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訊 盡管目前最先進的光刻機已經可以用於(yu) 生產(chan) 2nm芯片,但科學家仍在持續探索以進一步提升光刻機的綜合性能,用於(yu) 產(chan) 生光源的激光器或成下一個(ge) 突破口。
近日,據Tom's Hardware報道,美國實驗室正在開發一種拍瓦(一種功率單位,表示10^15瓦特)級的大孔徑銩(BAT)激光器。據悉,這款激光器擁有將極紫外光刻(EUV)光源效率提高約10倍的能力,或有望取代當前EUV工具中使用的二氧化碳激光器。
圖源:LLNL
事實上,這則消息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個(ge) 月。當時美國勞倫(lun) 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在新聞稿中宣稱,由該機構牽頭的研究組織旨在為(wei) 極紫外 (EUV) 光刻技術的下一次發展奠定基礎,而其中關(guan) 鍵即是被稱作BAT激光器的驅動係統。
公開資料顯示,LLNL是美國著名國家實驗室之一,其最初成立於(yu) 1952年,目前隸屬於(yu) 美國能源部的國家核安全局(NNSA)。數十年來,其尖端激光、光學和等離子體(ti) 物理學研究在半導體(ti) 行業(ye) 用於(yu) 製造先進處理器的基礎科學中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
對於(yu) 這款尚在開發的新型BAT激光器,LLNL方麵表示,其能以更低的能耗製造芯片,並且可能會(hui) 催生出下一代“超越EUV”的光刻係統,借此係統生產(chan) 的芯片將會(hui) “更小、更強大”。
BAT激光器強大的關(guan) 鍵或許在於(yu) 其使用摻銩元素的氟化釔鋰作為(wei) 增益介質。據悉,通過該介質可以增加激光束的功率和強度。
“我們(men) 將在LLNL 建立第一台高功率、高重複率、約2微米的激光器,”LLNL等離子體(ti) 物理學家傑克遜·威廉姆斯表示:“BAT 激光器所實現的功能還將對高能量密度物理和慣性聚變能領域產(chan) 生重大影響。”
自誕生以來,半導體(ti) 行業(ye) 一直競相將盡可能多的集成電路和其他功能集成到一塊芯片中,使每一代微處理器變得更小但更強大。過去幾年,EUV 光刻技術占據了領先地位,其由二氧化碳脈衝(chong) 激光器驅動EUV光源,從(cong) 而將小至幾納米的微電路蝕刻到先進芯片和處理器上。
但目前LLNL的研究表明,BAT激光器的工作波長可以實現更高的等離子體(ti) 到EUV轉換效率。此外,與(yu) 基於(yu) 氣體(ti) 的二氧化碳激光裝置相比,BAT係統中使用的二極管泵浦固態技術可以提供更好的整體(ti) 電氣效率和熱管理。這意味著在半導體(ti) 生產(chan) 中實施BAT技術將有望減少大量能耗。
據Tom's Hardware援引市場調研機構 TechInsights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半導體(ti) 晶圓廠每年將消耗54000吉瓦(GW)的電力,超過新加坡或希臘的年消耗量。因此,預期半導體(ti) 行業(ye) 將尋找更節能的技術來為(wei) 未來的光刻係統提供動力。
(科創板日報 張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