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39.520, 0.72, 1.86%)(300024.SZ)日前發布財報顯示,今年1~9月份,該公司實現主營業(ye) 務收入8.29億(yi) 元,同比增長9.88%,歸屬於(yu) 母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同比增長30.36%達到1.53億(yi) 元。
該公司在其財報中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圍繞年度經營計劃,依托產(chan) 品、技術以及綜合實力的優(you) 勢繼續擴大市場,其中,新增訂單同比增長51%,公司業(ye) 務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前三季度新簽訂單約16億(yi) 元,同比增長51%。
這一良好勢頭正反映了眼下中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發展態勢。深圳機器人協會(hui) 會(hui) 長畢亞(ya) 雷甚至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稱,目前使用機器人的製造業(ye) 企業(ye) 正日益增多。
中國機器人網首席運營官趙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機器人主要分為(wei) 工業(ye) 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幾大類,其中在工業(ye) 機器人領域,中國每年的產(chan) 值規模在200億(yi) 左右。
本報記者采訪獲悉,就工業(ye) 機器人而言,目前出口的很少,主要供給國內(nei) 企業(ye) 用,主要用於(yu) 一些厚板焊接環節。2012年工業(ye) 機器人的銷量約2.64萬(wan) 台,如果把服務機器人加進來,數量要增到幾十萬(wan) 台。
畢亞(ya) 雷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稱,目前使用機器人的製造業(ye) 企業(ye) 正日益增多,“中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已經開始進入爆發式增長期”。據他介紹,在珠三角地區,機器人使用的年增速已達到30%到60%,尤其在裝配、點膠、搬運、焊接等工業(ye) 領域,不少製造企業(ye) 掀起了一股機器人使用熱潮。
2012年5月,國家工信部發布《智能製造裝備產(chan) 業(ye) “十二五”發展規劃》,機器人作為(wei) 智能製造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迎來其戰略性的發展契機。“十二五”相關(guan) 政策也逐步明確要對一些國產(chan) 的機器人扶持10家左右的廠家,包括機器人的產(chan) 業(ye) 園在全國也要找出3到5家重點扶持。
趙勇告訴本報記者,未來,建築、電子、機床上下料等行業(ye) ,都將是機器人的需求增長點,因為(wei) 機器人產(chan) 業(ye) 代表著製造業(ye) 的先進方向,保守估計“十二五”期間20%的增長沒問題。“各地建立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園,政府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因為(wei) 這個(ge) 產(chan) 業(ye) 有望成為(wei) 下一個(ge) 熱門板塊,政策的確也在向這方麵傾(qing) 斜。”他介紹,從(cong) 2011年開始,各地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園有遍地開花之勢。
不過,國內(nei) 機器人產(chan) 業(ye) 尤其工業(ye) 機器人領域,從(cong) 業(ye) 人數仍比較少,參與(yu) 進來的公司也不多。“現在這個(ge) 產(chan) 業(ye) 還處於(yu) 初期成長階段,雖然國內(nei) 有相關(guan) 企業(ye) 百把家,但從(cong) 公司規模,包括整個(ge) 企業(ye) 的研發、資金實力等比,還是小和散。”趙勇說,類似機器人這樣的,國內(nei) 也就三五家。
目前國內(nei) 所使用的機器人90%以上為(wei) 進口,中國的機器人市場由外企主導的基本麵仍沒有改變。“像一般的機器人,單台都是幾十萬(wan) 的價(jia) 格,稍微有個(ge) 幾十台上百台的庫存,很多企業(ye) 就受不了,根本沒實力去做,而且零配件也比較貴。”行業(ye) 人士稱。
趙勇分析,單從(cong) 組裝機器人看,門檻變得越來越低,“因為(wei) 目前核心零配件主要是國外采購,國內(nei) 企業(ye) 隻要加工一個(ge) 機械本體(ti) 即可”。在資金和人才方麵,中外企業(ye) 的差距並不大,甚至在政府補貼等方麵,國內(nei) 企業(ye) 更有優(you) 勢。
他也認為(wei) ,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確有一定的門檻,不僅(jin) 對企業(ye) 的資金有要求,技術也比較高。“技術水平上我們(men) 跟國外還是有一定差距,尤其研發能力,想要逾越國外,不是短期就能達到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