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再製造產(chan) 業(ye) 將進入關(guan) 鍵突破期”,這是不久前在武漢舉(ju) 行的中國機床再製造產(chan) 業(ye) 化座談會(hui) 上與(yu) 會(hui) 人員的普遍觀點。理由在於(yu) :其一,2010年機床工具行業(ye) 完成工業(ye) 產(chan) 值近5500億(yi) 元,其中金屬加工機床產(chan) 值209億(yi) 美元,約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2011年1~9月,機床工具行業(ye) 累計完成工業(ye) 總產(chan) 值4721.7億(yi) 元,同比增長33.5%。曆經了10多年的高速發展,機床市場的保有量巨大,有專(zhuan) 家預測,我國役齡超過10年的老舊機床,也就是可用於(yu) 再製造的舊機床產(chan) 品總量可能超過200萬(wan) 台。
其二,從(cong) 產(chan) 品的使用周期看,我國正在進入機床產(chan) 品報廢更新的高峰期。另外,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的背景下,企業(ye) 對高端數控機床的需求增加,必然也會(hui) 淘汰一批機床產(chan) 品。
其三,自從(cong) 2009年立項以來,再製造理念已經被市場所認可。此外按照規劃綱要的要求,再製造作為(wei) 發展“十二五”循環經濟的新亮點,政策支持仍會(hui) 繼續。作為(wei) 機床行業(ye) ,再製造產(chan) 業(ye) 化步伐將加速。
規範市場是首要任務
作為(wei) 一個(ge) 前景廣闊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起步期向發展期進程中,建立規範健全的市場尤為(wei) 重要。在座談會(hui) 上,機床再製造企業(ye) 代表一致認為(wei) ,目前機床再製造產(chan) 業(ye) 化的首要任務在於(yu) 建立一個(ge) 規範的市場。
借用汽車後市場的概念,機床再製造應該屬於(yu) 機床後市場,這是因為(wei) 機床產(chan) 品本身就有售—維護—再製造的完整鏈條。
與(yu)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不同的是,機床再製造大多是創造性再製造,實現功能升級、數控化,不屬於(yu) 恢複性再製造,體(ti) 現出較高的附加值。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再製造是維修改造的高級階段,最主要的辨別標準是,再製造的機床產(chan) 品技術性能上不能亞(ya) 於(yu) 新品。
中國機電裝備維修與(yu) 改造技術協會(hui) 理事長魏連成說,我國機床再製造業(ye) 務仍然停留在維修、數控化改造的階段。“尤其是以大重型機床的維修改造為(wei) 主,這樣顯然很難形成批量化、產(chan) 業(ye) 化。”魏連成認為(wei) ,相比於(yu) 歐美成熟的再製造產(chan) 業(ye) ,我國的大重型機床維修改造仍處於(yu) 再製造的初級階段。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中國從(cong) 事機床再製造的主要力量有三類:專(zhuan) 業(ye) 機床再製造企業(ye) ,比如被工信部列入機床再製造試點企業(ye) 的武漢華中自控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中自控);機床製造企業(ye) ,比如重慶機床集團和武漢重型機床集團等;數控係統製造企業(ye) ,如西門子自動化工廠、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等。這三類企業(ye) 構成了當前國內(nei) 機床再製造的主體(ti) 。
我國再製造機床特別是重型機床,多為(wei) 訂單式生產(chan) ,由於(yu) 沒有統一的產(chan) 品技術標準和市場定價(jia) 原則,受用戶市場影響較大。一些用戶單位過分注重成本價(jia) 格投入而忽視技術方案和廠商實力的重要性,在無形中助推了一些再製造企業(ye) 隻顧眼前利益,不願對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chan) 增加投入,不願聘請優(you) 秀技術人員,僅(jin) 僅(jin) 靠壓縮經營成本以低價(jia) 占領市場,造成機床再製造市場良莠不齊,無序競爭(zheng) 。
在再製造工業(ye) 發展較早的發達國家,機床再製造已經開展了很多年,也形成了較為(wei) 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條。但在我國實行的時間還比較短,且多為(wei) 單台大重型機床的維修改造,缺乏工藝規範,市場也稍顯混亂(luan) 。
記者認為(wei) ,工信部建立再製造試點企業(ye) 的初衷在於(yu) 希望能夠對未來的機床再製造產(chan) 業(ye) 形成示範作用。這不僅(jin) 有助於(yu) 建立今後機床再製造的行業(ye) 標準,還有助於(yu) 提升用戶對再製造產(chan) 品的使用信心,畢竟入選試點企業(ye) 從(cong) 資質等各方麵來看都是比較優(you) 秀的。
產(chan) 業(ye) 化之路
作為(wei) 目前機床再製造試點單位中惟一的民營企業(ye) ,華中自控今年1~10月,共獲得了23台套重型、超重型機床的再製造訂單,再製造產(chan) 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60%以上。
“華中自控應該算國內(nei) 最早從(cong) 事機床再製造的企業(ye) 之一,目前再製造業(ye) 務已基本覆蓋進口或國產(chan) 重型、超重型機床、加工中心和專(zhuan) 用設備。”華中自控總經理張堯南說,2010年1月公司正式成為(wei) 工信部第一批機電產(chan) 品再製造試點單位,目前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機床機電液一體(ti) 化整機再製造,主要做重型機床、超重型機床的再製造以及滿足特殊加工工藝要求的專(zhuan) 機的設計製造。
張堯南告訴記者,老舊機床一般有45%~80%以上的殘留價(jia) 值,主要是耐久性較強的床身、立柱、底座等。重新製造這些主體(ti) 部件,需要消耗大量鋼鐵和能源。如果保留主體(ti) 、修複或更換損壞部件,則可製造出與(yu) 新設備同等質量甚至性能更好的設備。
由於(yu) 絕大部分機床部件可以翻新使用,因此大型機床再製造成本一般隻有新機床購置費用的三分之一左右。
機床再製造不光降低購買(mai) 成本,還可以縮短訂貨期。如果再製造產(chan) 品真能達到新品的性能指標,對客戶而言,要接受起來似乎並不難。
相比起來,促動再製造企業(ye) 在市場深耕的理由就簡單很多,那就是利潤。據報道,目前武重再製造機床單台利潤率已超過新機床。
這意味著什麽(me) ?改造一台舊機床比造一台新機床更有利可圖。因此對機床再製造企業(ye) 來說,最重要考驗是,再製造產(chan) 品的性能指標。
華中自控曾對北方重工集團公司一台1986年從(cong) 德國進口的13米數控龍門鏜銑床進行了再製造。據華中自控副總經理張德勤介紹,這台數控龍門鏜銑床自安裝後一直未進行大修,機床的數控係統(NC)和電氣控製部分元器件已經老化,故障率高,配件不易采購,維修困難;機床機械部分局部磨損嚴(yan) 重,導致機床加工精度降低;液壓控製係統的液壓元件損壞或磨損,使得機床的部分使用功能喪(sang) 失,不能滿足零件加工精度和工廠生產(chan) 的實際需要。
經過三個(ge) 多月的緊張工作,華中自控完成了對這台13米數控龍門鏜銑床的再製造。結果是,不僅(jin) 提高了該機床電氣控製係統的性能和機床使用的可靠性,也恢複了機床應具有的功能和機床的出廠精度,滿足了加工工件的精度要求。
談及從(cong) 事機床再製造的感受,張堯南認為(wei) ,是專(zhuan) 業(ye) 、專(zhuan) 注推動了企業(ye) 的發展。去年12月,華中自控通過了工信部再製造試點企業(ye) 評審,成為(wei) 機床行業(ye) 4家試點企業(ye) 中目前惟一通過的單位,由該公司編寫(xie) 的《機床再製造試點實施方案》被工信部專(zhuan) 家組評為(wei) A類,這些成績的獲得都是對企業(ye) 在機床再製造上所付出努力的認可。
張堯南也非常認同機床再製造將進入蓬勃發展期的觀點。對於(yu) 華中自控下一階段的發展,他告訴記者,為(wei) 進一步加快機床再製造業(ye) 務的發展,從(cong) 2009年開始,華中自控便投資2.5億(yi) 元,開辟了80餘(yu) 畝(mu) 的機床再製造生產(chan) 基地。“目前,該項目主體(ti) 廠房已經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年產(chan) 值約為(wei) 1.8億(yi) 元的生產(chan) 規模。”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