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L是美國軍(jun) 方正在研製中的機載激光武器係統(Air Basic Laser),這個(ge) 激光武器也是反導係統的一部分。 右邊就是美國空軍(jun) 正在研製的ABL機載激光武器的模擬圖。 機載激光武器起初隻是一項旨在擊落短程導彈的空軍(jun) 計劃。2001年,它成為(wei) 導彈防禦計劃的一部分,目標是摧毀中程乃至洲際彈道導彈。
ABL的結構
右圖是ABL機載激光武器的模型圖。 ABL機載激光武器的模型圖ABL機載激光武器係統將被安裝在飛機上。這個(ge) 項目非常大,它是由波音747大型客機改裝的一種機體(ti) 作為(wei) 載體(ti) 平台來進行發射的。在機頭有一個(ge) 激光照射器,射程非常遠,它可以直接將對方上升階段的彈道導彈進行摧毀。
如右圖,這是一架747大型噴氣式飛機,上麵安裝著一個(ge) 先進的光學係統,一個(ge) 戰鬥指揮控製係統以及多個(ge) 高能激光器。它可以從(cong) 機頭發射可控激光束,摧毀正在加速飛行的
彈道導彈。機載激光武器起初隻是一項旨在擊落短程導彈的空軍(jun) 計劃。2001年,它成為(wei) 導彈防禦計劃的一部分,目標是摧毀中程乃至洲際彈道導彈。
紅外攝像機被用於(yu) 探測導彈發射,探測信息傳(chuan) 輸到機載計算機上,計算機指揮飛機機頭的炮台對準導彈。炮台使用兩(liang) 台激光器,一台鎖定目標,另一台向目標開火並將其摧毀。這種武器的射程是幾百公裏,在戰略熱點地區部署少量機載激光武器,就能進行有力的防禦。盡管機載激光器目前還在研製過程中,但經過反複試驗和模擬,這已經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不久,它就能夠投入到實際的空中防禦係統中。
目前狀況
2009年8月,空基激光反導係統(ABL)成功進行了試驗,成功模擬攔截了一枚帶有試驗用傳(chuan) 感器的靶彈。這對ABL項目來說是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成功。
2010年2月美軍(jun) 研製的機載激光反導係統日前在太平洋上空進了兩(liang) 次測試,並且取得了“圓滿成功”。據悉,美軍(jun) 當天擊落的“靶彈”相當於(yu) 前蘇聯生產(chan) 的“飛毛腿”導彈大小。美軍(jun) 飛機發射的激光柱有“籃球粗細”,可攔截速度達每小時6400公裏的各類導彈。五角大樓透露,在被高能激光束照射了數秒後,目標導彈即因“過熱”而解體(ti) 。分析人士推測,美軍(jun) 機載反導係統的“有效殺傷(shang) 距離”在160公裏以上。當第一次導彈攔截成功後,載有激光發射器的波音747飛機馬不停蹄地飛往另一戰區,成功攔截了第二枚來襲導彈。在本次試驗中,美軍(jun) 發射的“靶彈”都從(cong) 靠近美國本土的海上平台起飛。此後數秒,美軍(jun) 機載反導係統就捕獲到了目標的軌跡,並且使用一個(ge) 低能激光束來對其進行跟蹤。在確定了目標的速度和大氣折射度後,主激光武器開始照射“靶彈”,最終利用超高溫將其徹底摧毀。上述實驗表明,美軍(jun) 機載反導係統可對相距數百公裏的多個(ge) 目標發動攻擊,其主要作戰目的為(wei) 在敵方導彈發射升空階段予以摧毀。同現有的陸基或者海基反導彈武器相比,機載係統的性能價(jia) 格比更高。美國為(wei) 開發上述係統花費了將近15年時間,前後投入了至少40億(yi) 美元。
據美國《空中打擊》網站2011年12月22日報道:美國國防部已於(yu) 近日決(jue) 定終止ABL機載激光器(Airborne Laser)研發項目。在此之前,該項目研發時間已經接近16年,總耗資超過50億(yi) 美元,並且進行了數次彈道導彈攔截試驗。盡管ABL項目已經被終止,但通過實施該項目,美國在激光器技術、能源製備和光束控製等領域均取得了很大進展,這為(wei) 其新型機載激光器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美國導彈防禦局(MDA)已經開始尋求可由高空無人機攜帶的新一代機載激光器。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