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四路,武漢光穀電子工業(ye) 園內(nei) ,武漢光至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光至科技”)創始人黃誌華緊盯著屏幕上的參數曲線,他正帶領團隊攻堅今年重點研發的深紫外皮秒鎖頻激光器。
光至科技創始人黃誌華
“今年公司將重點突破光纖綠光、超快激光器及深紫外皮秒鎖頻光源等方向。”黃誌華介紹,光至科技正與(yu) 國內(nei) 知名研究所和高校合作,後續將開發用於(yu) 大科學裝置的複雜光源係統。與(yu) 此同時,位於(yu) 東(dong) 湖綜保區的光至科技全球總部及先進光源研發生產(chan) 基地即將拔地而起。“5月動工,年內(nei) 封頂!”這座總投資超8億(yi) 、一期建築麵積超4萬(wan) 平方米的基地,計劃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達產(chan) 後年產(chan) 量可達8-10萬(wan) 台激光器。
光至科技全球總部及先進光源研發生產(chan) 基地效果圖
這並非光至科技首次“提速”。自2018年紮根光穀以來,這家專(zhuan) 注於(yu) 服務精密製造先進光源研發與(yu) 生產(chan) 的公司近三年複合增長率超50%,去年研發投入占比達12%,產(chan) 品出口歐美、韓國、印度等十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
光至科技工業(ye) 激光器產(chan) 品
在光至科技展廳,一台高功率紫外脈衝(chong) 激光器引人駐足——它正是公司開拓鋰電池新工藝的“功臣”。這一設備插上電後就可以發射激光,一些激光設備廠商會(hui) 將此產(chan) 品集成到如激光切割機床等大設備中。
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急劇增加,對動力電池的生產(chan) 效率和精度都有了更高要求。光至科技打造了一套覆蓋極片模切、極片清洗、注液孔清洗、模組焊接、殼體(ti) 毛化和藍膜去除的全流程解決(jue) 方案,可有效提高鋰電池生產(chan) 效率和性能。
“從(cong) 方案設計到客戶認可,我們(men) 單個(ge) 產(chan) 品線打磨時間至少需要3年。”黃誌華坦言,他們(men) 研發的工業(ye) 激光器可實現7x24小時全天候無休作業(ye) ,滿足客戶對流水線上的激光產(chan) 品在可靠性、穩定性等方麵的要求。
光至科技研發人員正在進行技術測試
“我們(men) 的創業(ye) 是仰攻模式,六年時間剛從(cong) 小學生升入初中。”黃誌華用“學業(ye) ”比喻創業(ye) 曆程。這位清華博士在光穀集結團隊,曆經六年磨礪將光至科技發展為(wei) 近400人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陸續推出光纖MOPA、光纖連續和準連續、光纖綠光、固體(ti) 納秒和固體(ti) 超快等6條工業(ye) 激光器產(chan) 品線,目前正向裝置級複雜光源和消費級光源產(chan) 品方向拓展。
光至科技激光3D打印的動漫形象
“公司已經推出全係列3D打印激光器產(chan) 品,可在醫療假體(ti) 定製、精密模具和AI芯片散熱器件製造等領域形成產(chan) 業(ye) 化應用。”黃誌華說,公司激光3D打印呈現的哪吒、財神、古建築等複雜造型在今年春節期間引起廣泛關(guan) 注。隨著激光加工的普及,更多“硬核科技”將走進日常生活。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