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積極布局
OLED照明技術快速竄起,台廠緊急布局。目前台灣廠商包括已投入AMOLED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麵板大廠如友達光電,以及中華映管、錸德集團旗下PMOLED大廠錸寶與(yu) OLED玻璃(暨ITO玻璃、專(zhuan) 業(ye) 光電玻璃)供貨商安可等都已有所布局。友達光電2012年2月2日就在OLED領域與(yu) 日本的出光興(xing) 產(chan) 展開戰略性合作達成了基本共識。合作內(nei) 容包括在高性能顯示屏開發方麵進行技術合作。出光不僅(jin) 會(hui) 向友達提供OLED材料,還將提出元件構成等方案。台灣廠商如錸寶、東(dong) 元激光、光磊及聯宗光電等,相繼取得柯達的OLED專(zhuan) 利授權。
中國大陸增加在產(chan) 業(ye) 鏈上的話語權。大陸業(ye) 者對於(yu) OLED技術的布局,從(cong) 顯示器應用到照明應用,其實比台廠還要積極。例如,中國OLED企業(ye) 南京第壹有機光電於(yu) 2011年11月間與(yu) 合肥工業(ye) 大學簽署協議合作協議,計劃將投資9.8億(yi) 人民幣於(yu) 建立OLED照明產(chan) 線,最快在2012年第二季將以4代線投產(chan) ,2012年底將量產(chan) 首批OLED照明麵板及燈具。另外,國內(nei) 大陸方麵於(yu) 2011年6月成立了中國#p#分頁標題#e#OLED產(chan) 業(ye) 聯盟,目前主要有昆山維信諾、四川長虹、佛山彩虹等企業(ye) 從(cong) 事小尺寸OLED生產(chan) ,對於(yu) OLED的重視或許將增加中國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鏈上的話語權。
日、韓等國家都在為(wei) 新一代的OLED技術進行大量投資,我國也必須未雨綢繆,對新一代OLED顯示技術發展進行前瞻性布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呂薇在接受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目前各地方政府也積極支持OLED的產(chan) 業(ye) 化項目,2008年北京維信諾公司在國內(nei) 的第一條PMOLED量產(chan) 線,就是在江蘇省昆山市政府的投資帶動下建設起來的;去年8月京東(dong) 方公司計劃在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建設一條5.5代AMOLED生產(chan) 線,獲得了鄂爾多斯市政府以資源換投資的承諾。
但目前我國OLED技術發展缺乏總體(ti) 戰略和長期穩定支持,政府項目來自不同部門,項目來源比較分散,企業(ye) 需要花很大精力分頭爭(zheng) 取項目,而且這些項目大都是一次性的,不能滿足持續進行技術開發和產(chan) 業(ye) 化試驗的需要。
另外,OLED生產(chan) 線所需投資巨大,一條4.5代AMOLED生產(chan) 線大約需要50億(yi) 元人民幣,國內(nei) 家電和手機製造企業(ye) 很難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投資,而且在產(chan) 業(ye) 發展初期,OLED企業(ye) 也達不到進入資本市場的門檻。盡管有地方政府投資,但AMOLED生產(chan) 線的巨大投資也使地方政府難以獨立支撐。LED技術涉及到未來顯示技術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但投資額巨大,具有一定風險。因此未來既要積極推進,又要有序發展。
至於(yu) 國際照明大廠在OLED照明技術方麵,同樣以維持領導地位為(wei) 目標,飛利浦也在#p#分頁標題#e#2011年10月表示已投入4000萬(wan) 歐元在德國亞(ya) 琛設立OLED照明生產(chan) 線,要讓OLED在2012年底成為(wei) 主流照明技術之一。其他包括GE、EastmanKodak、歐斯朗Osram、Sharp、Toshiba、Mitsubishi、NEC、Hitachi等等大廠,也都已分別投入OLED照明產(chan) 品開發。
OLED真正實現產(chan) 品化有三大技術難題需要解決(jue) :大屏幕化、高清晰度和使用壽命。OLED真正實現爆發最起碼要做低價(jia) 量產(chan) ,才有可能大規模的應用到各個(ge) 產(chan) 品中。目前彩電製造業(ye) 對OLED電視也隻是保持“遠觀”的態度,OLED隻要解決(jue) 這些問題,還是具備很大得市場潛力,未來幾年或將迎來快速增長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