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ye) 機器人的導入對象原來以汽車行業(ye) 等對生產(chan) 周期長的產(chan) 品進行製造的領域為(wei) 中心。但在電子行業(ye) 等生產(chan) 周期短、以數月為(wei) 單位更新換代的領域,受啟動準備時間及費用對效果比等因素的影響,機器人的導入卻不太順利。
此次的機器人還可用於(yu) 生產(chan) 周期短的產(chan) 品。這主要得益於(yu) 其所擁有的特點,比如機身與(yu) 控製器采用一體(ti) 設計,實現了如小型台車一樣的形態,設置及移設簡單;示教容易,可在很短的時間內(nei) 導入,等等。可用於(yu) 生產(chan) 周期短、尚未大幅自動化的電子行業(ye) 的組裝及檢查工序,以及機器人導入緩慢的全球中小企業(ye) 。
機器人機身具備從(cong) 身體(ti) 水平伸出的兩(liang) 根機械臂,兩(liang) 根機械臂成對工作。可設置在相當於(yu) 一名工人所占的空間內(nei) ,可代替實施工人用雙臂進行的作業(ye) 。另外還可與(yu) 工人共同作業(ye) ,當工人與(yu) 機器人發生碰撞時,可通過碰撞檢測功能停止機器人運轉。具體(ti) 操作時會(hui) 監控機械臂中內(nei) 置的電機所流過的電流,當檢測到異常值時,就會(hui) 判斷為(wei) 發生了碰撞,停止機械臂運轉。
在示教方法上,除了工人實際移動機器人的機械臂來教授的直接示教之外,還可利用平板電腦等來教授。
丹麥Universal Robots公司和美國Rethink Robotics公司等也推出了與(yu) 此次機器人一樣可與(yu) 工人協同工作、示教容易的機器人產(chan) 品。與(yu) 這些其他公司的產(chan) 品相比,此次的產(chan) 品“雖然為(wei) 水平多關(guan) 節,僅(jin) 限於(yu) 簡單動作,但生產(chan) 線上的簡單作業(ye) 也很多,有大量地方能夠使用”(川崎重工業(ye) )。
機器人的標準臂長為(wei) 760mm,重量為(wei) 90kg,最大可搬運重量為(wei) 單臂2kg。日本國內(nei) 售價(jia) 為(wei) 280萬(wan) 日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