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棒產(chan) 能過剩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增長方式不合理,在高度市場化的光纖行業(ye) ,技術門檻下降和投資過熱是造成產(chan) 能過剩的主要因素,隻能是通過行業(ye) 自律和市場機製來校正。
光棒和光纖的產(chan) 能過剩在表現上並不一致。光棒產(chan) 業(ye) 如同前些年的光纖產(chan) 業(ye) 一樣,需要政府出麵規範行業(ye) 秩序,保障公平的市場環境;同時由於(yu) 國產(chan) 光棒缺乏競爭(zheng) 力,更需要行業(ye) 領導廠商耗費巨資,在材料、氣體(ti) 、設備、拉絲(si) 技術等方麵長期投入研發,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部分領導廠商已經開始向上遊的材料、氣體(ti) 等領域進軍(jun) ,並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光纖領域,中國光纖廠商已經具備了和國際巨頭在國際市場一較高下的實力。目前中國光纖廠商在國內(nei) 市場的份額是70%,在海外市場的份額僅(jin) 有20%。中國光纖廠商已經在海外擁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發展空間巨大。人口密集的亞(ya) 太市場和巴西、俄羅斯、印度等新興(xing) 市場,都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歐美光纖光纜企業(ye) 沒有毛利30%就活不下去,中國企業(ye) 毛利普遍不到15%。這裏麵巨大的差距,既是中國光纖廠商需要追趕的目標,也是當前所具備的低成本競爭(zheng) 力。中國光纖“走出去”的口號已經喊了好幾年,此前國內(nei) 市場需求足夠大,導致步伐並不算快。隨著光纖產(chan) 能的進一步擴充,過剩的局麵已然形成,除了開拓通信之外的市場,“走出去”的步伐必須加快。中國光棒產(chan) 業(ye) 還有很大的利潤可挖,這將是支撐中國光纖廠商走向國際市場的關(guan) 鍵力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