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激光行業(ye) 迎來了幾起並購、解約和重整的重磅事件。
其中,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和淩雲(yun) 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繼宣布重大海外並購計劃——長飛光纖宣布收購兩(liang) 家激光公司,以拓展激光市場;而淩雲(yun) 光則以1.03億(yi) 歐元收購JAI,加速國際化進程。然而,銳科激光的重要客戶武漢領創智能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則因資金問題啟動破產(chan) 重整程序,還有長盈通與(yu) 長飛光纖解除合作協議,德龍激光跨國並購失敗。這些事件也預示著,2024年,激光行業(ye) 洗牌還在“加速進行時”。長飛光纖4.49億(yi) 收購兩(liang) 公司,
拓展激光版圖
11月10日晚,長飛光纖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斥資約4.49億元人民幣,收購全球領先的激光技術公司El.En.在中國的兩家公司——奔騰激光和Cutlite的控股權。其中,長飛光纖將出資2.99億元人民幣收購奔騰激光59.18%的股權,同時出資約1.5億元人民幣收購Cutlite 70.06%的股權。 此次並購是長飛光纖進一步完善海外激光器產業布局的重要舉措。El.En.是一家在意大利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激光技術公司,其產品廣泛應用於工業、醫療、美容和科研領域。而奔騰激光和Cutlite作為El.En.在中國的子公司,同樣在激光技術領域具有不俗的實力和市場份額。 通過並購,長飛光纖將獲得先進的激光技術和市場資源,增強其在全球激光設備市場的競爭力。資料顯示,長飛光纖旗下的長飛光坊在工業激光器領域擁有產業鏈垂直整合優勢和領先技術實力。2023年,長飛光坊銷售規模實現快速增長,2024年上半年也拓展了激光裝備市場,實現了產業鏈的進一步延伸。長飛光纖表示,通過收購這兩家公司,將進一步拓展其在激光領域的業務布局,鞏固長飛光纖在激光產業鏈中的地位,為其多元化戰略提供有力支撐,增強公司在全球激光設備市場的競爭力。同時,標的公司業務與公司現有的工業激光器業務處於同一產業鏈中,能實現較好的協同效應,有助於提升公司整體業績。淩雲(yun) 光1.03億(yi) 歐元海外並購,
出海進程加速
在激光行業並購潮中,另一家知名企業淩雲光也宣布了重大並購計劃。 11月13日晚間,淩雲光公告稱,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北京淩雲光和全資孫公司新加坡淩雲光以現金形式收購JAI GROUP HOLDING ApS控製的JAI 99.95%股權,交易對價預計為1.03億歐元。此次收購包括JAI及其子公司(不包含JAI Aviation ApS及JAI Inc.)的所有工業相機業務。淩雲光是可配置視覺係統、智能視覺裝備與核心視覺器件的專業供應商,是我國較早進入機器視覺領域的企業之一。JAI主要從事工業麵陣掃描和線陣掃描相機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在歐、美、日等市場具有較好的市場占有率與客戶口碑。通過此次收購,淩雲光將借力打開出海新局麵。借助JAI在全球範圍內的營銷網絡布局和良好的客戶基礎與市場口碑,淩雲光可大幅提升在海外市場的拓展能力和區域服務優勢,加速現有業務國際化。同時,淩雲光也將帶動JAI產品在國內市場的更好拓展,實現雙向賦能、加快發展。 據了解,近年來,淩雲光海外業務收入不斷增長,成為業績重要增長極。今年上半年,淩雲光海外業務收入超過1億元,同比增長10%。公司陸續拓展歐洲、南美、北美等地,通過建立辦事處直銷及當地優質代理商等方式相結合,積極構建海外營銷網絡。與此同時,激光行業內的另一則並購取消的消息也引起了廣泛關注。10月18日,武漢長盈通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一則《<框架合作協議(2022-2025)>解除協議書》。此前,雙方簽訂的《框架合作協議(2022-2025)》約定,2022-2025年長盈通從長飛光纖年度采購的繞環用保偏光纖的用量不低於5.33A公裏。然而,由於2023年度采用長飛光纖繞環的光纖環訂單有所減少,采購量未達到框架協議約定,因此確認履約保證金損失500萬元。長盈通認為,由於特種光纖是備貨式生產,而采購長飛光纖的成本遠高於自產光纖,如果仍然按照框架協議執行采購計劃則對利潤影響較大。同時,也占用公司流動資金,增大公司經營風險。因此,雙方經友好協商擬簽訂解除協議,長盈通不再履行保偏光纖提貨責任並向長飛光纖承擔共計1500萬元的違約賠償責任。經長盈通初步測算,本次簽署解除協議將導致2024年利潤總額減少900萬元。但公司也表示,後續將進一步加強產品研發,擴大產品線及應用範圍,持續拓展市場,加大自產光纖的生產及銷售規模,控製成本,提高收益。 武漢領創激光麵臨(lin) 破產(chan) 重整,
行業(ye) 洗牌加速
近日,銳科激光發布了一則關於其重要客戶——武漢領創智能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擬啟動破產重整的通知公告。公告顯示,銳科激光於2024年11月8日正式收到了武漢領創的母公司滄州領創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通知,由於資金問題,滄州領創及其子公司武漢領創已基本停產,並決定啟動破產重整程序。 據悉,武漢領創成立於2020年1月9日,曾以其專注於高功率激光成套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而備受矚目。武漢領創曾擁有三大生產基地,蘇州基地、滄州基地、華中基地,廠房總占地麵積達80000多平方米,在全球設置30餘個辦事處。其主營業務涵蓋了平麵激光切割機、激光切管機、激光焊接機以及三維激光等智能激光裝備的研發和生產。分析人士稱,武漢領創的破產重整,不僅凸顯了當前經濟環境下高新技術企業的資金壓力和生存挑戰,更提醒了業內企業,創新並非成功的唯一要素,還需要具備強大的市場開拓能力、資金運作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此外,德龍激光跨國收購的失敗也為行業增添了一份不確定性。據悉,德龍激光曾計劃購買康寧國際持有的Corning Laser Technologies GmbH 100%股權及部分資產,但終因未能獲得相關政府審批結果而終止收購。 之後,德龍激光公告稱,公司此前擬購買康寧國際持有的Corning Laser Technologies GmbH(簡稱“德國康寧激光”)100%股權及部分資產,但已與交易對手方簽署終止收購的協議。 德龍激光表示,自公司首次公告本次收購事項以來,各方均積極推進相關政府機構審批或備案相關工作,但截至目前尚未獲得相關政府審批結果,也無法預計何時或能否通過審批。為避免長時間的不確定性給雙方業務、經營帶來潛在負麵影響,經公司審慎研究並與交易對手方協商一致,決定終止收購。此次收購失敗增加了激光行業的不確定性。一方麵,顯示出跨國並購麵臨的複雜性和風險;另一方麵,也提醒企業在進行並購重組時需要更加謹慎和周全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