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內(nei) 障激光乳化技術
(1)曆史:1988年開始研製,90年代初進入臨(lin) 床試驗階段;1997年國際上發表論文2篇,國內(nei) 尚屬空白。
(2)先行者:Daniel Eichenbaum醫師兼設計師;Jack dodic醫師最先應用YAG:YLF激光光導纖維發射到鏡麵,反射光用於(yu) 手術操作;Michoel Colvard醫師應用Er:YAG,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被水吸收,所以損傷(shang) 更小。
(3)手術技巧:類似於(yu) 超聲乳化。
(4)手術適應症(應用範圍)囊膜撕開,囊膜切除,晶體(ti) 核乳化,玻璃體(ti) 切除,鞏膜切開,虹膜根切。
(5)存在問題:對3+級以下核,目前看來與(yu) 傳(chuan) 統PHACO相似,對3+以上硬核尚存在難度。
(6)優(you) 點
①切口更小:<1mm以下。
②手術安全性提高:幾乎達到無損傷(shang) 。
③為(wei) 調節性人工晶體(ti) 的實施提供了基礎。
④白內(nei) 障手術的最新概念,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2、調節性人工晶體(ti) 的進展
隨著白內(nei) 障手術的進步,特別是後房型囊袋人工晶體(ti) 植入術的開展,人們(men) 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保持晶體(ti) 囊的完整性、恢複調節力的重要和必要性。經小切口除去白內(nei) 障保持晶體(ti) 囊的完整性(包括晶體(ti) 懸韌帶在內(nei) ),並在晶體(ti) 囊內(nei) 注入與(yu) 機體(ti) 相適應的和晶體(ti) 性狀類似的材料,從(cong) 而恢複視力和調節力已成為(wei) 白內(nei) 障手術的最終理想目標。
(1) 注入式晶體(ti) 的概念;
在保持晶體(ti) 囊的完整性的前提下,除去晶體(ti) 核與(yu) 皮質,再注入充填材料。並通過增加人工晶體(ti) 的厚度,即增大晶體(ti) 前、後曲率半徑而獲得調節力。這種方法符合白內(nei) 障手術最終目標的要求,因而早已引起人們(men) 的關(guan) 注。1964年Kessler,1967年Agarwal使用液態矽膠充填了家兔的晶體(ti) 。1981年Parel,Haefinger等又改用矽凝膠充填猴眼,並認為(wei) 得到了調節。此後陸續有人做過類似研究,但至今該方麵研究仍限於(yu) 實驗階段,正式報告不多,數據不足,問題很多。實際上這種方法的設想並不複雜,關(guan) 鍵是是否能開發出適用臨(lin) 床實際的手術技術和材料。
(2) 注入式晶體(ti) 的問題點:
• 需要經前囊小切口1.5mm進行囊內(nei) 核乳化並吸除;
• 注入材料的選擇;
• 控製由前囊孔注入材料的漏出;
• 囊膜混濁的預防。
①經前囊小切口行囊內(nei) 核乳化吸除術,可較好地維持晶體(ti) 囊的完整性,除去白內(nei) 障關(guan) 鍵在於(yu) 前囊的切開。環形撕囊的邊緣光滑、無裂隙,利於(yu) 保護晶體(ti) 囊的完整,根據這一原理,做直徑1-1.2mm的環性撕囊或鈕扣眼狀前囊切開,由此插入探頭進行囊內(nei) 超聲乳化吸除術。如果是軟核,應用0.7mm的I/A探頭或用現在的超聲乳化吸引器,都可較好地吸除晶體(ti) 核。但對於(yu) 硬核,為(wei) 了確保處理的安全性,在改良現在手術技術和儀(yi) 器的同時開發激光技術也是必要的。
②注入材料的條件與(yu) 選擇:注入材料的性狀應該與(yu) 自然晶體(ti) 相同或類似。必須無毒,與(yu) 生物組織相容、性質穩定,折射率、彈性、粘度、透明度、比重、密度也要與(yu) 自然晶體(ti) 類似。注入性晶體(ti) 應有合適的粘度,既可以保證從(cong) 小號針注入,同時又不會(hui) 漏到囊外。另外還應具有一定的凝集力使之能置換晶體(ti) 囊內(nei) 的液體(ti) 。對於(yu) 膨脹性晶體(ti) ,需要較高的膨脹率。目前,基本能夠滿足上述條件的充填材料大致有兩(liang) 類。一類為(wei) 矽膠、膠原。這類材料用小號針頭注入晶體(ti) 囊後發生聚合硬化,也稱注入性晶體(ti) 。另一類為(wei) 膨脹性晶體(ti) ,具有代表性的如HEMA。這些材料往往因充填方法不同而需要有特定的性狀。如何研製出適合各種各樣條件的材料,則是注入式晶體(ti) 手術成功的關(guan) 鍵。
③關(guan) 於(yu) 材料注入晶體(ti) 囊後如何處理注入孔,1996年Nishi等人采用矽膠塞充填注入孔,使注入材料的漏出問題得到解決(jue) 。
④預防晶體(ti) 囊的混濁:預防晶體(ti) 囊混濁極為(wei) 重要。因為(wei) 如果采用YAG激光切開混濁的囊膜,就可能因囊膜的破壞而喪(sang) 失難得的調節作用。據報,如不除去晶體(ti) 上皮細胞直接進行充填的話,會(hui) 產(chan) 生輕重不同的囊混濁。在充填不充分時可見多層混濁的上皮移行至後囊上,但如果充分充填,這種上皮移行僅(jin) 有一層且細胞由於(yu) 受壓而變得極扁,說明充分的充填能夠抑製上皮的增殖與(yu) 移行。如除去上皮細胞,幾乎再見不到上皮細胞移行的現象,但經過較長時間後,具有多大效果還不清楚。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