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ye) 協會(hui) 、廣東(dong) 省科學院、廣東(dong) 省激光行業(ye) 協會(hui) 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世界激光製造大會(hui) (LMN 2024)”將於(yu) 2024年6月18-21日在深圳國際會(hui) 展中心(寶安館)隆重舉(ju) 行。
此次大會(hui) 將聚焦各類先進激光技術及製造類應用場景,探討半導體(ti) 激光器、光纖激光器、固體(ti) 激光器、非線性頻率變換激光器相關(guan) 的材料、器件和係統,以及超快和阿秒激光、光頻梳、光電集成、太赫茲(zi) 和光場調控等技術的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展現基於(yu) 激光的先進製造、光子傳(chuan) 感、通信和生物醫療等領域的應用進展和需求,促進激光及相關(guan) 應用領域的產(chan) 學研緊密結合。
本次大會(hui) 在指導委員會(hui) 、程序委員會(hui) 、組織委員會(hui) 推薦下,建立了相關(guan) 專(zhuan) 題委員會(hui) ,組織了十個(ge) 專(zhuan) 題分會(hui) 場,邀請激光及相關(guan) 應用領域知名專(zhuan) 家和學術帶頭人作高水平學術報告,邀請相關(guan) 企業(ye) 代表和行業(ye) 應用端企業(ye) 代表展現激光上下遊產(chan) 業(ye) 發展狀況。會(hui) 議同期還將舉(ju) 辦“第十七屆深圳國際激光與(yu) 智能裝備、光子技術博覽會(hui) ”等行業(ye) 活動。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積極參會(hui) 。
王興(xing) 軍(jun)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子學院副院長、區域光纖通信網與(yu) 新型光通信係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育部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副主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入選教育部重大人才計劃特聘教授,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2次)。近五年,以第一/通訊作者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Light:Science&Application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60餘(yu) 篇,在OFC、CLEO等行業(ye) 頂級學術會(hui) 議發表論文20餘(yu) 篇,SCI他引2500餘(yu) 次,授權發明專(zhuan) 利30餘(yu) 項,OFC、CLEO、OECC、ACP等國際會(hui) 議邀請報告50餘(yu) 次。代表性成果入選2013、2016、2021 ACP PDP論文、2022 OFC PDP論文、2022中國十大科技創新獎、2022中國光學十大進展、2022中國光學十大社會(hui) 影響力事件、2022年中國芯片科學十大進展、2022中國半導體(ti) 十大研究進展提名獎等獎項。部分成果獲得2021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作為(wei) 主編撰寫(xie) 專(zhuan) 著2本:《矽基光電子集成技術-光波導放大器與(yu) 激光器》和《矽基集成微波光子技術》。獲得北京大學優(you) 秀教師、北京大學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北京大學教學優(you) 秀獎、北京大學教學成果獎等榮譽。
戴道梓(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7)、美國光學學會(hui) 會(hui) 士(2021)、浙江省光學學會(hui) 理事長、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負責人。現為(wei) 光電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院長、教育部光子學與(yu) 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Springer Nature出版社SCI期刊《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主編Editor-in-Chief。長期致力於(yu) 高性能矽基納米光子器件及其應用研究,在多模矽光子學、片上偏振調控、矽+光子學(Silicon-plus Photonics)等方麵取得重要進展,先後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07)、中國儀(yi) 器儀(yi) 表學會(hui) 金國藩青年學子獎(2008)、浙江省傑出青年基金(2008)、浙江省青年科技獎(2009)、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獎(2012)、國家優(you) 秀青年科學基金(2014)、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7)、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2018)、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9)、中國光學學會(hui) 中國光學科技一等獎(2020)、王大珩光學獎-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2020)、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20)等。在Science、Nature、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等光學領域著名國際期刊發表論文300餘(yu) 篇。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zhuan) 利30餘(yu) 項(第一發明人或唯一發明人)、美國發明專(zhuan) 利2項。研究成果入選美國光學學會(hui) 期刊《Optics Express》創刊20周年百篇高引論文,多次被《SPIE Newsroom》、《IEEE Photonics Society News》等專(zhuan) 文報道。論文被引20260餘(yu) 次(Google scholar),入選曆年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物理學和天文學學科)。
宋清海(哈爾濱工程大學(深圳))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深圳)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榮獲第5屆“科學探索獎”。在微納米激光器研究方向做出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創性工作,尤其在波長尺度以及亞(ya) 波長尺度的激光器的設計以及製備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2005年至今,共發表第一作者SCI文章17篇,合作發表SCI文章9篇,以及EI收錄文章13篇,並有多篇文章被科學傳(chuan) 媒如Nature Photonics,Laser Focus World 轉載並作專(zhuan) 門評論。合著專(zhuan) 著兩(liang) 部,分別為(wei) “Bentham”和“WoodHead”出版社邀稿。
謝亮(中國科學院半導體(ti) 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ti) 研究所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2年畢業(ye) 於(yu) 蘭(lan) 州大學並於(yu) 1998年獲博士學位;1999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半導體(ti) 研究所博士後工作站;2001年至今在中科院半導體(ti) 所工作,現任中科院半導體(ti) 所研究員。中科院半導體(ti) 所河南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是高速光電子器件及光模塊的研製、光通信及光纖傳(chuan) 感技術。近年來開展了光電子器件及芯片建模仿真與(yu) 測試研究,高速光通信用收發模塊及RoF(光載無線通信係統)器件的研製,麵向寬帶光纖通信及無線通信的毫米波產(chan) 生與(yu) 處理技術,基於(yu) 光電子器件的光纖傳(chuan) 感器(氣體(ti) 傳(chuan) 感器、位移傳(chuan) 感器和超聲定位傳(chuan) 感器等)及傳(chuan) 感網絡的研究工作。主持、參與(yu) 承擔了“863”項目,“973”項目,重大儀(yi) 器專(zhuan)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nei) 的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榮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兩(liang) 項電子行業(ye) 標準,編寫(xie) 了6項高速激光器產(chan) 品詳細規範;任職以來發表SCI論文50餘(yu) 篇,授權專(zhuan) 利10餘(yu) 項。實驗室現有包括研究員、副研究員、工程師、博士後、博士等在內(nei) 研究人員10人。實驗室具備完善且先進的光電測試以及封裝設備。多項成果通過授權轉讓、技術合作、聯合實驗室等形式成功地轉移轉化,技術成果轉化收益過千萬(wan) 人民幣。
賈誌偉(wei) (太原理工大學)
Email:jiazhiwei@tyut.edu.cn
聯係電話:18636194800
楊成奧(中國科學院半導體(ti) 研究所)
Email:yangchengao@semi.ac.cn
聯係電話:15726658169
半導體(ti) 激光器
電子集成器件
集成調製器件
光電探測器
投稿須知:
1. 論壇接受口頭報告和張貼報告投稿。報告投稿截止日期:6月1日(或額滿即止),參會(hui) 注冊(ce) 截止日期:6月17日(或額滿即止);
2. 張貼報告需要參會(hui) 代表使用背膠紙噴繪(彩色或黑白)在會(hui) 議現場指定位置張貼,張貼報告尺寸統一為(wei) 寬度0.8 m,高度1.4 m。(張貼報告的製作模板請至“投稿係統”內(nei) 下載)
投稿係統:
https://lmn2024.huicekeji.com/UserCentral/index/login
大會(hui) 網址:
www.world-laserconference.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