辦此次學術交流會(hui) 的期盼與(yu) 共同推動行業(ye) 發展的決(jue) 心。上午,會(hui) 議邀請了三位知名企業(ye) 家進行了精彩報告,由徐信業(ye) 教授主持。這些企業(ye) 家均是在各自的行業(ye) 中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佼佼者,他們(men) 的成功經驗對於(yu) 廣大的專(zhuan) 家學者和學生們(men) 來說,無疑具有很高的參考價(jia) 值。第一位企業(ye) 家是一位來自上海頻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總監周敏博士,他分享了頻準在產(chan) 品研發過程中所堅持的用戶體(ti) 驗至上的原則,以及如何通過創新來實現產(chan) 品的持續優(you) 化。他的報告深入淺出,引人入勝,讓在場觀眾(zhong) 對產(chan) 品研發有了全新的認識。接下來,來自光惠(上海)激光公司的張先明博士分享了他們(men) 企業(ye) 成功打造的一款深受用戶喜愛的萬(wan) 瓦風冷光纖激光器產(chan) 品。他的報告既充滿了實戰經驗,又包含了對未來發展的獨到見解。最後一位企業(ye) 家是一位來自江蘇星鏈激光科技公司的徐劍秋總經理,他做了《激光加工設備的智能化發展》的主題報告,重點講述了將AI與(yu) 激光技工設備相結合的智能化產(chan) 品,從(cong) 而為(wei) 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他的報告不僅(jin) 讓觀眾(zhong) 了解到了先進的技術如何應用於(yu) 實際業(ye) 務中,更讓大家感受到了科技改變生活的力量。

上午報告會(hui) 結束後,在張磊總經理的帶領下,諸位專(zhuan) 家與(yu) 學者深入了解了生產(chan) 流程、質量控製體(ti) 係和員工培訓計劃。通過現場觀摩和聽取介紹,讓科研人員對於(yu) 企業(ye) 有了一個(ge) 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企業(ye) 也認真聽取了科研人員的建議,為(wei) 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做準備。來自知名高校與(yu) 研究機構的12位專(zhuan) 家分別就各自的研究領域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演講。他們(men) 的演講內(nei) 容既涵蓋了宏觀的學術理論,又涉及了最新的科研成果。這些專(zhuan) 家們(men) 以嚴(yan) 謹的治學態度,獨特的學術視角,為(wei) 我們(men) 揭示了激光在各自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下午,在專(zhuan) 題演講環節中,由上海交通大學的呂娜副研究員主持。首先是來自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的李茂全教授。他向大會(hui) 做了《國產(chan) 血管介入器械創製及基礎研究》的主題報告,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解決(jue) 我國血栓患者日益增多而治療又受製於(yu) 器材昂貴的實際困難和現狀,在當前醫療領域國家重點研發戰略需求下,應如何進行與(yu) 激光領域的合作以實現共贏從(cong) 而推動各自的科技進步,造福整個(ge) 人類社會(hui) ,贏得觀眾(zhong) 陣陣掌聲。接下來,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的劉亮研究員向大會(hui) 做了《空間冷原子鍾進展及其應用》的主題報告,分享了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鍾成果以及空間站冷原子微波鍾的進展,介紹星載冷原子鍾目前的狀態以及在衛星導航係統中的應用,贏得台下觀眾(zhong) 熱烈反響。華東(dong) 師範大學的劉勝帥研究員向大會(hui) 做了《軌道角動量複用的量子糾纏及其應用》的主題報告,介紹了最近關(guan) 於(yu) 13對軌道角動量複用兩(liang) 光束量子糾纏的產(chan) 生、9組軌道角動量複用的三光束量子糾纏的產(chan) 生、基於(yu) 66個(ge) 軌道角動量模式構建大規模量子網絡以及通過空間複用的四波混頻過程實現可重構的量子網絡。

隨後複旦大學的姚科教授向大會(hui) 做了《電子束離子阱EBIT與(yu) 高電荷態離子光譜研究》的主題報告,介紹了在EBIT上使用X射線譜研究電子與(yu) HCI碰撞動力學的部分研究結果,最後將介紹使用光學波段發射譜研究HCI結構及其物理效應、以新型HCI光鍾研究的一些進展。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王中陽研究員向大會(hui) 做了《單次曝光相位恢複成像:全光場相機的實現與(yu) 應用》的主題報告,介紹了通過雙麵探測約束和光學係統的固有物理約束,成像的相位信息得到唯一性恢複,消除了所有平凡解和非平凡解的模糊解,且不依賴於(yu) 成像物理的先驗約束,也不需要冗餘(yu) 測量。同濟大學的鈕信尚博士後向大會(hui) 做了《連續激光作用薄膜損傷(shang) 機理及控製技術研究》的主題報告,介紹了利用C粒子汙染反射膜表麵,探究了C汙染誘導薄膜損傷(shang) 的規律以及物理圖像,澄清了薄膜應力在損傷(shang) 過程中的作用,並利用強離子束輔助沉積共蒸發工藝製備納米複合材料,調控薄膜應力和材料能帶隙,將反射薄膜的損傷(shang) 閾值提升20%,來提高光學元件的壽命。

在短暫的茶歇後,下半場由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同濟大學的穆寶忠教授主持。首先由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的黃庚華研究員向大會(hui) 做了《星載激光對地測繪技術與(yu) 應用》的專(zhuan) 題報告,介紹了近30年來星載激光對地測繪技術的進展和發展趨勢進行了係統總結,依次分析了波形閾值鑒別、全波形測量、光子探測等三代激光測繪技術的特點,發布了新一代多波束光子探測激光測繪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山地、林地、淺水區域等場景中的數據產(chan) 品情況。上海交通大學的呂娜副研究員做了主題為(wei) 《結構激光與(yu) 視覺融合的多維精密測量技術研究》的主題報告,介紹了團隊基於(yu) 激光三角測距原理的激光視覺融合的精密測量技術研究,包括點、線、麵結構光的高精度激光傳(chuan) 感技術研究進展。來自華東(dong) 師範大學的鄧書(shu) 金研究員做了《強相互作用超冷費米氣體(ti) 的動力學研究》的主題報告,介紹了超冷量子氣體(ti) 的動力學調控特性,在超冷費米氣體(ti) 中利用空間調製的激光來調製驅動超冷費米氣體(ti) 產(chan) 生特殊的空間模式,討論該時間空間模式的產(chan) 生和消逝過程。並進一步將其推廣至BEC BCS渡越區域,聯係到聲子的激發和傳(chuan) 播。

隨後華東(dong) 理工大學的張理達副研究員做了《基於(yu) 二維原子體(ti) 係的單光子源》的主題報告。介紹了雙層原子陣列形成高品質腔結構,其投射譜線寬在特定條件下變得非常窄(對應著較強的非線性),從(cong) 而從(cong) 腔結構透射的光具有極強的反群集特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沈奇副研究員做了《基於(yu) 百公裏自由空間雙光梳幹涉的精密測量實驗進展》的主題報告。介紹了基於(yu) 研究團隊建立的百公裏自由空間雙光梳幹涉實驗平台的若幹精密測量實驗研究進展,包括高精度時頻傳(chuan) 遞、精密測距以及精密大氣光譜測量等。上海理工大學的劉一教授做了《如何讓空氣發射激光?》的主題報告,介紹了近期在氮氣離子和氮氣分子空氣激光效應的物理機製和應用探索方麵的工作,討論了如何采用矢量光束和渦旋光束來得到具有特殊結構的空氣激光輻射,探討其可能的物理機製。他們(men) 的演講內(nei) 容豐(feng) 富多樣,既有深入的理論分析,也有大量的實證研究,展現了他們(men) 在學術研究上的深厚造詣。

本次學術會(hui) 議無疑是一次學術界的盛會(hui) ,不僅(jin) 為(wei) 學者們(men) 提供了一個(ge) 交流研究成果、分享思想觀點的平台,也為(wei) 企業(ye) 家們(men) 提供了一個(ge) 展示實踐經驗、探討合作機會(hui) 的舞台。通過這次會(hui) 議,大家互相學習(xi) 、互相啟發,對於(yu) 推動學術界和企業(ye) 界的深度融合有著重要的意義(yi) 。會(hui) 議在熱烈的氣氛中落下帷幕,大家合影留念,與(yu) 會(hui) 者紛紛表示收獲頗豐(feng) ,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hui) 參加此類會(hui) 議,以便更好地把握學術前沿和企業(ye) 發展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