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光纖光纜

紐約時報:穀歌光纖項目或引發美國寬帶大戰

星之球激光 來源:紐約時報2013-05-09 我要評論(0 )   

美國喪(sang) 失領導地位 將近 20 年前, @Home Network 推出了一項服務,據稱是美國的第一份寬帶套餐。彼時, 1996 年的《電信法案》 (Telecommunications Act) 剛剛允許有線...

        美國喪(sang) 失領導地位

  將近20年前,@Home Network推出了一項服務,據稱是美國的第一份寬帶套餐。彼時,1996年的《電信法案》(Telecommunications Act)剛剛允許有線電視公司涉足這項業(ye) 務。@Home的這款服務當時麵向加州佛利蒙的居民提供,該公司聯合創始人米羅·梅丁(Melo Medin)至今記得當時的價(jia) 格:每月34.95美元,相當於(yu) 今天的51.85美元,便可享受最快高達10Mbps的網速。

  回憶這段往事,不免令人對美國網速的發展感到心酸:在@Home獲得第一位用戶整整17年後,美國堪薩斯城的居民通過當地有線電視公司時代華納購買(mai) 寬帶時,每個(ge) 月花46.90美元卻隻能得到3Mbps的速度,即使是55.40美元的頂級套餐也隻有15Mbps

  當時的美國是寬帶的領導者。可談到今時今日,梅丁卻不無惋惜地說,我覺得除了平庸外,沒什麽(me) 別的詞可以形容美國的寬帶。

  現在,梅丁正在美國多地領導穀歌的團隊部署1Gbps的超高速寬帶——相當於(yu) @Home當年10Mbps寬帶速度的100——堪薩斯城是第一個(ge) ,那裏的居民去年秋天就享受到了這種卓越的服務。

  美國當今的多數創新都仰仗寬帶網絡。然而寬帶卻似乎是信息經濟中,為(wei) 數不多的幾個(ge) 不遵守摩爾定律的領域。這個(ge) 定律以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的名字命名,意思是說:數字設備的力量每過幾年就會(hui) 翻番,不僅(jin) 大幅提升性能,價(jia) 格也會(hui) 極大地降低。

  網速正在成為(wei) 一種製約因素。梅丁說,這導致美國企業(ye) 處於(yu) 劣勢,穀歌也因此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新力。

 

  政府發展寬帶網絡

  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為(wei) 此下了很大力氣。2010年,美國聯邦政府推出了一項全國寬帶計劃的項目,承諾部署高速網絡,以可以接受的價(jia) 格為(wei) 美國1億(yi) 家庭提供100Mbps或更快的寬帶。

  奧巴馬政府第一任聯邦通訊委員會(hui) (FCC)主席的朱利葉斯·格納考斯基(Julius Genachowski)曾經對國會(hui) 說:坐以待斃是成功不了的,以現在的速度發展也難以成功。但多數美國人仍然行駛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慢車道上,遠遠落後於(yu) 時代前沿。最主要的障礙幾乎數年未變:缺乏競爭(zheng) 。

  上周,奧巴馬任命電信行業(ye) 元老級說客湯姆·維勒(Tom Wheeler)接替格納考斯基,出任FCC新一任主席。這份工作與(yu) 他多年來的經驗很相稱:要廣泛建設寬帶,就必須想辦法撼動把持美國高速互聯網行業(ye) 的寡頭。

  這項任務最近取得了進展。FCC指出,過去兩(liang) 年來,美國鋪設的光纖網絡超過了歐洲。根據市場研究公司Akamai的數據,美國的平均寬帶下載速度約為(wei) 7.4Mbps,大約是兩(liang) 年前的兩(liang) 倍。這也推動美國在全球的排名從(cong) 2009年的第22名上升到第8名。

 

  壟斷製約網速提升

  不過,美國的網速仍然落後於(yu) 世界領先水平,例如韓國、日本和瑞士。同樣重要的是,美國的寬帶資費也高於(yu) 多數發達國家,平均每#p#分頁標題#e#Mbps的價(jia) 格為(wei) 6.14美元。

  這無法反應數據傳(chuan) 輸的真實成本。梅丁創辦@Home時,互聯網數據傳(chuan) 輸的批發價(jia) 曾經高達每Mbps 1200美元,但現在早已降到1.57美元。價(jia) 格過高導致很多美國人放棄了更快的網速。雖然10Mbps已經覆蓋了全美90%的家庭,而100Mbps的網線覆蓋率也已經達到五分之四,但去年全美隻有28%的家庭購買(mai) 了速度超過6Mbps的寬帶。

  最令人擔憂的是,美國高速寬帶網絡已經被少數幾家公司壟斷,但他們(men) 卻沒有多少動力來擴大覆蓋率、改善網絡或降低售價(jia) 。

  根據FCC最近的計算,隻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美國家庭所處的區域擁有兩(liang) 條10Mbps以上的寬帶網絡。即使包括零星散落的無線服務,這一比例也不超過一半,更何況這類無線服務都要受製於(yu) 嚴(yan) 格的數據上限。

  這就意味著多數美國居民區和消費者都要受到寬帶壟斷者的製約。而壟斷者都擁有與(yu) 生俱來的特點:不願提供最佳、最廉價(jia) 的服務。相反,他們(men) 會(hui) 將速度作為(wei) 一種價(jia) 格歧視工具——哄騙那些想要使用高速網絡的人支付高價(jia) ,攫取更高的利潤。

 

  博弈後的合作

  布萊爾·萊文(Blair Levin)3年前曾經擔任FCC寬帶項目主管,目前就職於(yu) 智庫Aspen Institute。他發現,美國電信公司1990年代之所以沒有效仿有線電視公司的做法,投入巨資建設光纖網絡,是因為(wei) 他們(men) 認為(wei) DSL服務已經足夠。

  但超過3Mbps後,DSL便顯得有些力不從(cong) 心。Verizon的確上馬了光纖項目,投資了Fioses光纖網絡,建成時有望到達1700萬(wan) 家庭。但這隻是個(ge) 例外。

  由於(yu) 有線電視公司占據領導地位,而且一旦電信公司升級,他們(men) 也有能力反擊,所以電信公司建設更好的網絡沒有勝算。他說。他認為(wei) ,行業(ye) 重點通過既有網絡賺取利潤,而不會(hui) 投入太多資金展開擴張。有線電視和電信公司都通過這種豐(feng) 收戰略實現了很好的回報。雙方相安無事,而任何一方啟動升級周期,都將令雙方受損。

  這種經過博弈後製定的戰略似乎更像是合作,而不是競爭(zheng) 。2011年,Verizon試圖召集美國大型有線電視公司共同推廣彼此的服務——借助該公司的無線業(ye) 務來彌補有線電視公司的固網套餐。但由於(yu) 美國司法部的反對,這項計劃最終流產(chan) 。

  格納考斯基認為(wei) ,寬帶鋪設計劃已經回到正軌。例如,AT&T就宣布將向已經使用該公司服務的1億(yi) 用戶中的3300萬(wan) 提供U-verse服務。這一服務有一部分線路使用了光纖,號稱速度可以達到75Mbps

 

  借外力推動變革

  但要真正推動行業(ye) 的變革,恐怕還要借助穀歌這種外力。該公司稱,盡管其1Gbps的超高速寬帶計劃月租隻有70美元(包含電視套餐為(wei) 120美元),但卻可以實現盈利。這也將把美國的寬帶行業(ye) 推向全新的高度。該公司已經計劃將這項服務引入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和猶他州普洛佛市。而且,這一計劃已經引發了多米諾效應,吸引了一連串的投資計劃。

  因為(wei) 居住地所限而隻能使用1Mbps寬帶,將會(hui) 極大地抑製創新。長期關(guan) 注數字行業(ye) 創業(ye) 公司的投資人布拉德·菲爾德(Brad Feld)說。他特意在堪薩斯城首批接入穀歌寬帶項目的社區買(mai) 了一套房子,供有抱負的創業(ye) 者免費使用。我現在還不知道將會(hui) 出現哪些突破性的應用,但我期待著嚐試一些東(dong) 西,然後逐步探索潛力。

  包括田納西州的查特怒加市和西雅圖在內(nei) ,美國還有多座城市都開始啟動自己的Gbps級寬帶網絡計劃,有可能迫使占據主導地位的有線電視和電信公司作出響應。就在穀歌光纖項目在堪薩斯城投入運營後不久,時代華納也升級了全城的網速,首次在美國提供100Mbps的寬帶服務。穀歌上月宣布將在奧斯汀建設1Gbps寬帶時,AT&T也表示要跟進。

  但挑戰依然存在:壟斷者有著很強的自衛本能。而且,還有將近10個(ge) 州通過了限製市政府建設公共寬帶網絡的立法,阻止他們(men) 與(yu) 私有企業(ye) 競爭(zheng) 。南卡羅來納州今年就通過了這樣一項立法,喬(qiao) 治亞(ya) 州的類似立法提案也險些獲得通過。

  當然,這些立法的幕後支持者,顯然是有線電視和電信公司。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