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車聯網:智能交通新體驗(一)

星之球激光 來源:燕趙都市報2013-03-04 我要評論(0 )   

手機刷卡、遠程控製、智能家居物聯網已由抽象的概念,化作一個(ge) 個(ge) 實實在在的應用,落地生根,並滲透進人們(men) 生活的點點滴滴。而作為(wei) 物聯網在汽車領域的一個(ge) 細分應用,車聯...

    手機刷卡、遠程控製、智能家居……物聯網已由抽象的概念,化作一個(ge) 個(ge) 實實在在的應用,落地生根,並滲透進人們(men) 生活的點點滴滴。而作為(wei) 物聯網在汽車領域的一個(ge) 細分應用,車聯網正在交通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車聯網市場廣大

  所謂“車聯網”,按照百度百科的說法,是指裝載在車輛上的電子標簽通過無線射頻等識別技術,實現在信息網絡平台上對所有車輛的屬性信息和靜、動態信息進行提取和有效利用,並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所有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提供綜合服務,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向業(ye) 務實質和縱深發展的必經之路,是未來信息通信、環保、節能、安全等發展的融合性技術。

  拋開這個(ge) 繞口的概念,更直觀的說明,則是上海世博會(hui) 時期“上汽-通用汽車館”主展電影《2030,行!》。在影片中,2030年,汽車具備了高度智能的車載信息係統,並且可以與(yu) 城市交通信息網絡、智能電網以及社區信息網絡全部連接,從(cong) 而可以隨時隨地獲得即時資訊,作出與(yu) 交通出行有關(guan) 的明智決(jue) 定,能夠通過建築外牆的軌道直接停在自家陽台上,能夠收到聯網信號幫助危急的產(chan) 婦平安誕下寶寶,能夠自動駕駛引領盲女自如穿梭在城市中……甚至可以以“一鍵通”的形式接通呼叫中心,幫助司機獲取周邊信息、尋找停車場,以及自己找到充電站完成充電。而這一切的幕後功臣,正是智能的“車聯網”。

  目前中國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截至去年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2089萬(wan) 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145萬(wan) 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9309萬(wan) 輛。

  在這個(ge) “以車代步”的時代,車內(nei) 連接消費需求也在持續增長,在過去十年中,車載電子設備的普及率幾乎增加了一倍,從(cong) 2005年至今,中國車聯網用戶數已從(cong) 5萬(wan) 增長至50萬(wan) 戶,而預計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為(wei) 1000萬(wan) 戶,占彼時汽車用戶總數的將近10%。

 

  人車互聯正在變為(wei) 現實

  大概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有部熱播的美劇《霹靂遊俠(xia) 》,其中的那輛汽車“奈特工業(ye) 2000”,能夠在繁忙的城市中飛天如水,能與(yu) 主人公直接語音溝通,提供最佳行車路線,甚至幫助主人公解決(jue) 突發事件,載著主人公無往不利,甚至可以說,它才是劇中真正的主角。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以及3G、4G網絡、移動通訊技術被廣泛應用在汽車當中,20多年前僅(jin) 存在於(yu) 光影幻想中的“奈特工業(ye) 2000”,以及寄宿於(yu) “奈特工業(ye) 2000”中的智能係統,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最初,這種實現人與(yu) 車互聯的係統,隻是一些高端豪華車的專(zhuan) 屬品。2009年,豐(feng) 田汽車首先在中國市場發布了具有豐(feng) 富的娛樂(le) 、資訊以及安全防護功能的G-BOOK係統。這是中國車主第一次與(yu) 車聯網功能靠得如此之近。通過G-BOOK係統,車主可以實現遠程診斷、遠程維護、被盜追蹤、緊急通報、話務員服務等多項尖端技術和後台服務,人們(men) 才驚奇地發現,汽車加上網絡居然可以這麽(me) 玩。同年,上海通用安吉星項目誕生,功能與(yu) G-BOOK類似,現在已經成為(wei) 不少通用旗下汽車的標準配置。

   然而,隨著近些年來汽車產(chan) 業(ye) 在中國的蓬勃發展,用戶對車載導航產(chan) 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圖資簡易快速更新、海量豐(feng) 富的信息點支持查詢、實時路況服務、電子狗數據實時網絡更新、位置實現互動等,傳(chuan) 統的車載交互產(chan) 品已越來越難滿足這些需求。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