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光通信全產(chan) 業(ye) 都在競爭(zheng) 光纖光纜市場。國內(nei) 光纖光纜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史,大多數都是從(cong) 銅纜到光纜,從(cong) 光纜到光纖,從(cong) 光纖到光纖預製棒的一個(ge) 過程。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國光纖光纜廠商麵臨(lin) 的技術挑戰大於(yu) 市場挑戰,下一個(ge) 十年,技術挑戰的壓力仍在,但市場挑戰麵臨(lin) 的壓力將更大。
過去十多年,中國光纖光纜廠商麵臨(lin) 的情況是:當行業(ye) 繁榮時,發展特別快;當行業(ye) 陷入低迷,則麵臨(lin) 困難甚至危機。這一現象的背後所反映的,是中國光纖產(chan) 業(ye) 嚴(yan) 重缺乏核心技術。例如,2012年3月日本發生大地震,導致信越化工等光棒製造商減產(chan) ,中國光纖廠商因無法自產(chan) 光棒,隨之陷入尷尬的困境。
2012年之後中國光纖廠商痛定思痛,大力投資光纖預製棒的研發、技術引進工作,到目前為(wei) 止,已經有近十家廠商掌握了光纖預製棒的製造技術,光棒的產(chan) 能可以滿足國內(nei) 光纖拉絲(si) 需求。雖然今年中國發起的光棒反傾(qing) 銷讓業(ye) 界認識到光棒技術離國外還有較大差距,但總的來說,技術發展的前景可期,取得重大突破隻是時間問題。
從(cong) 市場表現來看,2009年中國發放3G牌照,中國掀起了新一輪網絡建設高潮。中國光纖光纜廠商沉寂多年後迅速崛起,產(chan) 銷均出現數倍的增長,到2013年,國產(chan) 光纖光纜已經占到超過70%的市場份額,整體(ti) 年產(chan) 能高達2.5億(yi) 芯公裏,可以滿足全世界的需求。市場需求刺激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導致國內(nei) 光纖光纜廠商麵臨(lin) 嚴(yan) 峻的產(chan) 能消化危機。
在這一波大躍進中,小型光纜廠被逐漸淘汰,市場份額迅速集中,領頭的幾大廠商均形成了光棒—光纖—光纜的全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優(you) 勢,同時還將優(you) 勢向ODN延伸。中國移動近期結束的史上最大規模光纖光纜集采就縮減了中標名單,據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會(hui) 仿效,這將進一步加劇光纖光纜市場的集中度。
光纖光纜廠商向下遊拓展ODN市場,與(yu) 傳(chuan) 統ODN廠商展開正麵競爭(zheng) ,這是另一個(ge) 新話題。光纖光纜產(chan) 業(ye) 鏈本身,已經形成全產(chan) 業(ye) 鏈高度競爭(zheng) 的發展態勢,廠商之間主要比拚的是規模經濟和成本控製能力。加上今後幾年市場需求不會(hui) 下滑,導致光纖產(chan) 能擴張的勢頭不可遏製。過剩的產(chan) 能如果無法消化,勢必引發行業(ye) 惡性競爭(zheng) 。
新的市場機遇緩和了這一局麵。從(cong) 2012年來,中國光纖光纜廠商紛紛推行“走出去”戰略,通過國際市場消化過剩產(chan) 能。這一戰略執行的最激進的是亨通光電,該公司提出的“555國際化戰略”,要在未來幾年擁有50%以上的國際市場、50%以上的國際資本和50%以上的國際化人才。2000年泡沫危機之時,產(chan) 能過剩的中國廠商沒有實力走出去,坐困國內(nei) 市場;隨著技術的進步,下一個(ge) 十年中國廠商已經有實力拓展國際市場,與(yu) 國外廠商同台競爭(zheng) ,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