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向製造領域的加快滲透,現代工業信息化發展已邁入發展智能製造的曆史新階段。為了緊抓這一發展機遇,在製造強國戰略的指導下,各領域企業間加快融合創新,推動生產管理方式、商業模式等方麵發生重大變革,一係列新模式、新業態、新特征日益凸顯。針對於此,本報告根據建立的國內智能製造動態監測信息庫,對當前國內智能製造發展特征進行了歸納總結,並對下一階段發展趨勢進行研判,提出了推進我國智能製造發展的策略建議。
一、發展現狀及特征
1、製造強國戰略出台並實施,各級地方政府積極推進地區規劃政策落實
我國製造業步入新常態下的攻堅階段,製造強國戰略開始推進實施。經過多年迅猛發展,我國已穩居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對全球製造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但隨著全球經濟結構深度調整,我國製造業麵臨“前後夾擊”的雙重挑戰。從國內來看,經濟發展正處於增速換檔和結構調整陣痛的關鍵節點,製造業潛在增長率趨於下降。總體來看,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以中高速、優結構、多挑戰、新動力為特征的新常態階段。5月8日,國務院出台製造強國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中國製造2025》,全麵部署推進製造強國戰略實施,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以《中國製造2025》為總綱,各地方陸續出台智能製造領域的扶持政策。在《中國製造2025》這一國家戰略的指導下,各級地方政府因地製宜,陸續出台相關行動計劃,全麵對接《中國製造2025》。江蘇、廣東、福建、四川、安徽等省份借助《中國製造2025》戰略支點,分別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廣東省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5~2025)》、《福建省實施<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中國製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以搶占未來產業競爭製高點,加快製造強省的建設步伐。佛山、南京等在國家製造強國戰略以及省級行動計劃的指導下,進一步分析產業特色,陸續製定與《中國製造2025》相銜接的製造業發展計劃,找準轉型升級基礎,引領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2、隨著互聯網技術及理念加快滲透,製造企業著手推動商業模式、組織方式等多方位轉型
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推廣普及,推動企業組織流程、商業模式創新。一是互聯網技術激發了用戶被擱置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企業傳統商業模式、組織架構難以維係,需要以用戶為導向、以需求為核心進行組織形式和經營策略變革。二是網絡化、扁平化、同步快速的信息傳遞方式將促進市場參與主體搜索、獲取、分享、溝通信息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充分發揮其自主經營、決策、分配等權利。三是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和快速迭代的特點,在其加速滲透的過程中,企業趨向於在短時間內以開放、合作、共享的創新模式,整合內外部資源,促進用戶深度參與、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高度協同,縮短產品研發周期,增強企業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
為了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需要,傳統製造企業開始著手推動商業模式、組織形式等變革。在商業模式變革方麵,海爾、美的等傳統家電製造企業積極改變行業傳統的以出售硬件終端賺取成本差價的商業模式,通過構建智能雲平台,發揮數據、交互、服務等方麵的優勢而獲得收益。新時達、武漢奮進等企業開始積極探索工業機器人領域服務模式的創新,以將工業機器人的相關服務成為一種獨立的商品形態。在組織形態創新方麵,海爾、華為、美的等企業已率先通過建立開放型小微經營體、協同化自決策機製股權激勵型合夥製等方式,推進企業組織模式去中心化變革,以充分調動各類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深度合作和迭代式創新,以迎接互聯網時代的挑戰。
3、麵對智能製造發展的迫切需求及市場空間,國內各領域企業紛紛進軍係統解決方案領域
國內智能製造改造需求迫切,係統解決方案市場需求廣闊。一是隨著國內勞動力人口逐漸減少以及勞動力成本的逐漸上升,企業迫切需要實施機器換人戰略,就工業機器人來看,2014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售同比增長了56%。二是互聯網時代,用戶需求日趨多樣化、定製化,企業訂單呈現出小型化、碎片化的發展趨勢,引進與應用智能製造係統解決方案已經成為企業滿足新時代發展需要的重要著力點。硬件+中間件+軟件的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明匠智能,營業收入呈逐年大幅提升趨勢,2013年營業收入僅為1412萬元,2014年達到4034萬元,同比增長185.7%,2015年全年營業收入有望實現200%以上的增長。
國內各領域企業紛紛投身行業係統解決方案領域,以提升智能製造安全可控程度。如沈陽新鬆機器人依托裝配型搬運機器人領域的優勢,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立體倉庫建設方案;鼎捷軟件憑借多年ERP服務經驗,將管理軟件與物聯網硬件融合,為大型或超大型企業提供係統解決方案;汽車行業零部件研發製造商無錫貝斯特已經能夠向市場提供汽車行業智能工廠建設係統解決方案等;深圳雷柏科技從2013年起將自身成熟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作為獨立業務對外提供,已在手機、導航儀、遙控器等領域發展數十家客戶;阿裏通過線下工廠數據化、工廠產能商品化的模式,從提供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演進為提供用戶深度參與、供應鏈高度協同、迭代式創新的製造智能化、柔性化、定製化解決方案。
二、下一階段趨勢預測
1、家電、汽車領域具有產品直接麵向消費者的先天優勢,互聯網化、智能化程度將逐漸提升
隨著互聯網技術及理念的加快滲透,企業價值鏈呈現出逆向互聯網化的趨勢,從消費者開始,到廣告營銷、零售、批發和分銷,再到生產製造,一直追溯到上遊原材料和生產裝備。汽車、家電領域的產品直接麵向最終消費者,通過互聯網技術及理念對行業進行升級改造具有先天優勢,互聯網化、智能化程度將逐漸提升。在汽車領域,百度已經實現無人駕駛汽車從研發到半封閉試驗與開放式高速測試,並有望在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投入使用。在家電領域,海爾、美的等企業開始積極布局構建智能家居生態係統,搶占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先機。
2、智能製造發展是一項複雜的係統性工程,企業間兼並與合作將更為活躍
智能製造發展具有複雜性、係統性,涉及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倉儲物流、市場營銷、售後服務、信息谘詢等各個價值鏈環節,涉及執行設備層、控製層、管理層、企業層、雲服務層、網絡層等企業係統架構,需要進行橫向集成、縱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單個企業很難滿足智能製造發展的需要。智能製造各領域企業間趨向於開展資本並購或戰略合作,實施開放式合作和協同創新,促進各類要素資源整合,推進前沿技術研發及創新成果轉化。
3、隨著計算成本的下降以及雲計算的大規模發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將更為廣泛
當前,人工智能以特定應用領域為主,實現了生物識別分析、智能算法等,而未來隨著運算能力、數據量的大幅提升,機器智能將從感知、記憶和存儲向認知與學習、決策與執行甚至獨立意識與創新創造進階。一是根據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芯片本身運算性能提升、單位運算成本指數級下降為人工智能加速發展提供可能。二是雲計算技術的發展解決了傳統串行架構不能同時處理多條並行數據的問題,提高了單位時間內的運算速度,進而為機器智能進階提供了必要條件。三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數據量呈現指數級增長,為利用大數據進行深度學習提供了可能,在大數據的支撐下,人工智能應用也將變得更加廣泛。
三、思考與建議
1、做好頂層設計,完善相關領域標準及基礎
加強統籌規劃,積極推進智能製造分行業、分領域相關規劃政策的盡快出台。分行業開展智能製造係統架構、參考模型、硬件設備等方麵標準的研製,製定重點行業的智能製造標準化戰略和標準化路線圖。加快寬帶網絡演進升級,推動下一代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物聯網、雲計算融合發展,加強對智能製造裝備的研發,提高自主可控能力。
2、擴寬資金渠道,促進核心技術研發及應用
充分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利用工業轉型升級專項、智能製造專項等現有資金渠道,加快核心關鍵信息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促進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工控係統等領域核心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發揮財政專項杠杆作用,吸收社會資金,研究探索投資基金市場化運行機製,重點關注支撐工業體係智能製造的軟硬件一體化係統解決方案。
3、依托相關聯盟,分行業打造試點示範工程
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充分發揮相關行業聯盟優勢,整合運用政、產、學、研、用等多方資源,提供需求調研、趨勢分析、產用對接、專業培訓、信息谘詢等共性支持和服務,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圍繞鋼鐵、石化、電子、汽車、家電、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開展智能製造優秀試點示範,充分發揮示範帶動效應,並培育發展一批行業係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打造係統化、市場化、可持續發展的智能製造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