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晚間,國內(nei) 激光器市場龍頭企業(ye) 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銳科激光”,300747.SZ)發布2023年度業(ye) 績快報。公司去年營業(ye) 總收入為(wei) 36.80億(yi) 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15.40%;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為(wei) 2.24億(yi) 元,同比增加446.8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yu) 上市公司淨利潤為(wei) 1.72億(yi) 元,同比增加1896.86%。
銳科激光稱,報告期內(nei) ,公司完成了多款新產(chan) 品的研製及發布,同時對產(chan) 品性能、產(chan) 品服務和產(chan) 品型譜整體(ti) 進行了規劃和戰略升級;另外,針對市場特殊需求,公司製定專(zhuan) 項應用解決(jue) 方案,深挖激光應用場景;同時,公司積極參加展會(hui) 、專(zhuan) 業(ye) 論壇,開展感恩行活動走訪客戶和宣講,增加國內(nei) 和海外銷售與(yu) 服務網點,提升售後服務時效性和管理能力。
過去的2023年,銳科激光激光器銷售數量約15.91萬(wan) 台,同比增長16.39%。同時,公司在原材料降本、研發設計降本、產(chan) 品質量管控、精益生產(chan) 管理、物流降本等方麵全麵發力,綜合毛利率同比提升8.13%,營業(ye) 利潤率同比提升6.20%。
報告同時提到,本期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為(wei) 5179.63萬(wan) 元,同比增加1952.28萬(wan) 元,主要係本期享受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5%抵減應納增值稅稅額優(you) 惠政策。
銳科激光是一家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光纖激光器及其關(guan) 鍵器件與(yu) 材料的研發、生產(chan) 和銷售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ye) ,擁有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光纖激光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該公司目前已形成六大類產(chan) 品,分別為(wei) 連續光纖激光器、脈衝(chong) 光纖激光器、準連續光纖激光器、窄線寬光纖激光器、直接半導體(ti) 和超快激光器。
銳科激光於(yu) 2007年由閆大鵬創立,該公司也是國內(nei) 第一家光纖激光器生產(chan) 企業(ye) 。閆大鵬現為(wei) 銳科激光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銳科激光目前實際控製人為(wei)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激光器產(chan) 業(ye) 鏈上遊主要包括光學材料、光學元器件、機械、數控、電源及輔助材料等,中遊主要是各種激光器及其配套裝置與(yu) 設備,下遊則以激光應用產(chan) 品、激光製造裝備、消費產(chan) 品為(wei) 主。銳科激光即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中遊。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從(cong) 我國光纖激光器市場來看,國產(chan) 光纖激光器逐步實現由依賴進口向自主研發、替代進口到出口的轉變,到目前國產(chan) 化浪潮崛起,並實現了國產(chan) 光纖激光器功率和性能逐步提高的狀態。目前,fun88官网平台器行業(ye) 則正在經曆全麵市場化競爭(zheng) 階段。
根據《2023激光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隨著國內(nei) 光纖激光器企業(ye) 綜合實力的增強,國產(chan) 光纖激光器功率和性能逐步提高,2022年我國光纖激光器市場整體(ti) 銷量穩中有升,但大多數企業(ye) 營收及利潤率呈現持平或下降的趨勢,整體(ti) 規模下降至122.6億(yi) 元,同比減少1.8%。該報告彼時預計2023年整個(ge) 市場將會(hui) 恢複正增長,到135.5億(yi) 元,同比增長10.5%。
銳科激光此前在報告中也提到,2022年是該公司發展期的最低點,公司於(yu) 2022年第三季度開始全麵梳理“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專(zhuan) 項問題,製定工作方案,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在研發工藝、生產(chan) 製造環節推動實施降本增效工作,降低綜合成本,有效拓寬公司整體(ti) 盈利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閆大鵬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也提交了三份建議:關(guan) 於(yu) 加強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的建議;關(guan) 於(yu) 進一步支持產(chan) 學研用一體(ti) 化發展的建議;關(guan) 於(yu) 深化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產(chan) 教融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建議。
其中,在第三份建議中,閆大鵬認為(wei) ,我國在激光與(yu) 智能製造、光通信、光顯示、光傳(chuan) 感等多個(ge) 領域已形成較為(wei) 完備的產(chan) 業(ye) 鏈,光電子產(chan) 業(ye) 基礎良好,但仍存在部分高端技術依賴海外、前沿技術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研究和工藝技術人才缺少等問題,突破“卡脖子”關(guan) 鍵技術刻不容緩。
為(wei) 破解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領域人才培養(yang) 和產(chan) 業(ye) 需求“兩(liang) 張皮”難題,推動產(chan) 業(ye) 人才同頻共振,服務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凝心聚力,閆大鵬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產(chan) 教融合的政策體(ti) 係支撐。完善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領域產(chan) 教融合法規體(ti) 係和協同推進的措施辦法,突破製約發展的瓶頸。
二是打造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推進產(chan) 教資源共建共享。充分發揮政府統籌、產(chan) 業(ye) 聚合、企業(ye) 牽引、學校主體(ti) 作用,打造市域產(chan) 教聯合體(ti) 。企業(ye) 與(yu) 高校共建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協同製定教學目標、開發課程、完善教學內(nei) 容等,精準對接企業(ye) 和行業(ye) 需求。
三是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yang) 中高級專(zhuan) 業(ye) 人才。探索實行人才柔性引進機製,廣泛吸引高層次人才和高校院所優(you) 秀人才和團隊。鼓勵企業(ye) 與(yu) 高校建立長期人才合作關(guan) 係,培養(yang) 一批懂技術、會(hui) 研究、能創新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解決(jue) 光電子信息領域相關(guan) 企業(ye) 在用工方麵的燃眉之急。
四是突出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進一步增強創新動力。通過成果轉讓、購買(mai) 服務、技術外包、聯合攻關(guan) 等手段,加快企業(ye) 技術改造、革新和升級。建設基於(yu) 產(chan) 教融合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
五是構建產(chan) 教融合支持保障機製,激發各主體(ti) 內(nei) 在合作動力。政府相關(guan) 部門可加強宏觀調控,構建和完善對參與(yu) 產(chan) 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高校及企業(ye) 的激勵機製和政策,調動各主體(ti) 的內(nei) 在合作動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