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纖光纜市場產(chan) 能過剩呈現惡性競爭(zheng) 局麵
2011年,中國光纖光纜市場仍然保持了很大幅度的增長,光纜產(chan) 量達到8000萬(wan) 芯公裏(保守估計),光纖產(chan) 量達到近1億(yi) 芯公裏,我國的光纖光纜及材料產(chan) 業(ye) 將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在2012年,預計將會(hui) 延續去年的增長勢頭,其主要動力來自全球各國家信息化戰略的實施,電信運營商和廣電運營商都在加大寬帶建設的力度。
2011年對於(yu) 國內(nei) 線纜企業(ye) 而言,仍是豐(feng) 收的一年。光網城市、寬帶提速、三網融合等戰略刺激了國內(nei) 線纜市場的需求,同時日本地震所產(chan) 生的產(chan) 業(ye) 效應也為(wei) 國內(nei) 線纜廠商帶來了較大的裨益,幾家中日合資光纖預製棒廠紛紛投入生產(chan) ,直接帶動了國內(nei) 自產(chan) 預製棒的產(chan) 能提升。
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nei) 光纜需求量約9800萬(wan) 芯公裏,與(yu) 2010年大體(ti) 持平,超出了此前業(ye) 界對於(yu) 2011年整年市場的預期。與(yu) 此同時,國內(nei) 幾家主要的線纜廠商已經成為(wei) 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前十的廠商。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國內(nei) 線纜產(chan) 業(ye) 高速發展背景下存在著巨大隱憂,嚴(yan) 重製約了國內(nei) 線纜產(chan) 業(ye) 公平、健康、可持續發展。光纖光纜上下遊產(chan) 業(ye) 的惡性循環愈演愈烈,在缺乏有效管控的背景下,供應商、電信運營商無休止地討價(jia) 還價(jia) ,這些都嚴(yan) 重影響了國家基礎網絡的質量,部分廠商亦喪(sang) 失了企業(ye) 的良知,各種劣質產(chan) 品開始充斥國內(nei) 的基礎網絡市場。
從(cong) 國內(nei) 光纖光纜的產(chan) 能來看,這幾年光纖光纜及材料價(jia) 格都在逐年降低,甚至出現銷售價(jia) 格低於(yu) 生產(chan) 成本的情況,一批中小規模的光纜企業(ye) 已經關(guan) 停並轉。但是仍然有部分企業(ye) 實施“做大做強”的戰略,通過兼並和擴產(chan) 等方式持續加大光纖光纜的產(chan) 能,致使產(chan) 能嚴(yan) 重超過了市場的需求,使市場處於(yu) 供大於(yu) 求狀態。林中指出:“產(chan) 能過剩是國內(nei) 線纜市場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產(chan) 能過剩所帶來的負麵影響還不僅(jin) 如此,國家通信光電纜產(chan) 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陳海燕指出,根據2011年對各線纜企業(ye) 的抽樣檢查情況來看,產(chan) 品質量的合格率不斷下降,產(chan) 品的穩定性不高,最嚴(yan) 重的問題在於(yu) 光纜的滲水問題。
自1992年以來,國內(nei) 線纜的質量在逐年下降,線纜的質量問題導致基礎網絡的壽命縮短,同時線纜在網期間的質量也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線纜在國家網絡中的位置,就如同人體(ti) 的神經係統,如果人所有的神經係統每三五年就要更換一次,人也就不用活了”。“國內(nei) 很多線纜企業(ye) ,甚至在光纜生產(chan) 過程中都加入了再生料,且呈現常態化,現在不使用再生料反而是不正常現象,隻有少量出口的線纜產(chan) 品不采用再生料。”
今年以來,國家層麵一直呼籲要加強產(chan) 品的質量控製,其中國內(nei) 線纜行業(ye) 的質量問題非常突出。低價(jia) 競爭(zheng) 、低價(jia) 中標的市場環境,讓整個(ge) 線纜行業(ye) 的發展處於(yu) 陰霾之中。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中國市場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線纜回收產(chan) 業(ye) 鏈,將國外退役的電纜收購回來,加一部分材料,就用來製作電纜,其質量可想而知。而這種現象也嚴(yan) 重影響到了光纖光纜的上遊產(chan) 業(ye) ,原材料供應商對此也是怨聲載道,“由於(yu) 產(chan) 品質量要求越來越低,國內(nei) 市場銷售3~5噸原材料所獲的收益,甚至都不足出口1噸的收益高”。
在惡劣的產(chan) 業(ye) 環境之下,國內(nei) 線纜市場的競爭(zheng) 格局也出現了扭曲的現象。在光纖光纜行業(ye) 發展的近十年中,有一些以產(chan) 品質量過硬而知名的企業(ye) ,在低價(jia) 競爭(zheng) 的環境中無法生存下去,最終走向了被兼並或破產(chan) 的地步。市場中“劣勝優(you) 汰”的現象已經出現,整個(ge) 線纜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亮起紅燈。由於(yu) 運營商“反向競拍”、“最低價(jia) 中標”的政策,同時廠家又采用了惡性“價(jia) 格戰”的方針,使光纜價(jia) 格持續走低。與(yu) 此同時,部分企業(ye) 采用降低光纜原材料質量的手段,相關(guan) 部門及運營商在采購過程中又沒有對質量問題給予足夠重視,使得質量低劣的光纜產(chan) 品“享受”著高水準的價(jia) 格利潤。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線纜室主任劉紅峰指出,在當前的這種集采體(ti) 製下,線纜供貨商在參與(yu) 投標時,為(wei) 保證處於(yu) 一類供應商的位置(二類供應商的份額會(hui) 比一類供應商少20%),不得不降低報價(jia) ,而後期技術人員為(wei) 保證利潤,隻能采用更換材料的方式,而下一年,運營商的集采標準又會(hui) 在此基礎上繼續下調,尤其是價(jia) 格參數。
材料的質量是決(jue) 定光纜使用壽命主要原因之一。普遍企業(ye) 使用了摻有再生料的材料,這些產(chan) 品長時間後可能出現開裂等問題,對光纜線路的可靠性會(hui) 造成危害,不僅(jin) 影響通信網絡壽命,也會(hui) 影響企業(ye) 品牌。
影響產(chan) 品質量的原因還涉及很多方麵,包括企業(ye) 工藝不穩定,質量管理體(ti) 係不完善等。工藝方麵,由於(yu) 運營商采購標準不同和時間經常變化,光纜廠商又是以銷定產(chan) ,生產(chan) 管理變化大,生產(chan) 設備控製參數經常處於(yu) 變化之中,狀態不是很穩定。有的廠家管理不嚴(yan) 又沒有進行很好地調試,致使生產(chan) 出的產(chan) 品的質量波動很大甚至不合格。材料廠家也因價(jia) 格競爭(zheng) 技術參數經常波動,但相應的光纜生產(chan) 工藝並沒有很好地根據材料變化進行參數調整,故光纜產(chan) 品的質量沒有保證。
管理層麵,有些廠家沒有材料檢測設備,有的廠家采購了檢測試驗設備之後也沒有重新標定、檢修,根本無法正常發揮功能,隻是應付檢查的擺設。
“最低價(jia) 中標”加速環境惡化
在當前的產(chan) 業(ye) 格局下,運營商的集采機製無疑使惡性競爭(zheng) 的格局愈演愈烈。多位專(zhuan) 家提及去年中國移動的一次線纜集采,其最終的集采價(jia) 格遠低於(yu) 線纜的成本價(jia) ,長此以往,線纜市場將難以穩定發展。劉紅峰透露,在這樣低價(jia) 格的集采環境下,運營商心裏也沒底,如此低的價(jia) 格,究竟有沒有問題?使用的設備能否達到實際使用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yu) 光纖的質量問題日益嚴(yan) 重,國內(nei) 比較冷靜的運營商開始重視質量,如中國電信在廣州建立了質量檢測中心,江蘇也正在建設質量檢測實驗室。每批采購的線纜產(chan) 品,都要進入實驗室檢驗,質量合格才可以,產(chan) 品不合格的廠商將降低其采購份額,重要工程亦將不允許其參與(yu) 。
反向投標、最低價(jia) 中標也涉及到了國家的相關(guan) 政策,每年對於(yu) 三大運營商的考核中都會(hui) 涉及采購所節省的成本,不同運營商之間還有對比。他認為(wei) ,“市場經濟不是省錢的問題,而是如何使性價(jia) 比更高,國家應取消對國有企業(ye) 類似的考核指標”。招標過程中,運營商理應按照“惡性競標出局、最低價(jia) 出局、保持平均”的策略,而目前的招標政策則鼓勵反向投標,促使劣勝優(you) 汰。
不僅(jin) 如此,在運營商的集采中,有些運營商的采購人員為(wei) 了業(ye) 績合法化,要求降低線纜國標的技術要求,同時也有些標準製定單位迎合低價(jia) 招標,不顧國家利益,降低國標的技術要求。
低標準會(hui) 使劣質產(chan) 品橫行,降低光纜線路使用壽命,造成網絡事故,將會(hui) 毀掉我們(men) 線纜行業(ye) ,應該引起我們(men) 行業(ye) 高度重視。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