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yu) 工程學院傳(chuan) 來喜訊:5項課題相繼通過驗收評審,4項獲軍(jun) 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成果進入公示階段。
麵對這份令人稱羨的科研成績,院長劉澤金教授仍然不滿足。他說:“我們(men) 創新的步伐要邁得更大些,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搶占戰略製高點,為(wei) 國家和軍(jun) 隊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以全球視野審視創新課題
走進“全國三八紅旗手”、博士生導師孟洲教授的辦公室,她正在埋頭審閱一份課題組的研究報告。她對記者說:“光電技術是當今世界發展最迅猛的學科之一,我們(men) 必須爭(zheng) 分奪秒攻堅克難,進一步提高科研創新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推進軍(jun) 隊信息化建設加速發展。”
目前,孟教授正領銜承擔一項光纖傳(chuan) 感技術的重點課題研究。為(wei) 盡快突破關(guan) 鍵技術,她率領課題組夜以繼日地進行攻關(guan) ,常常一幹就是10幾個(ge) 小時。
“要幹,就要瞄準世界一流。”上世紀60年代該院高伯龍院士立下的錚錚誓言,如今已成為(wei) 該院年輕一代科研人員自主創新的不懈追求。近3年來,他們(men) 在光電領域突破了 一係列核心關(guan) 鍵技術,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得軍(jun) 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
該院陸啟生教授年逾古稀,仍奮戰在教學科研一線。他對記者說:“經過幾代人努力,學院目前在4個(ge) 研究方向上躋身國際先進行列,要繼續保持領先優(you) 勢地位,必須緊盯國際前沿,攀登新的世界科技高峰。”
記者獲悉,目前該院正在開展深入學習(xi) 貫徹十八大精神活動。他們(men) 集思廣益,將研究方向、研究課題放在全球視野下審視,堅持用國際公認的評價(jia) 體(ti) 係衡量科研工作,著力加強原創性、前瞻性基礎研究與(yu) 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確保“十二五”期間取得一批進入世界前列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以全球視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在該院光學實驗室,研究員侯靜正率領課題組進行“超連續譜光源”項目攻關(guan) 。這一項目是激光技術領域的前沿性研究課題,也是該校成功申請的首個(ge) 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項目。
談起該項目研究,這位從(cong) 英國留學歸來的年輕博士說:“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要有全球化眼光,敢於(yu) 站到國際學科前沿,與(yu) 國外同行同台競技,學習(xi) 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為(wei) 我所用。”
2007年,侯靜被選派赴英國學習(xi) 深造,使她對本領域的前沿技術有了深刻認識。回國後,她利用在國外學習(xi) 時建立的良好關(guan) 係,與(yu) 英國巴斯大學聯合申請了“超連續譜光源”中英政府間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經過4年多的攻關(guan) ,該課題組實現了一係列核心關(guan) 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去年11月下旬,該成果順利通過專(zhuan) 家鑒定,使我國在該領域一躍進入國際領先行列。#p#分頁標題#e#
視野有多寬,自主創新就能走多遠。侯靜告訴記者,近年來,課題組先後選派10多名年輕骨幹赴國外學習(xi) ,了解本領域國際最新動態,確保自己的研究與(yu) 國際先進水平同步。
該院政委姚炳洪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他們(men) 先後與(yu)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養(yang) 和科學研究合作關(guan) 係。“十二五”期間,學院將進一步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積極申請承擔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不斷提升學院的國際學術影響力。
以全球視野打造一流人才
“從(cong) 學員入學開始,就應注重培養(yang) 他們(men) 的全球視野。”在深入學習(xi) 貫徹十八大精神中,該院許多專(zhuan) 家教授認為(wei) ,全球視野是科技工作者的必備素養(yang) ,必須以全球視野來培養(yang) 造就一流科技創新人才。
“好比從(cong) 一個(ge) 封閉的屋子裏走到廣闊原野上,你會(hui) 發現天地如此廣闊,自己多麽(me) 渺小。”孟洲教授說,近年來,她帶了10名博士生,先後推薦3人到國外學習(xi) ,學成歸來後,孟教授明顯感到他們(men) 視野開闊了,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更明確了。
培養(yang) 學員的全球視野是一個(ge) 全方位的係統工程,既要從(cong) 宏觀上加強頂層謀劃,也要從(cong) 點滴入手強化養(yang) 成。該院劉列教授舉(ju) 例說,3年前,學院從(cong) 國外引進了一套價(jia) 值千餘(yu) 萬(wan) 元的先進設備,這樣貴重的東(dong) 西能不能讓學員用?課題組老師態度很明確,在滿足項目實驗的同時,開放給學員使用,並將項目中提煉出來的課題交給學生去做,提高他們(men) 的創新能力。在課題組摔打過的學員,科研上手很快,劉教授指導的一名博士生,3年中發表7篇SCI收錄的論文。
令人欣喜的是,國家教育部實施“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3年來,該院先後有9名博士生入選。在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物聯網創新創業(ye) 大賽等國際性學科競賽中,該院學員分別獲得特等獎、一等獎5項,一批優(you) 秀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我們(men) 不能滿足於(yu) 現狀,更要著眼於(yu) 未來。”該院一些專(zhuan) 家教授建議,著眼培養(yang) 具有全球視野的新型軍(jun) 事人才,下一步應開設更多的中英文雙語專(zhuan) 業(ye) 課程,讓更多學員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hui) 議、出國攻讀學位,支持學員在國際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讓他們(men) 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飛得更高。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