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團長李德華看著兩(liang) 枚出膛的激光炮彈在同一塊激光反射器引導下,瞬時將藏在山背後的靶標擊得粉碎時,激動地一下子從(cong) 指揮所裏蹦了出來,連聲大呼:“打中了!打中了!”
炮彈擊中靶標本是件平常不過的事,但讓激光炮彈打中山背後的隱性目標卻非易事。
李德華是某炮兵團團長。多年來,在他的印象中,打擊無法逾越的隱性目標,必須采取群炮覆蓋的戰術。然而,這一戰術代價(jia) 高,且不利於(yu) 打擊後的快速機動。
今年,李德華所在團列裝了某型激光製導炮彈。據說,這種“長了眼”的炮彈,在特殊製導裝置的引導下,能自動尋找到隱藏起來的打擊目標,隻需要點擊按鈕,就可實施精確打擊。
不料,連射4彈,要麽(me) 指東(dong) 打西,要麽(me) 落地無聲。最可氣的是,按照這一彈種射擊理論,彈體(ti) 飛行偏差可自動被修正,可炮聲響後,第4發炮彈竟偏出千米之遠。
這可急壞了李德華。專(zhuan) 家們(men) 認為(wei) ,症結在於(yu) 沒有適合這型彈種的諸元計算器,以致射擊參數難規範。
先前列裝的諸元計算器,隻要預先設置炮型、彈種型號,再將從(cong) 觀察所報來的距離、方向等諸元,以及氣象、彈道、海拔等修正量信息快速填入,就可立即自動生成射擊參數。可是,計算器裏並沒設置這一類型的激光炮彈參數,無法啟用。
而新近配發的激光製導諸元計算器中,卻沒有關(guan) 於(yu) 海拔高等參數的修正量,官兵隻得依靠手工計算。運算兵手執電子計算器,翻看射表、算修正量、反查參數,以最快速度做運算……打一發彈,16開大的白紙要算滿滿一整頁。由於(yu) 運算環節極其複雜,運算兵稍有不慎,計算出的數據略有偏差,就會(hui) 讓“長了眼”的炮彈飛至他處。
胡靜是炮兵營計算班的班長。這個(ge) 以心算而聞名全團的高手,在新型炮彈前也總有失誤。一次,按他的運算結果,炮彈一下飛出目標千米之外。麵對官兵失望的眼睛,胡靜難過了很長時間。
有的官兵將脫靶的原因歸結到了靶標,認為(wei) 黑色的靶標極易吸收激光,不利反射。有的認為(wei) ,靶標光淨度太亮,易形成鏡麵反射,影響炮彈的製導效能。
“先進智能化武器,不代表操作就是傻瓜化!”李德華認識到,“‘長了眼’的炮彈,之所以頻頻失誤,關(guan) 鍵是缺乏傳(chuan) 神的點睛之筆,也就是沒摸準射擊規律。”
李德華將觀察員、計算員、操縱手等所有參與(yu) 射擊的人員召集起來,從(cong) 射擊程序到射手位置,對照教材,逐個(ge) 環節排除。接著,官兵們(men) 實地測量炮彈著點位置,再參照浩如煙海的實彈射擊數據,從(cong) 複雜迷亂(luan) 的現象中探索規律。
經過連續數日的苦思冥想、大量數據的分析,以及實彈校正與(yu) 總結,官兵們(men) 終於(yu) 捕捉到了新型激光炮彈的射擊規律。
實彈射擊當日,李德華的心懸到了嗓子眼。一聲爆響後,穿膛而出的激光炮彈一下子將10餘(yu) 公裏外,藏在山背麵的靶標炸成兩(liang) 截。再試一彈,仍舊如此。
光打得準不行,還要打得快。李德華在全團層層召開軍(jun) 事訓練民主會(hui) ,總結新型炮彈的射擊經驗:
——“神算手”胡靜利用計算機,結合手工運算修正量,計算出了精準的射擊參數,使炮火準備時間一下縮短了四分之三;
——營長楊福春根據射擊實踐,編寫(xie) 了40頁的簡易操作手冊(ce) 。這本以順口溜形式編寫(xie) 的教材,使得新炮手練成“神炮手”。
……
“激光炮彈之所以如此快被點了‘睛’,關(guan) 鍵是這裏有一大批高素質的精武人才。”李德華說。目前,團裏已有博士生2名,研究生、本科生比例也很高,團常委裏一半是脫產(chan) 研究生畢業(ye) 。在這個(ge) 部隊,隻要取得相應學曆,無論幹部、戰士,都將報銷30%學費。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