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傳(chuan) 感器製造商中國禾賽集團(HSAI)宣布,計劃在明年將其關(guan) 鍵產(chan) 品的價(jia) 格下調一半,這或將推動該技術在電動汽車中得到更廣泛的采用。
“我們(men) 正在邁向一個(ge) 階段,每年銷售的數百萬(wan) 輛汽車都配備了激光雷達。”禾賽集團首席執行官李一帆說。
他補充說,價(jia) 格減半將使激光雷達的使用變得更具吸引力,對價(jia) 格低於(yu) 15萬(wan) 元人民幣(2萬(wan) 美元)的廉價(jia) 電動汽車也是如此。
李一帆還表示,對價(jia) 格高於(yu) 2萬(wan) 美元價(jia) 格的電動汽車,激光雷達技術的采用率可能會(hui) 躍升至40%。相比之下,根據汽車零部件交易平台蓋世汽車網的數據,目前中國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增長率約為(wei) 24%。
激光雷達使用激光生成車輛周圍環境的三維圖像,幫助車輛繞過障礙物。這些傳(chuan) 感器是汽車製造商正在開發的許多自動駕駛係統的關(guan) 鍵組件。
“我們(men) 應該將此視為(wei) 激光雷達作為(wei) 電動汽車標準安全部件的普及。”李說,並將其用途比作安全氣囊和安全帶。
禾賽用於(yu) 高級駕駛輔助係統(ADAS)的下一代激光雷達產(chan) 品ATX將於(yu) 明年以低於(yu) 200美元的價(jia) 格出售,僅(jin) 為(wei) 目前AT128型號價(jia) 格的一半。禾賽科技稱ATX是基於(yu) 第四代芯片架構的超廣角遠距激光雷達,其麵向L2+智能駕駛應用,預計於(yu) 2025年Q1開始規模量產(chan) 。
“並不是指禾賽所有的產(chan) 品價(jia) 格都會(hui) 降低一半,也並非適用於(yu) 所有的業(ye) 務。”李一帆補充說,降價(jia) 將通過使用自主研發的芯片來運行激光雷達傳(chuan) 感器並提高工廠開工率來實現。
李一帆是在禾賽集團公布2024年三季度財報後發表上述言論的。李一帆表示,他預計禾賽在第三季度淨虧(kui) 損7040萬(wan) 元人民幣(970萬(wan) 美元)後,將在四季度實現收支平衡。
財報公布後,禾賽集團的股價(jia) 周二飆升了44%,市值約為(wei) 8.75億(yi) 美元。
在中國汽車製造商強勁需求的鼓舞下,這家成立10年的公司計劃明年將其杭州工廠的產(chan) 能增加一倍以上,達到150萬(wan) 台的滿負荷年產(chan) 能。
禾賽集團目前為(wei) 包括理想汽車(LI/02015)在內(nei) 的十幾家中國汽車製造商供貨,激光雷達銷量在第三季度增長了兩(liang) 倍多,達到近13萬(wan) 台。
禾賽首席財務官Andrew Fan同時表示,公司正在尋求全球擴張,並一直在與(yu) 外國汽車製造商進行討論。
當被問及禾賽如何應對因貿易緊張局勢加劇而破解進入美國和歐洲等市場的潛在進入壁壘時,李一帆說,禾賽正在“積極探索”在海外設立工廠的途徑。
“從(cong) 長遠來看,全球趨勢是像美國這樣的國家鼓勵我們(men) 在當地建立工廠並在當地創造就業(ye) 機會(hui) 。”李說。
電動車技術領導者特斯拉(TSLA)明顯避開了激光雷達技術。相反,它依靠攝像頭和人工智能來檢測其車輛周圍的危險。
禾賽集團於(yu) 2023年3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24年第三季度,禾賽科技實現營收5.4億(yi) 元人民幣超指引,同比增長21.1%;淨虧(kui) 損為(wei) 7040萬(wan) 人民幣,上年同期淨虧(kui) 損1.418億(yi) 元;激光雷達季度總交付量達134208台,同比大幅增長182.9% ;其中ADAS(高級駕駛輔助係統)產(chan) 品交付量為(wei) 129913台,同比增長220.0%;ADAS業(ye) 務和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業(ye) 務綜合毛利率為(wei) 47.7%,上年同期為(wei) 30.6%。
市場研究機構Yole Group公開發表的數據顯示,2023年車載激光雷達市場,中國廠商依然領跑全球,中國的激光雷達供應商合力拿下了全球84%的市場。排名前九的廠商分別為(wei) :禾賽科技(37%)、速騰聚創(Robosense,21%)、Seyond(圖達通Innovusion,19%)、Valeo(法雷奧,10%)、華為(wei) (6%)、Waymo(2%)、覽沃(Livox,1%)、Ouster(1%)和Luminar(1%)。其中前三廠商及第五和第八位的廠商均是中國廠商。
公開資料表明,理想汽車是禾賽科技的最大單一客戶,此外蔚來、小鵬、長安汽車、集度汽車、高合汽車、路特斯、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等都是禾賽科技的合作夥(huo) 伴。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