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中國首創用3D打印造飛機鈦合金大型主承力構件

fun88网页下载 來源:中國航空報2013-01-21 我要評論(0 )   

王華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材料加工工程係主任、材料加工工程學科責任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開辟快速凝固激光材料製備與(yu) 成形研究新領域,建成先進的激光材料...

       王華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材料加工工程係主任、材料加工工程學科責任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開辟“快速凝固激光材料製備與(yu) 成形”研究新領域,建成先進的“激光材料加工製造技術實驗室”,在先進材料快速凝固激光製備加工與(yu) 成形製造領域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並在航空發動機及飛機上得到應用。2000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計劃課題”“教育部跨世紀優(you) 秀人才計劃基金”、“總裝武器裝重點基金”、“國防基礎科研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10餘(yu) 項,發表論文被SCI及EI收錄137篇次、授權與(yu) 申請發明專(zhuan) 利7項、獲得“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及“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13年入選國家“萬(wan) 人計劃”第一批科技創新領軍(jun) 人才。
 


 

       當前,“綠色浪潮”席卷全球,推行綠色製造技術,實現製造過程的環保、綠色化已是題中之義(yi) 。而“增材製造”在這一浪潮的影響下受到日益廣泛的關(guan) 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王華明教授及其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大型鈦合金結構件激光直接製造技術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並且在航空航天裝備應用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從(cong) “減法”到“加法”
實現質的飛躍
       高性能金屬構件激光成形技術是以合金粉末為(wei) 原料,通過激光熔化逐層堆積(生長),從(cong) 零件數模一步完成高性能大型複雜構件的“近淨成形”。這一技術1992年在美國首先提出並迅速發展。由於(yu) 高性能金屬構件激光成形技術對大型鈦合金高性能結構件的短周期、低成本成形製造具有突出優(you) 勢,在航空航天等裝備研製和生產(chan) 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受到政府和業(ye) 界的高度關(guan) 注。
       在王華明教授看來,從(cong) 傳(chuan) 統的大型鈦合金結構件製造方法,如整體(ti) 鍛造、切削技術,到這種新型的激光直接製造技術,實現了加工技術由“減法”到“加法”的質的飛躍。采用整體(ti) 鍛造等傳(chuan) 統方法製造大型鈦合金結構件,是一個(ge) 做“減法”的過程。零件的加工除去量非常大。例如,美國的F-22飛機中尺寸最大的Ti6Al4V鈦合金整體(ti) 加強框,所需毛坯模鍛件重達 2796千克, 而實際成形零件重量不足144千克, 材料的利用率不到4. 90%,這勢必造成大量的原材料損耗。與(yu) 此同時,在鑄造毛坯模鍛件的過程中會(hui) 消耗大量的能源,也降低了加工製造的效率。並且傳(chuan) 統方法對製造技術及裝備的要求高,通常需要大規格鍛坯加工及大型鍛造模具製造、萬(wan) 噸級以上的重型液壓鍛造裝備,製造工藝相當複雜,生產(chan) 周期長、製造成本高。
相較於(yu) 傳(chuan) 統的大型鈦合金結構件整體(ti) 鍛造,激光直接製造是一種做“加法”的加工技術,主要用高功率的激光束對粉末絲(si) 材進行熔化,往上堆積,實現材料逐層添加,直接根據構件的CAD模型一次加工成形。激光直接製造得到的零件微觀組織很細,力學性能很好,也可以實現多種材料鑄造。綜合來講,這種技術的優(you) 勢主要表現為(wei) :無需大型鍛造工業(ye) 裝備、大型鍛造模具及鍛坯製備加工;機械加工餘(yu) 量小、材料利用率高、生產(chan) 周期短;加工過程實現結構件“近淨成形”,隻需一步完成;加工設計靈活度高,可以實現特殊功能零部件的“原位”鑄造;所製備的零件具有優(you) 異的綜合力學性能,等等。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製造成本,提高了製造效率與(yu) 加工質量。


       王華明認為(wei) ,大型鈦合金結構件激光直接製造技術確實是一種帶有變革性的,短流程、低成本的數字化製造技術,其被國內(nei) 外公認為(wei) 是對飛機、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工業(ye) 裝備研製與(yu) 生產(chan) 具有重要影響的核心關(guan) 鍵製造技術之一。
 

“產(chan) 學研”相結合
助力“近淨成形”結構件飛上藍天
       正是大型鈦合金結構件激光直接製造技術所具有的短流程、低成本的特性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引起了國內(nei) 的高度關(guan) 注。從(cong) 2001年起,我國鈦合金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技術的研究開始受到相關(guan) 科技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hui) 、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等主要科技研究計劃, 均將鈦合金激光直接成形製造技術作為(wei) 重點項目給予持續資助。在此背景下,王華明教授帶領其科研團隊以實現應用為(wei) 目標,采用“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方式,與(yu)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展開緊密合作,經過持續十幾年的艱辛努力,在突破飛機鈦合金小型次承力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及應用關(guan) 鍵技術的基礎上,突破了飛機鈦合金大型複雜整體(ti) 主承力構件激光成形工藝、內(nei) 部質量控製、成套裝備研製、技術標準建立及應用關(guan) 鍵技術,使我國成為(wei) 迄今國際上唯一實現激光成形鈦合金大型主承力關(guan) 鍵構件在飛機上實際應用的國家。


       “研”為(wei) “產(chan) ”之體(ti) 。技術的突破是實現成功應用的基礎。零件“變形開裂”、“內(nei) 部缺陷和內(nei) 部組織” 控製是製約激光成形技術的瓶頸,王華明及其科研團隊在解決(jue) 製約激光成形技術的難題方麵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飛機鈦合金大型整體(ti) 主承力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工藝研究、 工程化成套裝備研發與(yu) 裝機應用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等方麵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有效解決(jue) 了激光快速成形鈦合金大型整體(ti) 主承力結構件“變形開裂”預防、“凝固組織和內(nei) 部缺陷”控製等問題。具體(ti) 的技術突破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
 

        王華明及其團隊提出了原創性的“熱應力離散控製”方法,為(wei) 解決(jue) 大型鈦合金主承力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過程零件嚴(yan) 重翹曲變形與(yu) 開裂難題找到了一條新路;其次,發明了激光快速成形雙相鈦合金“特種熱處理”新工藝, 獲得了綜合力學性能優(you) 異的顯微組織新形態,使激光快速成形鈦合金的綜合力學性能得到顯著提高,為(wei) 提高飛機等鈦合金主承力構件的使用安全性和損傷(shang) 容限性能找到了一個(ge) 新的解決(jue) 方法;再次,突破了激光快速成形TA15鈦合金大型結構件內(nei) 部缺陷和內(nei) 部質量控製及其無損檢驗關(guan) 鍵技術,飛機構件綜合力學性能達到或超過鈦合金模鍛件水平。
        “產(chan) ”為(wei) “研”之用。實現成功應用是進行技術突破的目的。本著以這一目標信念,王華明教授及其科研團隊在航空製造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這些成績在一個(ge) 個(ge) 數字當中得到最生動的體(ti) 現:2005年7月成功實現激光快速成形TA15鈦合金飛機角盒、TC4鈦合金飛機座椅支座及腹鰭接頭等4種飛機鈦合金次承力結構件在 3 種飛機上的裝機應用,零件材料利用率提高了5倍、周期縮短了2/3、成本降低了1/2以上;製造出了迄今世界尺寸最大的飛機鈦合金大型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工程化成套設備,其零件激光融化沉積真空腔尺寸達4000mm×3000mm×2000mm;2009年,王明華團隊利用激光快速成形技術製造出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客機C919的主風擋窗框,在此之前隻有歐洲一家公司能夠做,僅(jin) 每件模具費就高達50萬(wan) 美元,而利用激光快速成形技術製作的零件成本不及模具的1/10;2010年,利用激光直接製造C919達中央翼根肋,傳(chuan) 統鍛件毛坯重達1607千克,而利用激光成形技術製造的精坯重量僅(jin) 為(wei) 136千克,節省了91.5%的材料,並且經過性能測試,其性能比傳(chuan) 統鍛件還要好。#p#分頁標題#e#
       這一係列成功的應用,實現了王華明教授讓“近淨成形”結構件飛上藍天的夢想。
        談及大型鈦合金結構件激光直接製造技術的發展前景,王華明既不失客觀,又充滿信心。他認為(wei) ,目前製約大型鈦合金結構件激光直接製造技術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問題,仍然是激光成形過程“內(nei) 應力控製及零件變形開裂預防”、“內(nei) 部質量保障及力學性能控製”、“技術標準體(ti) 係”等瓶頸難題,這些難題的存在一方麵是由於(yu) 該技術發展時間還不長,各方麵研究工作仍處於(yu) 探索階段;另一方麵,則是對於(yu) 該技術關(guan) 鍵性基礎問題的研究和把握不夠,包括,大型金屬構件激光快速成形過程內(nei) 應力演化行為(wei) 規律、內(nei) 部組織形成規律和內(nei) 部缺陷形成機理等。
 

        隻有夯實基礎,才能穩步前進;惟有厘清大型鈦合金結構件激光成形技術的內(nei) 部機理,才能讓“近淨成形”結構件飛得更高!


相關(guan) 報道
“飛機鈦合金大型複雜整體(ti) 構件激光成形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012年度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8日在北京授予了國際著名力學家、中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的鄭哲敏院士以及中國著名雷達專(zhuan) 家、現代預警機事業(ye) 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謨院士。這也是中國首次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軍(jun) 工裝備專(zhuan) 家。
       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獎330個(ge) 項目和7位科技專(zhuan) 家。
       中共中央、國務院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中國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習(xi) 近平、李克強、溫家寶、劉雲(yun) 山等出席,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副主席習(xi) 近平主持會(hui) 議。
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著名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哲敏,中國預警機事業(ye) 開拓者和奠基人、著名雷達專(zhuan) 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榮獲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每人獎金500萬(wan) 元人民幣。
       當天的獎勵大會(hui) 上,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等另4大國家級科技獎也同步揭曉並頒獎。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空缺,這是該獎項十三年來的第9次一等獎空缺,經國務院批準,授予“水稻複雜數量性狀的分子遺傳(chuan) 調控機理”等41項成果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授予“飛機鈦合金大型複雜整體(ti) 構件激光成形技術”等3項成果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授予“修複周圍神經缺損的新技術及其應用”等74項成果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授予“嫦娥二號工程”等3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授予“盾構裝備自主設計製造關(guan) 鍵技術及產(chan) 業(ye) 化”等22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授予“特色熱帶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評價(jia) 與(yu) 創新利用”等187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授予美國化學家理查德·傑爾等5名外國專(zhuan) 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本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項目完成人平均年齡為(wei) 47歲,其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員比例超過44%,歸國人員占37%。中青年人才和海外歸國人員已經成為(wei) 中國科技創新的主要力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