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受傷(shang) 害的原因,可能是光化學反應(主要在紫外線波段),或熱效應(主要在紅外線區)。例如紅斑(曬斑)(Erythema)是表皮受傷(shang) 所致,有時真皮也有某種程度的傷(shang) 害,而這些傷(shang) 害源於(yu) 光化學引起的反應。如果了解其危險性,針對準分子(Excimer)的紫外線激光所需的保護皮膚措施,就容易規劃及執行。可見光與(yu) 紅外線激光束的照射,可能造成一級、二級和三級灼傷(shang) 。能引起嚴(yan) 重熱灼傷(shang) 的輻照度,也可能引燃紡織品,燒毀塑料製品傷(shang) 害的嚴(yan) 重程度,決(jue) 定於(yu) 照射時間的長度,以及激光光的透入深度。一般說來,若照射時間持續1秒鍾或更久,疼痛反應會(hui) 引起閃避動作,使受照部位離開光束,因而曝照時間會(hui) 隻有1秒鍾或更短。如果照射時間很短,10.6μm的高功率激光束不會(hui) 造成深部組織的灼傷(shang) ,因為(wei) 這個(ge) 波長的穿透深度很淺(約為(wei) 20μm),事實上不會(hui) 透過正常表皮角質層的厚度。二氧化碳激光對於(yu) 表皮的傷(shang) 害,是由於(yu) 從(cong) 角質層至更深處的熱傳(chuan) 導。但是,受到1064nm釹―雅克短脈波照射時,因為(wei) 它能穿過數mm而進入組織內(nei) ,所以剛超過灼傷(shang) 閾值的曝照量,就足以造成深而嚴(yan) 重的灼傷(shang) 。鈥-激光(2.1μm)、KTP倍頻激光(二倍頻的釹―雅克,532nm)或氬激光(488及514.5nm)造成的灼傷(shang) 深度,介於(yu) 二氧化碳與(yu) 釹―雅克之間聚焦後的手術激光光點,或光纖尖端密集的輻照度,是用來將組織汽化或剝離的,所以對於(yu) 焦點附近的皮膚極具危險性。反射後的激光束可能引燃衣物,造成皮膚的傷(shang) 害和悲劇性的後果。使皮膚受傷(shang) 的實際閾值,通常是數個(ge) J/cm^2之譜,而這個(ge) 程度的曝照量,不至於(yu) 發生在手術激光的焦點外。
激光的激發裝置所產(chan) 生未經放大的電磁輻射,會(hui) 由激光裝置的激光光出口(孔徑)(Aperture)或機殼的縫隙逸出。由於(yu) 其中可能有遊離輻射,如紫外線或X射線,所以可能引起傷(shang) 害,尤其是長期曝照之後的危險性更高。注意機殼的緊密程度,避免長期靠近可能有附加輻射之處,可以大幅減少發生這類危險的機會(hui)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