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能有多大的能量?它可以將堅硬的金屬輕鬆切割,加工成形狀各異的零部件。這束光正是激光。它被譽為(wei) " 最快的刀 "" 最準的尺 "" 最亮的光 ",是先進製造的關(guan) 鍵智能技術,也是新質生產(chan) 力的典型代表。
前不久,由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江蘇省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 " 才聚激光 智造未來 " 首屆長三角激光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論壇舉(ju) 行。會(hui) 上長三角激光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聯盟成立,賦能未來,與(yu) 光同行。眼下,作為(wei) 聯盟橋梁的江蘇省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先進激光技術研究所(原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 " 激光所 "),正在為(wei) 各方 " 合夥(huo) 人 " 搭建平台,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
取得一係列重大成果
突破 " 卡脖子 " 技術展現硬核實力
一台小小的移動增材設備,在修複作業(ye) 中有多大用處?"3D 打印 " 是增材製造技術的一種俗稱。增材製造以數字模型為(wei) 基礎,通過將材料逐層堆積製造零件或實物,是一種 " 自下而上 " 的製造方法。
2023 年,激光所的移動式增材製造與(yu) 修複再製造裝備,跨越數千公裏到達雲(yun) 南,為(wei) 一座水電站的水輪機 " 執行 " 修複任務。在常年作業(ye) 中,水輪機中沉積的泥沙對機器造成了磨損,水輪機體(ti) 積很大,運輸困難,把移動修複設備帶到現場就能完成修複,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激光所在國產(chan) 飛機的製造中也展現了硬核實力。激光所主導研究的項目成果 " 雙光束雙側(ce) 同步焊接技術 " 成功應用於(yu) 某飛機機身壁板結構。
通常,製造飛行器的材料一般是鋁合金、鎂合金等輕質材料,但在焊接過程中容易出現氣孔和裂紋,焊接後應力大、變形難以控製。激光所通過雙光束雙側(ce) 同步焊接技術,改善了長焊縫的焊接接頭變形問題,並提高了強度、更具柔性化,為(wei) 飛機打造了一副 " 好身板 "。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三年,激光所在大氣汙染激光雷達用新型光源、移動式增材製造與(yu) 修複再製造工藝與(yu) 裝備、高效率激光衝(chong) 擊強化核心光源與(yu) 裝備等多個(ge) 項目取得了重大成果,解決(jue) 了多項 " 卡脖子 " 的關(guan) 鍵技術難題,實現了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核心技術與(yu) 部件的自主可控。
實現一場 " 雙向奔赴 "
已累計培育孵化高科技企業(ye) 60 餘(yu) 家
除了滿足國家重大需求外,激光所還致力於(yu) 為(wei) 企業(ye) 創新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進行企業(ye) 孵化。激光所所長周軍(jun) 介紹,截至目前,累計培育孵化高科技企業(ye) 60 餘(yu) 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ye) 21 家,規上企業(ye) 6 家,省級專(zhuan) 精特新 2 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 2 家)。多家企業(ye) 獲得社會(hui) 資本融資超過 8 億(yi) 元,科技與(yu) 資本的有效融合,助推一批企業(ye) 取得快速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成功孵化的企業(ye) 基本都落戶於(yu) 南京經開區,這也是激光所與(yu) 南京經開區的一場 " 雙向奔赴 "。
周軍(jun) 回憶,2013 年 11 月激光所正式成立,從(cong) 一開始的洽談到最後落地,南京經開區誠意滿滿," 當時我們(men) 也是在各地調研考察,在長三角有幾個(ge) 備選,經開區的領導多次帶著政策上門,讓我們(men) 很感動。"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在激光所十餘(yu) 年的建設、發展與(yu) 運營中,經開區管委會(hui) 除了在研發場地、研發資金、人才政策等方麵給予大力支持外,還在新技術和新產(chan) 品的應用場景對接方麵給予幫助,全麵賦能激光所發展。" 正是這些條件的‘合力’,讓研究所逐步壯大,並實現了自主運營發展。" 周軍(jun) 說。
成立一個(ge) 產(chan) 業(ye) 聯盟
為(wei) " 合夥(huo) 人 " 搭建平台促進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實驗室中,激光所智能光電探測與(yu) 成像研發中心主任王建磊穿著實驗服,正在進行激光測試。2019 年他初到激光所時,還有些迷茫。" 產(chan) 業(ye) 需求與(yu) 創新資源兩(liang) 頭‘對不上’,是科創發展的‘老大難’問題。" 如今,已經在激光所工作 5 年的王建磊逐漸找到了答案,他說:" 以需求為(wei) 導向,再找科研方向,這對我影響非常大。現在我們(men) 的研發方向,與(yu) 企業(ye) 需求、當地政策相結合,三方形成合力,這樣能夠讓科研成果更精準更快速實現轉化。"
前不久,首屆長三角激光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論壇舉(ju) 行,論壇上成立了由長三角國創中心牽頭發起的長三角激光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聯盟。聯盟將進一步吸引並集聚三省一市激光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資源,打造各方共同參與(yu) 、相互協同、高效協作、互利共贏的創新平台,通過組織激光領域關(guan) 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guan) ,推動重大成果轉化、孵化與(yu) 產(chan) 業(ye) 化。
" 激光所在聯盟中就像是一座橋梁,為(wei) 各方‘合夥(huo) 人’搭建平台,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 周軍(jun) 表示,希望通過這個(ge) 聯盟把激光和光電行業(ye) 具有優(you) 勢的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ye) 內(nei) 的龍頭企業(ye) 結合起來,搭建一個(ge) 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長三角國創中心也會(hui) 以一定的資金來支持科研成果轉化。" 目前已經有一些項目在和南京大學、複旦大學等高校洽談對接中 ",周軍(jun) 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