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 戰略與(yu) 預算評估中心發布新分析報告,指出美國應著眼於(yu) 發展定向能武器,應對敵方限製美軍(jun) 軍(jun) 事行動自由的措施。
根據該報告,隨著非國家行為(wei) 體(ti) 和無賴國家獲得精確製導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他們(men) 將對美軍(jun) 構成反介入和區域拒止的挑戰。相對於(yu) 依靠數量有限的動能導彈攔截器來應對威脅,美國應該在進攻和防守型的定向能武器領域進行投資,其中包括高能量激光和高功率微波武器。
美國防部把定向能定義(yi) 為(wei) “集中的電磁能或原子或亞(ya) 原子粒子的光束”能夠“損傷(shang) 或摧毀敵方的裝備、設施和人員。”
研究人員Mark Gunzinger和Chris Dougherty稱,開發和部署定向能(DE)能力“可以為(wei) 美軍(jun) 提供幾乎不受限製的彈藥庫,每次打擊可以以忽略不計的成本對抗來襲導彈”。
考慮到伊朗采用大量小船攻擊的蜂擁戰術,4月19日報告指出,“DE係統可以幫助對付這些威脅,它明顯低於(yu) 動能武器防禦帶來的附帶損害”,這特別適應於(yu) 在人煙稠密的市區的環境。
並稱,在未來5至10年內(nei) ,使用已經成熟的激光技術來對抗飛機和火箭彈襲擊以保衛前沿基地或許會(hui) 成為(wei) 可能。在未來二十年中,技術進步應該使得有可能在小型飛機、戰術地麵車輛和艦艇上裝備定向能武器。
報告提出了五項建議:
海軍(jun) 應該首先進行固態激光器的武器研究,這種固態激光器能夠生產(chan) 100千瓦或100千瓦以上的輸出能量“可以成為(wei) 對抗無人機、反艦巡航導彈(ASCMS)和快速攻擊艇的多層次防禦的一部分。”
陸軍(jun) 和空軍(jun) “應充分利用成熟的激光技術開發可部署的陸基定向能武器對抗基地在西太平洋和西南亞(ya) 的空中和導彈威脅的防禦。”
空軍(jun) 和海軍(jun) 應該帶頭努力發展載人和無人駕駛飛機,巡航導彈和地麵車輛的高功率微波武器。
海軍(jun) 陸戰隊可作為(wei) 國防部的“非致命武器的執行機構,將聯合非致命武器管理局開發的先進非致命性定向能武器概念付諸實踐。”
在研究激光武器在海上和地麵戰場環境中使用所麵臨(lin) 的環境因素影響時,相關(guan) 測試應該“尋求開發更好的對抗車輛、小艇、無人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定向能武器殺傷(shang) 力的數據”。
報告的結論是,由於(yu) 以前項目受阻和預算緊縮,“文化因素和資源缺乏,而不是技術成熟度,是未來十年開發主要的新定向能武器能力的最重要的障礙。”(中國船舶信息中心 寇玉晶)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