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nei) 市場低迷、國際市場需求減弱的嚴(yan) 峻形勢下,2012年,工程機械出口總額182.2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4.48%,從(cong) 國際大環境和國內(nei) 市場來看,工程機械產(chan) 品外貿形勢不容樂(le) 觀,2013年可能會(hui) 略有增長,甚至持平。
現在困難重重,危機頻現,但是從(cong) 國家層麵到企業(ye) 都應該抓住危中的“機”,以更開闊的視野和更高的高度製定行業(ye) 和企業(ye) 的發展戰略,爭(zheng) 取在下一個(ge) 發展循環內(nei) 具備絕對競爭(zheng) 力。
前幾年投資拉動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給我國工程機械行業(ye) 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隨著投資規模過大,CPI高居不下,國家對投資規模不斷收緊,國內(nei) 市場需求2012年繼續快速萎縮。雖然發改委四季度出台了一些基建項目,但是從(cong) 批準到實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傳(chuan) 導到工程機械行業(ye) 。
海關(guan)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前兩(liang) 季度工程機械出口呈現出量價(jia) 齊升的喜人局麵,一定程度上為(wei) 很多內(nei) 外貿兼顧的企業(ye) 減輕了壓力。三四季度出口數據開始掉頭向下,雖然有小幅震蕩,但總體(ti) 趨勢是持續下行,2012年12月的數據十分不樂(le) 觀,經濟複蘇仍然任重道遠。

根據海關(guan) 統計數據,2012年我國工程機械產(chan) 品中,超過2億(yi) 美元的商品24種,24種商品的出口總額達到156.83億(yi) 美元,占總出口額的86.11%。24個(ge) 項目中除了一個(ge) 零部件項目和5個(ge) 主機項目出現出口下滑外,其他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上漲,說明我國工程機械行業(ye) 依然處於(yu) 上升通道,並且競爭(zheng) 優(you) 勢依然明顯。
傳(chuan) 統市場穩定新興(xing) 市場搶眼
亞(ya) 洲依然是我國工程機械出口的傳(chuan) 統最大市場,雖然市場份額依然達到42.72%,但卻是近5年中的最低點,比上年同比減少了近3個(ge) 百分點。歐洲一直是市場份額第二的市場,走勢基本平穩,除了2009年有小波動之外,市場份額基本穩定在16%左右。歐盟15國和俄羅斯是歐洲的主力。非洲稍稍超過拉美位居市場份額的第三位,非洲也是波動較大的市場,經常會(hui) 出現2%~3%的市場波動。但是由於(yu) 非洲的基礎設施薄弱,所以市場容量和潛力十分可觀。拉美略低於(yu) 非洲居於(yu) 第四位,但是拉美市場呈緩慢穩步上升的趨勢。和非洲類似,由於(yu) 基礎設施薄弱,加上經濟水平和貿易環境優(you) 於(yu) 非洲,所以拉美有可觀的市場潛力和樂(le) 觀的前景,巴西、委內(nei) 瑞拉、加納都是近年市場活力較強的國家。以美國為(wei) 首的北美洲市場是相對穩定的大市場,2012年美國市場同比增長23.55%,似乎看到了一些經濟複蘇的希望。中東(dong) 市場從(cong) 來不應該被忽視,2012年我國工程機械對中東(dong) 出口15.63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8.96%,沙特、阿聯酋和伊朗三國傳(chuan) 統市場占到了近70%的份額。大洋洲市場基本是澳大利亞(ya) 市場,2012年對澳大利亞(ya) 出口同比增長29.53%,表明市場環境良好,經濟發展穩定,工程機械出口穩步增長。
培育優(you) 勢積極創新
前幾年的行業(ye) 大發展,供需兩(liang) 旺,大家其樂(le) 融融,產(chan) 能一擴再擴,攤子越鋪越大,使得運營成本不斷攀升。但是政策調整,國內(nei) 市場急劇萎縮,對於(yu) 一些產(chan) 品單一、技術同質化嚴(yan) 重、應變能力差的企業(ye) 幾乎是致命的打擊。絕大部分主流工程企業(ye) 營收同比下降,但是在一片暗淡中,也能看到了亮點。
工程機械自身的特點使得代工門檻相對較高,因此來料加工和出料加工規模並沒有出現像電子、紡織品等其他產(chan) 業(ye) 那樣占據行業(ye) 比例過高的情況。中聯重科並購意大利CIFA正是全能之後的冠軍(jun) 之路,通過對工程機械領域有實力的企業(ye) 的並購,使得企業(ye) 在成長過程中的步子更穩、更快、更準地獲得冠軍(jun) 。
從(cong) 2012年在上海舉(ju) 辦的上海寶馬工程機械展上展示的產(chan) 品來看,各工程企業(ye) 都意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加大了科研、創新的投入力度。在寶馬展上,徐工展出了400噸的礦車,並透露3600噸履帶式起重機也已經定型。中聯重科展出了2000噸全路麵吊車、101米碳纖維泵車、300噸礦用挖掘機等世界領先產(chan) 品。山推大功率推土機也將成為(wei) 新的亮點。在科技創新的帶動下,我國工程機械產(chan) 品的國際競爭(zheng) 力將會(hui) 越來越強,“走出去”將可持續發展。
海外並購修煉內(nei) 功
2012年對於(yu)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e) 來說也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中出現了4起跨國並購案例。
2012年1月,隸屬於(yu) 山重集團的濰柴集團收購了意大利遊艇製造企業(ye) 法拉第,同月柳工收購了波蘭(lan) 的HSW,這兩(liang) 個(ge) 並購案拉開了工程企業(ye) 海外並購的大幕。接下來三一收購德國大象,徐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濰柴收購德國凱傲和林德,可謂是波瀾壯闊。以前都是外資收購中國企業(ye) ,2012年出現的中國工程企業(ye) 海外並購不禁令人眼前一亮。上述企業(ye) 並購不像前些年家電行業(ye) 的並購案那樣陷入泥潭,上述公司並購後都對自己的業(ye) 務形成了直接的補充,或者使產(chan) 品質量有了質的提升。如中聯並購意大利CIFA後,借助其領先的碳纖維技術研製出了超過100米的碳纖維臂架泵車;柳工收購HSW後,直接形成對推土機板塊的補充;徐工和三一完成並購後,中國的混凝土設備基本形成了壟斷;濰柴收購凱傲後將很快突破我國工程機械瓶頸之一的液壓技術。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