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西北某靶場。搭載了激光瞄準裝置的某型火炮連續發射10發炮彈,發發命中。數據顯示,火炮從(cong) 瞄準到發射所用時間僅(jin) 為(wei) 原來的三分之一。這一“又快又準”戰績的創造者,是武漢軍(jun) 械士官學校教授程勇。
激光瞄準裝置是火炮武器的“眼睛”。長期以來,激光瞄準裝置使用前必須精心調試,戰場上炮彈發射因此總會(hui) “慢半拍”。為(wei) 攻克這一難題,程勇潛心鑽研,經 過5年刻苦攻關(guan) ,讓激光瞄準裝置在戰場上實現了“免調試”,把平均射擊準備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這一成果榮獲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軍(jun) 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程勇緊盯實戰需求搞科研。某型導彈彈頭處的紅外窗口是導彈的“眼睛”。導彈高速飛行時,紅外窗口時常因溫度過高而燒毀,致使導彈迷失方向。2004年, 程勇帶領團隊開始“啃”這塊“硬骨頭”。經過6年艱苦攻關(guan) ,某新型保護裝置研製成功,不僅(jin) 能經受高溫考驗,而且使導彈極限飛行速度提高近30%。該成果獲 軍(jun) 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30載不懈創新,程勇先後攻克製約戰鬥力生成的“瓶頸”10多項。與(yu) 此同時,他還傾(qing) 心教書(shu) 育人,完成《士官教育學》等重要課題,被評為(wei) 全軍(jun) 優(you) 秀教師。2010年,他被評為(wei) “全國優(you) 秀科技工作者”。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