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測試測量

采用LabVIEW的近紅外測量方案 (一)

星之球激光 來源:與(yu) 非網2012-02-09 我要評論(0 )   

近紅外譜區(1)是指位於(yu) 可見譜區與(yu) 中紅外譜區之間的一段電磁波譜,即介於(yu) 780-2526nm的光區。近紅外光譜(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可劃分為(wei) 短波長近紅外波段和...

近紅外譜區(1)是指位於(yu) 可見譜區與(yu) 中紅外譜區之間的一段電磁波譜,即介於(yu) 780-2526nm的光區。近紅外光譜(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可劃分為(wei) 短波長近紅外波段和長波長近紅外波段,其波段範圍分別為(wei) 780-1100nm和1100-2526nm。由於(yu) 頻率較高,NIR譜區分子對其吸收主要是分子振動的倍頻與(yu) 合頻吸收。NIRS分析技術是通過被分析物質中的含氫基團,如OH、CH、NH、SH、PH等在近紅外區域內(nei) 表現有特征吸收,利用計算機技術及化學計量學方法,對掃描測試樣品的光學數據進行一係列的分析處理,最後完成該樣品有關(guan) 成分的定量分析任務。由於(yu) 它具有不破壞樣品且快速、準確等優(you) 點,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譜分析技術 [2,3]。目前它在穀物檢測領域已有著廣泛的應用,如水分、蛋白、脂肪和纖維等指標的測定,近紅外檢測技術已經成為(wei) 了一種公認的標準檢測方法[4]。但是現有的近紅外光譜分析儀(yi) 器大多體(ti) 積龐大,價(jia) 格昂貴,不利於(yu) 現場分析;或者功能單一,不易擴展和維護。
虛擬儀(yi) 器[5]的概念,是美國國家儀(yi) 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簡稱NI)於(yu) 1986年提出的,它是在以計算機為(wei) 核心的硬件平台上,其功能由用戶設計和定義(yi) ,具有虛擬麵板,其測試功能由測試軟件實現的一種計算機儀(yi) 器係統。本文結合虛擬儀(yi) 器技術和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搭建了一個(ge) 快速無損檢測整粒小麥成分含量的係統。
基於(yu) 虛擬儀(yi) 器的近紅外整粒小麥成分測量係統主要包括儀(yi) 器軟、硬件和建模軟件。儀(yi) 器軟、硬件均采用模塊化設計。硬件模塊化主要由光路、檢測器及信號調理電路和虛擬儀(yi) 器的數據采集板卡組成;軟件模塊化主要由信號獲取模塊、I/O控製模塊、數據分析模塊、數據保存和顯示模塊組成。軟件平台采用的是圖形化的編程語言LabVIEW,建模采用逐步回歸分析[6]方法。
1.硬件設計
1.1光路設計
光源部分由14個(ge) 近紅外發光二極管(LED)組成,每個(ge) 發光二極管對應通過一個(ge) 波長位於(yu) 890nm~1050nm之間的近紅外窄帶幹涉濾光片,形成單色的近紅外光,近紅外光經菲涅爾透鏡匯聚到被測樣品上,在樣品中被散射吸收後,由檢測器接收,由於(yu) LED的電流決(jue) 定了它的光強,每支LED都有單獨可以調節的恒流電路,以保證光源的穩定。
窄帶幹涉濾光片的帶寬為(wei) 10nm,所使用的範圍為(wei) 890nm~1050nm。測量的時候,先用各個(ge) 波長依次照射樣本,得到各波長樣本的光譜數據,然後通過逐步回歸算法挑出對待測成分有顯著影響的波長。預測的時候,隻需將所挑出波長的吸光度帶入模型計算。

本係統采用單一的檢測器,將14個(ge) 波長的窄帶濾光片盡可能緊密地排布在圓形的支架上,在通過同樣電流的情況下LED在不同波長處的光強不同,因此,將LED發光較弱波長的濾光片(即波長與(yu) 890nm和940nm相差較大的濾光片)排布在接近圓心的位置,以增強有效光強。

菲涅爾透鏡的焦距是20mm,透鏡距離支架是40mm,距檢測器是20mm。菲涅爾透鏡、支架、檢測器垂直固定在通過它們(men) 中心的一條直線上。樣品池厚度為(wei) 20mm(扣除樣品池壁後),樣品池透光的兩(liang) 側(ce) 為(wei) 磨砂麵,以進一步增強光源的均勻性。樣品池在測量範圍內(nei) 對各個(ge) 波長近紅外的透過率近似一致。因此由樣品池引起的誤差對各個(ge) 波長來說近似一樣。
1.2光源部分電路設計
本係統的光源采用近紅外發光二極管,因為(wei) 其光強小,對樣品不會(hui) 造成損壞,適用於(yu) 無損檢測,且使用壽命達到十年以上。選用波長分別為(wei) 890nm、940nm,帶寬為(wei) 40nm~50nm。通過調整每支LED的電流,使各個(ge) 波長通過窄帶濾光片以後的光強近似一致。用電路控製LED輪流發光,以分時獲得樣品在單一波長下的光度值。為(wei) 保證LED的電流穩定可調,采用恒流源電路。
1.3信號轉換電路設計
檢測器選擇在短波近紅外區相應敏感的矽光電池。由於(yu) 光電池產(chan) 生的短路電流與(yu) 光強有良好的線性關(guan) 係,通過I/V轉換,可以得到提供AD轉換的電壓。由於(yu) 光源LED的發光角度較小,有較好的單向性,可近似於(yu) 平行光源。將LED放在菲涅爾透鏡的2倍焦距處,檢測器放在另一側(ce) 1倍焦距處,選用圓形的矽光電池,與(yu) 濾光片的排布相對。
光電池工作在零偏置即光伏模式,實現精確的線性工作。光電池偏置由運算放大器的虛地維持在零電位上,短路電流被轉換成電壓。切換增益電阻的開關(guan) 選擇小型5V繼電器,由數據采集卡中的I/O口通過一個(ge) 三極管來控製通斷,在測量空白光路的時候選擇較小電阻,測量樣品時,由於(yu) 樣品的吸收,光強較弱,選擇較大電阻,獲得較高的增益。
1.4數據采集卡
本係統采用的采集板為(wei) 微機係統的擴展卡形式,數據采集卡是NI公司的PCI-6040E,用到的還有它的附件CB-68LP,其中CB-68LP是用來將PCI卡上的引腳引到主機外麵方便連線的。
軟件設計
虛擬儀(yi) 器技術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計算機的硬/軟件資源,使本來需要硬件實現的技術軟件化(即虛擬化),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係統成本,增強係統的功能與(yu) 靈活性。基於(yu) 軟件在VI係統中的重要作用,美國NI公司提出了“軟件就是儀(yi) 器”的口號。本係統所用的程序模塊以及它們(men) 之間的層次關(guan) 係如下圖所示:

圖1 程序模塊及其層次關(guan) 係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