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ye) 化深度融合。
無論是能源、材料、生物還是其他領域,都麵臨(lin) 著用新的信息技術使產(chan) 業(ye) 發生改變,這正是第三次工業(ye) 革命和前兩(liang) 次不一樣的地方。工業(ye) 化與(yu) 信息化融合已成為(wei) 科技進步的必然,成為(wei) 發展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途徑,為(wei) 企業(ye) 創新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開辟了應對資源環境挑戰的新方式。工業(ye) 化是信息化的物質支撐和主要載體(ti) ,信息化是工業(ye) 化的推動引擎和提升動力,隻有兩(liang) 者深度融合,才能達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you) 勢得到充分發揮的要求,實現工業(ye) 革命。
在荷蘭(lan) 飛利浦電子公司的一家工廠裏,128部具備高超柔韌性的工業(ye) 機器人在永不停息地工作著,從(cong) 事著工人無法完成的精細工作。
全球工業(ye) 格局悄然變化
“新一輪的工業(ye) 革命正在深化,西方發達國家在振興(xing) 製造業(ye) 上走出一條新路子。他們(men) 依靠科技創新,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為(wei) 核心,搶占國際競爭(zheng) 製高點,提高經濟發展核心競爭(zheng) 力,謀求未來發展的主動權。甚至有國外學者稱,新技術的出現,很可能導致中國製造業(ye) 在未來20年中出現困境。我們(men) 對此應該有強烈的憂患意識。”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對製造業(ye) 數字化智能化的論述,同樣傳(chuan) 達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對其在第三次工業(ye) 革命中的重要性擁有清醒認識。
看看當今全球頂級企業(ye) ,受益於(yu) 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典型案例比比皆是。蘋果公司就是通過產(chan) 品模式創新、各種最新技術的集成創新,成功引領了信息產(chan) 品的發展方向。又如美國頁岩氣開發技術的突破,引起了一場頁岩氣革命,對世界能源格局乃至政治、經濟發展都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相反,一些輝煌一時的國際頂尖企業(ye) ,則因為(wei) 沒有及時把握住新一輪工業(ye) 革命浪潮,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
我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奮鬥,在製造業(ye) 方麵實現了曆史性的跨越式發展,製造業(ye) 生產(chan) 總值已躋身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強”一直是我國製造業(ye) 亟待突破的瓶頸。其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在技術方麵一直處在跟蹤和追趕狀態,許多關(guan) 鍵核心技術還沒有掌握,是導致我國製造業(ye) 綜合競爭(zheng) 力弱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能夠在中國製造前麵加上“中國設計、中國創造”,我國的經濟和產(chan) 業(ye) 格局就會(hui) 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緊抓第三次工業(ye) 革命契機,努力在創新和綜合競爭(zheng) 力上步入世界前列,是我國製造業(ye) 未來發展的重點所在。
挑戰與(yu) 機遇同在,我國製造業(ye) 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也具備了許多良好條件。周濟指出:“一是我國製造業(ye) 擁有巨大市場需求。二是我國製造業(ye) 有著世界最為(wei) 完整的體(ti) 係。三是我國一直堅持信息化與(yu) 工業(ye) 化融合發展,在製造業(ye) 數字化方麵掌握了核心關(guan) 鍵技術,具有強大的技術基礎。四是我國在製造業(ye) 人才隊伍建設方麵已經形成了獨特的人力資源優(you) 勢。五是我國製造業(ye) 在自主創新方麵已經取得了一些輝煌成就,上天、入地、下海等等,都顯示出我國製造業(ye) 巨大的創新力量。”
當然,與(yu) 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自主創新,尤其是信息技術原始性創新方麵還有很大差距。今後,在製造業(ye) 數字化、智能化的核心技術方麵,我國製造業(ye) 還需要實現戰略性的重點突破。
我國自主研製的海洋石油981深海平台,能夠在3000米深海平穩鑽井,即使鑽入地下1.2萬(wan) 米,也能在大風大浪中巋然不動。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