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實現光纖固定連接主要有熔接接續和機械接續兩(liang) 種方式。與(yu) 電弧放電的熔接方式不同,機械接續是把兩(liang) 根處理好端麵的光纖固定在高精度V形槽中,通過外徑對準的方式實現光纖纖芯的對接,同時利用V形槽內(nei) 的光纖匹配液填充光纖切割不平整所形成的端麵間隙,這一過程完全無源,因此被稱為(wei) 冷接。作為(wei) 一種低成本的接續方式,機械接續技術在網絡建設和維護中有一定的適用性。
1 機械接續的性能
影響光纖接續插入損耗的主要因素是端麵的切割質量和纖芯的對準誤差。熔接接續和機械接續在纖芯對準方麵有很大差別,熔接設備通過纖芯成像實現高精度對準,機械接續則主要取決(jue) 於(yu) 光纖外徑的不圓度偏差以及纖芯/包層的同心度誤差。早期,由於(yu) 熔接方式的插入損耗指標(0.05dB)明顯優(you) 於(yu) 機械接續方式(0.2dB),非常適合當時大量建設的長途光纜對衰減的更高要求,從(cong) 而成為(wei) 光纖接續的主流手段。隨著光纖生產(chan) 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光纖外徑的標準差(平均值125mm ±0.3 μm)和纖芯/包層同心度誤差(平均值為(wei) 0.1 μm)均遠遠優(you) 於(yu) ITU-T建議書(shu) 中的最大值規定(分別為(wei) ±2 μm和1 μm)。此外,一些光纖機械接續產(chan) 品的V形槽對準部件采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延展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光纖外徑誤差(包括光纖自身尺寸以及光纖表麵附著汙物所造成的誤差)對接續損耗的影響。例如,3M公司的Fibrlok II光纖機械接續子的插入損耗平均值僅(jin) 為(wei) 0.07 dB,達到了與(yu) 熔接基本相當的水平,其反射損耗也滿足光纖網絡傳(chuan) 輸各類信號的要求。
由於(yu) 不同廠商的光纖機械接續產(chan) 品的結構設計和核心技術不同,因此在性能和操作方式上有較大的區別。在選擇光纖機械接續產(chan) 品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ge) 方麵:光纖對準核心器件的可靠性和抗拉力(直接影響接續損耗的大小);工具的投資及維護需求、輕便性、環境適應性、穩定性及安裝的便利性等。
2 機械接續的特點
與(yu) 熔接接續方式相比,機械接續方式具有以下特點:
(1)工具簡單小巧,無需電源,工作環境溫度範圍寬,適合在各種環境下操作;
(2)操作簡單,對操作人員的技能要求低,無需特別培訓;
(3)購買(mai) 全套工具的成本約為(wei) 熔接方式全套工具成本的20%,除去光纖開剝及切割工具,機械接續的工具成本僅(jin) 為(wei) 光纖熔接機的約1%;
(4)采用結構簡單的機械壓接工具,可靠性高;
(5)機械接續前期準備工作簡單,無需熱縮保護,接續小芯數光纖每芯所用時間約為(wei) 熔接接續的58%。
此外,一般機械接續子在壓接完成後仍然可以開啟,這可以較大程度地提高接續效率。在大量操作實踐中發現,除去光纖切割質量的因素,機械接續損耗偏高絕大多數是由於(yu) 光纖沒有在V形槽中放置到位,端麵沒有緊密貼合。這時隻需開啟接續子,重新放置光纖,而無需重新處理光纖端麵。
3 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應用
在移動通信網絡中,機械接續主要適用於(yu) 以下場合。
(1)光纜的應急搶修。機械接續工具投資成本較低,可以大量配備,從(cong) 而提高反應速度和搶修效率;同時,機械接續的高靈活性和適應性,可以更全麵、有效地滿足線路搶修的要求。
(2)用戶接入光纜的建設及維護。用戶接入光纜一般長度較短,對於(yu) 損耗的要求相對較低,光纖接續點存在著芯數少且多點分散的特點,並且經常需要在高處、樓道內(nei) 狹小空間、現場取電不方便等場合施工,采用機械接續方式更靈活、高效。
(3)移動基站的光纖接入。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業(ye) 務的發展,越來越多新增和已有的移動基站將通過光纖接入,這種光纖一般芯數較少,而基站站址的分布具有點多、分散的特點,采用機械接續方式將有助於(yu) 降低施工及維護成本。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