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匯率持續上揚與(yu) 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矛盾。重新啟動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兌(dui) 美元匯率已進入上升通道。隨著人民幣匯率的持續上揚,機械產(chan) 品進口增速將上揚,而出口競爭(zheng) 力將下降。機械工業(ye) 的價(jia) 格優(you) 勢將日漸減弱,因此今後必須努力提高技術和服務附加值來緩解匯率上升的壓力。
六是轉變發展方式與(yu) 各地追求速度的矛盾。雖然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已廣為(wei) 人知,但在現實環境中,各級地方政府為(wei) 追求政績,仍普遍將經濟發展速度作為(wei) 首要目標,並為(wei) 此向本地企業(ye) 強壓增長指標;一些比較好的機械企業(ye) ,在增長速度上往往被加上不切實際的“X年翻一番”的沉重壓力。因此,各地機械企業(ye) 、尤其是其中的國有企業(ye) 要真正轉變發展方式非常困難。
在上述六大矛盾中,“需求增長趨緩與(yu) 產(chan) 能高速擴張的矛盾”與(yu) “產(chan) 品急需升級與(yu) 創新能力不足的矛盾”影響最為(wei) 深遠,必須格外著力盡早解決(jue) 。
“近憂”需引起重視
目前看來,行業(ye) 發展“近憂”雖然不大,但遠慮不可小看。雖然今年經濟“硬著陸”的近憂不大,但經濟下行趨勢不可等閑視之。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目前行業(ye) 產(chan) 值增速由領先變滯後,開始低於(yu) 全國工業(ye) 平均水平;效益增長開始慢於(yu) 產(chan) 銷,利潤率開始下降;產(chan) 銷率有下降之勢。
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機械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速已降至11.9%的近若幹年的曆史低點,首次低於(yu) 同期全國工業(ye) 平均增速12.8%;去年1~12月,機械工業(ye) 實現利潤同比增幅已下降至21.14%,不但低於(yu) 同期機械工業(ye) 總產(chan) 值增幅25.06%約4個(ge) 百分點,而且也明顯低於(yu)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同期利潤25.35%的增幅。
令人擔憂的是,機械工業(ye) 的主營業(ye) 務收入利潤率一改前些年逐年上升的喜人趨勢,開始逆轉進入下降通道:去年1~12月已降至7.29%,比2010年年報8.38%的高點已下降1個(ge) 多百分點。某些子行業(ye) 下滑勢頭更為(wei) 劇烈。
去年下半年以來企業(ye) 訂貨形勢一直不振,訂單增幅始終徘徊在6%左右的低位;加之應收賬款和產(chan) 成品庫存的賬麵數雖看似問題不大,但實際狀況可能相當令人憂慮。
綜上,對今年行業(ye) 運行的困難應有足夠的估計,要多一點危機感。
不過,盡管有上述不利趨勢,但綜合考量,今年“硬著陸”的近憂仍可基本排除。主要原因在於(yu) :首先,經濟過度下行的風險已引起中央高度關(guan) 注,“穩增長”已被列為(wei) 今年的主要政策取向之一;在通脹壓力逐漸舒緩的背景下,政策回旋空間也在加大,去年底銀根已有所鬆動。
其次,機械工業(ye) 下行速度已出現放緩趨穩跡象:上年第四季度,產(chan) 銷增速月均下行速度已減緩至1個(ge) 百分點以內(nei) ,12月當月利潤增幅甚至已出現明顯回升,1~12月的訂單增幅6.44%與(yu) 1~11月5.76%相比也略有回升。
再次,“換屆效應”可以期待。新一屆地方各級政府上任以後,急於(yu) 把經濟發展速度比以前有所提高的積極性不可小看,同時“十八大”召開的大氛圍也必將為(wei) 今年經濟的平穩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綜上,雖然今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機械工業(ye) 的經濟運行速度將因去年經濟運行速度回落的慣性和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的技術原因而可能繼續回落,但預計下行速度將繼續趨緩;我們(men) 有把握預言:底部已經不遠,行業(ye) 經濟運行“硬著陸”的風險基本可以排除。
“遠慮”不可輕估
應該看到,去年運行形勢的逆轉下行變化不僅(jin) 僅(jin) 是少數子行業(ye) 的現象,也不是短期趨勢,而是具有長期性和全局性的趨勢。去年的變化印證了《機械工業(ye) “十二五”總體(ti) 規劃》中對未來形勢發展的判斷。
全麵下行趨勢,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轉折使然。這一變化不以人的意誌為(wei) 轉移,對此必須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否則即使今年可免“近憂”,但從(cong) 長遠看行業(ye) 仍將難以真正擺脫困境。
從(cong) 國內(nei) 經濟發展環境看,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工業(ye) 化初期的需求爆發式增長期即將過去。去年以來需求增長放緩的趨勢是我國工業(ye) 化進程深化的必然結果,但另一方麵,隨著各行各業(ye) 更追求科學發展,對裝備水平、質量的要求將越來越高,這將是非常嚴(yan) 峻的挑戰。
從(cong) 國際環境看,挑戰也越來越嚴(yan) 峻。金融危機顯露出西方經濟優(you) 勢明顯下降,這已引發西方對其發展戰略的深刻反思。與(yu) 此同時,我國經濟地位持續上升的態勢,也招致發達國家越來越深的疑忌和防範,我國對外開放的環境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目前,國際經濟活動有加重政治化的傾(qing) 向。一方麵,以美國為(wei) 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後明確提出“再工業(ye) 化”的戰略,首要目標是搶占高端製造業(ye) 的製高點,絕不容忍和允許他國(尤其是中國)威脅其優(you) 勢地位。為(wei) 此從(cong) 奧巴馬總統開始反複宣示其國家意誌,並通過製定和實施各種規劃,確保其戰略目標的實現。
另一方麵,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對我疑忌和防範之心急劇加重,越來越嚴(yan) 格地控製高技術對我轉讓。現在我國再想象對外開放之初那樣,將引進技術作為(wei) 提高自主能力的主要途徑已越來越不現實。因此我國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業(ye) 隻能將立足點更多地建立在自主創新的基點之上。
以往,發達國家的高端裝備供應商對我慣用的手法是:當我不能自主生產(chan) 時,就對我漫天要價(jia) ;但一旦我取得國產(chan) 化突破,則馬上價(jia) 格跳水,利用我國產(chan) 高端產(chan) 品立足未穩的弱點,利誘用戶,與(yu) 我爭(zheng) 奪訂單,使我內(nei) 資企業(ye) 無法獲得訂單,無法回收巨額的前期投入,最終被其扼殺於(yu) 搖籃之中。
近年來,國際經濟低迷,而我國經濟增長相對強勁,這就使發達國家企業(ye) 加大了到中國與(yu) 我爭(zheng) 搶高端裝備市場的力度。我國內(nei) 高端裝備製造業(ye) 賴以成長的市場正麵臨(lin) 國外廠商更為(wei) 激烈的擠占。
當前國內(nei) 存在泛化地鼓勵進口先進裝備的政策傾(qing) 向和輿論氛圍。我國裝備產(chan) 品市場采購政策的取向與(yu) 國家一再明示的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的產(chan) 業(ye) 政策取向不一致,相互之間缺乏有力的協調,這一局麵非常不利於(yu) 國內(nei) 幼稚的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的培育和成長。
在出口方麵,機械產(chan) 品雖具有國際比較優(you) 勢,但潛力仍無法充分發揮。我國機械工業(ye) 中很大一部分產(chan) 品具有較強的國際比較優(you) 勢,近年來出口增長也很快,並且具有支撐我國外貿今後繼續高速增長的巨大潛力,但目前有兩(liang) 大困難妨礙這一潛力的充分發揮。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